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相关分析
本文关键词: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相关分析 出处:《临床检验杂志》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至7月暴发流行的XDR肺炎克雷伯菌15株和同时期分离的敏感肺炎克雷伯菌30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筛查菌株毒力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并比较分析2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XDR肺炎克雷伯菌株与敏感菌株形成生物膜A590 nm值分别为0.505 3±0.291 2和0.429 8±0.235 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38)。15株XDR肺炎克雷伯菌中未检出荚膜多糖基因,而敏感菌株中荚膜多糖基因wzy-K2、wzy-K3和wzy-K57的检出率分别为10.0%、3.3%和6.7%。其他毒力相关基因ure A、wab G、mrk D、fim H和uge在XDR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检出率均为100.0%,除上述5种毒力基因外,仅1株XDR肺炎克雷伯菌检出kfu BC毒力基因(6.7%)。而敏感菌株中kfu BC、rmp A、wca G、all S、iuc B、iro NB和mag A中检出率分别为20.0%、20.0%、10.0%、16.7%、40.0%、10.0%和10.0%,毒力基因iuc B检出率与XDR菌株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4,P=0.012)。结论 XDR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敏感菌株间无明显差异,其毒力谱较为单一,携带的毒力因子种类亦较敏感菌株少。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sive drug resistant drug-resistant. XDR). Methods 15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 2013 to Jul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irty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isolated. The biofilm forming ability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vitro was detected by crystal violet staining. PCR method was used to screen virulence related genes. The biofilm forming abi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virulence genes in two groups of strai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A590nm value of biofilm formatio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 and sensitive strain was 0.505, respectively. 3 卤0.291 2 and 0.429 8 卤0.235 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No capsule polysaccharide gene was detected in XDR Klebsiella pneumoniae, but the capsule polysaccharide gene wzy-K2 was found in sensitive strai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wzy-K3 and wzy-K57 were 10.0% and 6.7%, respectively. Other virulence related genes ure AWAb Gnmrk D.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fim H and uge in both XDR resistant and sensitive strains were 100.0, except for the five virulence genes mentioned above. Only one strai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XDR detected kfu BC virulence gene 6.70.The sensitive strain was kfu BCrmp Awca Gnall siuc B. The detectable rate of iro NB and mag A were 20.0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 of virulence gene iuc B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XDR strain (蠂 2 + 6.264). Conclusion the biofilm forming ability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ensitive strains, and its virulence spectrum is single, and the types of virulence factors carried by Klebsiella pneumoniae are less than those of sensitive strains.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浙江医院检验科;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614)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浙卫发[2012]241号)
【分类号】:R440
【正文快照】: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院内感染致病菌,可引起肺炎、肝脓肿、血流感染等,具有较高的致病性[1]。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侵入性治疗措施的广泛使用,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日益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威胁。有研究认为,耐药菌株与敏感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倩;李静;李妍淳;田彬;胡志东;;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荚膜型和毒力基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5年10期
2 李东冬;沈定霞;;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鸿;张亚培;毕文姿;刘海洋;张肖肖;周铁丽;;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相关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卓超;苏丹虹;倪语星;孙景勇;汪复;朱德妹;胡付品;徐英春;张小江;俞云松;杨青;陈中举;孙自镛;张朝霞;季萍;单斌;杜艳;张泓;孔菁;徐元宏;沈继录;王传清;王爱敏;贾蓓;黄文祥;魏莲花;吴玲;胡云建;艾效曼;;2010年CHINET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1年04期
2 万珊;费樱;杨焕婕;刘宝;;1051株临床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0期
3 雷德龙,沈源;13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与药敏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7年04期
4 叶杨芹,马佳毓,付英梅,张文莉,赵月辉;脉冲凝胶电泳技术在肺炎克雷伯菌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年04期
5 盛清;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临床类型的全球性差异[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年03期
6 诸葛石养,钟毓娟,林慧,蒙保山,韦维;98例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梁元吉;;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3年06期
8 熊一平,余显书,曹何,胥飚;147株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医院感染调查和药敏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4年02期
9 褚斌斌,杨珊明,邬硕平,张素惠;18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5年08期
10 唐惠君;;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解析[J];职业与健康;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珊;费樱;杨焕婕;刘宝;;1051株临床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2 王德春;王瑞莲;;196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分析[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刘玲珑;毛文祥;丁汀;;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体外耐药的动态观察[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廖维维;吕火祥;胡庆丰;沈蓓琼;袁武锋;;尿液中分离出菌落形态完全变异的肺炎克雷伯菌[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陈建江;陈国英;;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流行状况分析[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马峻;樊毅;江丽萍;詹学峰;;肺结核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程科萍;王少康;孔庆芳;孔璐;孙桂菊;张徐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暴发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8 陈敏;朱张国;沈先丽;;76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耐药性的分析[A];贵州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陈亚红;姚婉贞;周庆涛;刘振英;张晓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华杰;李艳霞;;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监测[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珍 编译;超级病菌横扫欧洲[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陶庆春;用病原学检测指导抗生素使用[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子龙;医院获得性及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6年
2 朱卫民;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3 姚芬;肺炎克雷伯菌和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4 魏泽庆;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和质粒介导的KPC酶传播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杨继勇;产KPC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与分子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6 齐艳;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分型及传播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王京;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析与分子流行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8 贾艳;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菌毛致病的分子基础及其免疫相关抗原表位的筛选[D];吉林大学;2007年
9 赵丽娜;基层医疗机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氟喹诺酮耐药分子流行及遗传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李君杰;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耐药及传播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清;兰州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基因型及耐药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2 胡阳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相关性以及ICU患者CRKP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云;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肺炎与TLR4-NF-κB信号通路关系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硕;宰杀肉鸡中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和传播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5 谭斌;肺炎克雷伯菌突变株Δcrp的毒力表型分析及调控子CRP对基因KP1_4563的调控[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黄娅铃;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产酶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蒲姝丽;碳青霉烯非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陈铭;家兔4种具有相似呼吸道病变疾病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玲霞;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崔琳;儿童医院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0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37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