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本文关键词: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出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小细胞肺癌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方法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ALK常见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设计引物和Taqman水解探针。然后,以包含EML4-ALK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的假病毒颗粒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其中包含3例ALK-荧光原位杂交(FISH)(+)样本。结果在无背景RNA干扰情况下,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达10拷贝/!l。在500拷贝/!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1%,在5000拷贝/!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0.5%。对于检测特异性,以正常人白细胞及血浆RNA为研究对象,均未见非特异性扩增。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进行检测,47例阴性标本检测均为阴性,3例ALK-FISH(+)标本2例检测阳性,1例未检出,未检出原因与标本RNA提取失败有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以及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 for rapid,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ALKs fusion gen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Using Primer Premier 5.0 software, the common fusion variant V1 / V2 of EML4- ALK was used for echinoderms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4ML-4- ALK. Primers and Taqman hydrolysis probes were designed for V3a and V3b. Then, pseudoviral particles containing EML4-ALK fusion mutation V1 / V2V3a and V3b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 sensitivit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established method were further analyzed. Finally, 50 clinical specimen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detected by the established method. Three samples of ALK-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were without background RNA interferenc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assay is as high as 10 copy / s! In 500 copies! L with a wild-type background RNA, its sensitivity is as high as 1, 000 copies / /! Under wild-type background RNA, the sensitivity was 0.5%. For detection specificity, normal human white blood cells and plasma RNA were studied. No nonspecific amplification was found in all of the 5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inical specimens. All the 47 negative specimens were negative and 3 were ALK-FISH(). 2 were positive for ALK-FISH(). One case was not detected and the reason of non-detection was related to the failure of RNA extraction. Conclusion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method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is a rapid method. A simple and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EML4-ALK fusion gene is worthy of further valid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R734.2
【正文快照】: 2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PUMC Hospital,CAMS and PUMC,Beijing 100730,China2Key Laboratory of Genome Sciences and Information,Beijing Institute of Ge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运龙,郭昭扬,张云兴,许贤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0年05期
2 王继营,高珊,崔黎,黄丽春,宋立友;“双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2期
3 田静,李蓓兰;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一种新趋势[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5期
4 张世雯,周清华;不同的分割方案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5期
5 胡发明,华波;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一项预后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11期
6 于亮,王梅,张灿灼;微血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朱建英;预计2009年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市场将达20亿美元[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1年02期
8 张利伟,刘树秋,陈海英,万锦华;立体定向适形放疗配合常规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5期
9 王肇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解救化疗[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1年01期
10 朱尧武,杨宇飞;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民;唐蜜;李代强;;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旭东;杨国仁;霍宗伟;方永存;陈鸣陆;;~(99m)Tc-MIBI SPECT显像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A];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秦庆亮;熊海健;王爱;边海蓉;卢振国;杨培英;朱斌耀;王芸;;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非小细胞肺癌[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耘;万欢英;高蓓莉;项轶;刘嘉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二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及一线治疗[A];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峰;许林;史美祺;;15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因素预后分析[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张华;;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王子平;;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思考[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9 张沂平;;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嘉湘;施志明;李和根;徐振晔;朱晏伟;赵丽红;高虹;刘苓霜;朱惠蓉;张晖;;益肺抗瘤饮治疗271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颖;特罗凯对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佳[N];科技日报;2007年
2 晓白;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获重大进展[N];人民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文天;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综合医疗方案研究进展顺利[N];科技日报;2009年
4 辛勇 张先稳;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记者高新军;专家提出 建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临床指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上海长海医院呼吸科 夏阳 整理 邱志涛;非小细胞肺癌放虎归山还是乘胜追击[N];健康报;2013年
7 记者 王丹;新研究揭示炎症促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机制[N];健康报;2014年
8 记者 李颖;凯美纳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优选方案[N];科技日报;2014年
9 白京丽;非小细胞肺癌最佳治疗方案[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艳(Bai Sally);整合素αvβ5合并EGFR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及预后评估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王筱恬;PLZF和DACH1的异常表达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洪专;木犀草素治疗EGF受体继发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张沛;ILT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世坤;RBP2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鳞癌表皮间质化[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世俊;~(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邱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远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8 姜远瞩;术前血液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朱良明;STAT3及其靶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调控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周菊;HPV-16感染对非小细胞肺癌和A549细胞的影响及miRNAs表达改变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陈婷;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预后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波;单向式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施桂清;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静;Eg5、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覃建颖;IL-21和Tc1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灶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瑞;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疗效对比及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石姣姣;基于多肽构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胡世霖;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Napsin A、TTF-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王婷婷;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7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41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