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野生型rLj-RGD3基因重组突变体rLj-112分子克隆及对HeLa细胞活性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27 08:14

  本文关键词:野生型rLj-RGD3基因重组突变体rLj-112分子克隆及对HeLa细胞活性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rLj- 基因合成 抗肿瘤 日本七鳃鳗


【摘要】:为研究突变体r Lj-112蛋白的抗肿瘤活性,人工合成七鳃鳗野生型r Lj-RGD3蛋白和突变型r Lj-112蛋白,通过比较两种蛋白质的抗增殖、迁移和促凋亡的活性,确定突变体r Lj-112蛋白的生物学意义及地位。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 Lj-112蛋白对He 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 Lj-112蛋白能显著抑制He La细胞的增殖,且IC50为4.3μmol/L。使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对b FGF诱导的He La细胞迁移实验表明,r Lj-112蛋白能抑制He La细胞的迁移。r Lj-112蛋白作用后,He La细胞经Hoechst33258和Annexin V-FITC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均凋亡。流式细胞仪进一步证明,r Lj-112蛋白能诱导He La细胞发生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可见,与野生型r Lj-RGD3蛋白比较,突变型r Lj-112蛋白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抗肿瘤的功能,有望应用于抗肿瘤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医学部全军重症(战)创伤救治中心实验室;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消化内科;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14AA093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770297) 国家海洋公益项目(No.201305016-5) 大连市科技攻关项目(No.2014E12SF067)~~
【分类号】:R73-3;Q78
【正文快照】: *联系人Tel:010-85827097;E-mail:jihongwang999@hotmail.com**并列第一作者Received:July 24,2015;Accepted:November 8,2015Supported by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863 Program,No.2014AA093502),National Natural ScienceFound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站华;刘兴汉;张宇雯;马洪星;刘远莉;栗亚;李丹;;TAT-凋亡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年07期

2 武彩萍;刘欣;李庆伟;王继红;;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的结构与功能[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春燕;柳长柏;;细胞膜穿透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7年11期

2 郑天虎;陶站华;刘兴汉;;TAT-凋亡素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蛋白的表达纯化及体内活性实验[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6期

3 胡晓云;陈锦章;廖毓菁;黄静;郭亚兵;;过表达富组氨酸糖蛋白质粒在体外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06期

4 康华;田亚琼;张磊;王宇凡;刘树业;;乙肝相关肝细胞肝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筛选[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5年02期

5 刘德纯;袁鹏飞;陈彦彬;张丽柯;汪建光;;TAT-APOPTIN融合蛋白用于抗肝癌实验研究[J];中外医疗;2014年15期

6 秦成峰;秦鄂德;;TAT蛋白转导域:蛋白质治疗的新曙光[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7年07期

7 武晓燕;侯玲玲;晏琼;胡红刚;柯\~;;凋亡素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8 白娟;吕莉;勾萌;肖蓉;刘欣;李庆伟;王继红;;rLj-RGD3全RGD缺失基因重组突变体—rLj-112分子克隆及其广谱抑真菌活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5年02期

9 王原来;卞卡;章丹丹;;肿瘤中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调控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02期

10 陈桂华;郁川;程相朝;余祖华;何雷;贾艳艳;翟崇凯;廖成水;张春杰;李银聚;尚珂;;稳定携带TAT-Apoptin融合基因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的构建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的测定[J];中国兽医科学;201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西亮;碳酸酐酶Ⅲ与肌肉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疲劳消除作用的初步观察[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文毅;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安全性和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2 王国军;R10,新型p38 MAPK抑制剂生物学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马真;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对膀胱癌BIU-87细胞Bcl-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4 武晓燕;凋亡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学刚,宋革,刘靖华,李红乐,邢飞跃,张丽华,秦清和,姜勇;带Tat标记质粒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导融合蛋白进入细胞的研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坦君;;P53的抑癌原理及应用前景[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3年01期

2 傅锐斌;吴平生;邱健;向定成;马骏;洪长江;何建新;;氧浓度和钙离子对野生型及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真核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3 朱全胜,丘钜世,王娅兰,张萌;重组野生型p53基因转染人骨肉瘤细胞株体外实验模型的建立[J];郧阳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刘俊娥,侯鑫,扈廷茂;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的逆转录PCR法克隆及序列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生物学[J];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1987年03期

6 张业,崔玉坤,吴宁华,沈s輙2;野生型p53对热休克蛋白90β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年03期

7 林宏辉,何军贤,梁厚果,段辉国,杜林方,易静,汤泽生;黄化大麦与野生型大麦三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8 ;揭开蒙在p53脸上的面纱[J];自然杂志;1992年12期

9 蒋雷,夏永静,黎健;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对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4期

10 唐蔚青,王抒,黎健;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宛虹;陈杭;李晓东;辛世文;郑树;;人源野生型p53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胡柳;李莉;蒋洪;张珈敏;曹旭;胡远扬;;野生型及基因工程蟑螂浓核病毒的电镜分析[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成;李洪涛;廖俊明;马倩;陈杰;梁毅;;SOD1突变体带动野生型SOD1产生纤维样聚集体[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郭颖;;细胞水平野生型和耐药型HIV-1复制模型的建立[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梁毅;;野生型SOD1调节突变体SOD1的聚集[A];第十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林筱洁;高瑞兰;林圣云;;野生型P53基因在K562细胞内的表达[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海江;孙燕;伊丽楠;常梦娇;赵清正;;混合肽疫苗对野生型EGFR人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A];2013新型疫苗、重组蛋白及多肽药物研发注册与质量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林筱洁;高瑞兰;林圣云;;野生型P53基因在K562细胞内的表达[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林筱洁;高瑞兰;林圣云;;野生型p53基因在K562细胞内的表达[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A];中国解剖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芹;番茄疮痂病菌fur基因功能分析及Fe在寄主与病菌互作中的作用[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赵鹏;耐辐射异常球菌丙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在氧化胁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朱丽花;类风湿关节炎中A20基因改变特点及其意义[D];暨南大学;2015年

4 王宁;低温胁迫下番茄玉米黄质环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彭霄鹏;杨树木质素合成基因C3H与HCT表达下调对细胞壁组成与结构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韩利章;Sumo化修饰在Hedgehog信号通路转录因子Gli2活性调节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白敬;大肠杆菌硝基还原酶NfsB的分子改造及其催化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陈志霞;EGFR野生型晚期NSCLC二线化疗与靶向治疗疗效比较和NSCLC中EML4-ALK基因检测方法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9 超晨;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在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10 蔺洁;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基因新突变的发现及其功能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杰芳;人野生型p53肿瘤抑制基因导入烟草的遗传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娜;多巴胺D_1受体Ala229Thr多态性对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3 乔会菊;野生型和突变型MBL的体外表达及其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邹志鹏;野生型MEF细胞与缺失PLC-γ1基因的MEF细胞总蛋白质表达谱差异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5 郦汀汶;OsRACK1蛋白作为ABA信号负调控因子参与水稻对逆境的响应[D];扬州大学;2013年

6 杨子仪;野生型和栽培型马齿苋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抗逆性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孔丽敏;人CYP2C19.1野生型和CYP2C19.2突变体蛋白体外表达模型的构建、活性表征及抑制剂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胡城;转甲状腺素蛋白野生型及其V30A、V30M突变体的表达、纯化和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郝艳华;耐辐射异常球菌类双组分蛋白DtrA/DtrB在高温及UV胁迫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王靖雪;转移野生型p53基因治疗血液肿瘤细胞株K562的体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31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231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