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介导的多基因联合转染BMSCs注射治疗食蟹猴膝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慢病毒介导的多基因联合转染BMSCs注射治疗食蟹猴膝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出处:《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氧合酶 聚蛋白多糖酶 IGF- BMSCs 慢病毒 食蟹猴
【摘要】: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si RNA、聚蛋白多糖酶1(Aggrecanase-1)-si RNA、IGF-1基因联合转染BMSCs,将其注射至食蟹猴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关节腔,探讨对OA相关炎性因子及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取髋关节OA患者自愿捐赠骨髓组织,分离培养BMSCs。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OX-2-si RNA、Aggrecanase-1-si RNA和IGF-1过表达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以最佳感染复数40转染第3代BMSCs(病毒组),以空慢病毒转染培养作为对照(空病毒组),以正常BMSCs作为正常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行细胞计数;取转染培养1周细胞,RT-PCR检测COX-2、Aggrecanase-1及IGF-1 m RNA的表达。取健康3岁食蟹猴9只,按照Hulth造模法于右膝制备OA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3)。模型制备术后6周,病毒组及空病毒组右膝关节腔内分别注射对应的1 m L BMSCs(约1×10~7个),空白对照组注射1 m L生理盐水。以左膝作为正常对照组。注射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1、4、6周取双膝关节液,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IL-1、Aggrecanase-1、IGF-1浓度;6周时MRI及大体观察检查膝关节软骨改变,并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以及RT-PCR检测COX-2、Aggrecanase-1及IGF-1 m RNA表达。结果转染后两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RT-RCR检测,与空病毒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组COX-2、Aggrecanase-1表达明显降低,IGF-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细胞注射后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注射后1、4、6周,病毒组PGE2、Aggrecanase-1、IL-1浓度明显低于空病毒组、空白对照组,但IGF-1浓度明显增高(P0.05);但3组以上指标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RI检查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组、空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关节面均出现异常高密度影,但病毒组区域最小。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见,病毒组、空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关节软骨符合早期OA改变,但病毒组修复程度优于空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根据改良Pineda评分标准的组织学评分亦较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病毒组细胞质染色较空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深,偶尔可见棕黄色颗粒,软骨细胞较多。RT-PCR检测,与空病毒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病毒组COX-2、Aggrecanase-1 m RNA表达明显降低,IGF-1 m 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多基因转染BMSCs可以有效抑制食蟹猴早期OA模型膝关节腔内COX-2和Aggrecanse-1的表达,增强IGF-1的表达,降低膝关节内炎性因子浓度,有效保护关节软骨。
[Abstract]:......
【作者单位】: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关节外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肿瘤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1774、81272056)~~
【分类号】:R684.3
【正文快照】: △共同第一作者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合成和降解失平衡,呈进行性加重的关节疾病。随年龄增长OA发病率逐渐增加,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80%[1-2]。目前OA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宇;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结构优化[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5期
2 主鸿鹄;慢病毒载体及其对低分裂潜能细胞的基因转移[J];白血病.淋巴瘤;2003年01期
3 杨宇娟,裴冬生,徐开林,潘秀英,何徐彭,张成静;survivin反义RNA的克隆及慢病毒载体的构建[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焦伊胜;王永来;张淑兰;王桂玲;;凋亡蛋白抑制因子Livin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24期
5 褚波;黄雪峰;唐云明;;慢病毒载体及其应用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年01期
6 毛颖佳;郑源强;石艳春;;慢病毒载体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2期
7 曾锦芳;王少元;;慢病毒载体及其在血液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08期
8 马强;舒文;李明;吴英松;;一种新型慢病毒载体制备体系的改进[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9 张薇;赵志英;张坤;;慢病毒载体及应用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何佳平;方_g聃;张帆;孙凤强;王娟;张敬之;;慢病毒载体转录通读率检测方法的建立[J];生物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东福;毕永延;陈二涛;王永志;楚胜华;;小鼠pLVX-Wnt3a-IRES-ZsGreen1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神经干细胞转染[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振宇;徐开林;潘秀英;陈香梅;鹿群先;主鸿鹄;李慧;陈海英;何徐彭;;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包装细胞系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海彬;;雌激素相关受体α基因超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晓宇;秦宜德;王超;张文晓;王巍;何晓光;;牛乳铁蛋白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构建[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振宇;徐开林;潘秀英;鹿群先;;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改造及其包装细胞系的建立[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玉兰;任振华;;感染食蟹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病毒载体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黄新凤;叶金波;蒋英芝;任晓虎;黄培武;刘建军;;SET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鉴定[A];中国科协第十四届年会第十七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杨龙江;侯健;;构建含有人血小板因子4和其片段的慢病毒载体[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9 李振宇;徐开林;潘秀英;鹿群先;孙海英;主鸿鹄;陈香梅;何徐彭;;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改造及其包装细胞系的建立[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刘峰;肖兴鹏;田玉科;;大鼠蛋白激酶Cγ可控shRNA慢病毒的构建与鉴定[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莉莉;慢病毒载体介导的HSP47 siRNA抑制PVR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玉芳;用LMP1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建立转基因小鼠模型[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徐世永;慢病毒载体法高效转基因鸡制备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玉梅;人PTEN基因RNAi和RESC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吴福国;表达Cdc42-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马强;肿瘤翻译调控蛋白(TCTP)对结肠癌细胞LoVo的生物学特性影响及安全型慢病毒载体构建探索[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郝又国;携带Rab9 cDNA的慢病毒对C型Niemann-Pick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杨欢;慢病毒介导中国人产甲酸草酸杆菌中草酸分解基因FRC和OXC转染肝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文卿;HCMV pp150表达及E1-pp65慢病毒载体刺激T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林元邦;改进型复制缺陷性腺病毒(HDAd)转基因载体特异性及稳定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冬兰;白细胞介素-18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抗肺癌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许媛;TWEAK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初步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邓乃刚;p.93K-T QDPR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的构建[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徐小隔;Let-7d慢病毒载体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硕;慢病毒介导BMPR Ⅱ基因沉默对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6 操储云;4个沉默鸡Ii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效果比较[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杨碧慧;RNA干扰靶向沉默SPAG6基因对人MDS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旋;SIRT2调节HSP90活性的分子机制[D];河南大学;2015年
9 张U,
本文编号:1348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34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