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烤烟基因型间多元有机酸含量差异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1 08:17

  本文关键词: 烤烟 多元有机酸 基因型 产区 出处:《中国烟草科学》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烟草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多元有机酸含量差异性,以52个不同基因型烤烟种质在山东和四川两个不同生态区试验得到的原烟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进行了多元有机酸含量检测。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苹果酸、草酸和柠檬酸是烤烟各基因型的主要多元有机酸,其中苹果酸含量占多元有机酸总量的75%左右;两产区多元有机酸总量均高于平均值的基因型种质有17份,多为国外引进品种,两产区多元有机酸总量均低于平均值的基因型种质有18份,多为国内育成品种,这35个品种多元有机酸含量遗传相对稳定;四川产区整体上多元有机酸绝对含量较低、相对含量较高,特别是丙二酸、柠檬酸等绝对含量在所有基因型中普遍较低,丁二酸、草酸、苹果酸等相对含量普遍较高,山东产区则与之相反;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对烤烟多元有机酸含量均有明显影响,相对而言基因型的作用较大。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polyorganic acid content in different genotypes of tobacco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52 tobacco germplasms with different genotypes were tested in Shandong and Sichuan in two different ecologic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lic acid, oxalic acid and citric acid were the main polyorganic acids of flue-cured tobacco genotypes. The content of malic acid was about 75% of the total organic acid. There were 17 genotypic germplasms whose total amount of polyorganic acids wer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most of which were imported from foreign countries, and 18 genotypes of which the total amount of polyorganic acids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Most of the varieties were bred in China, and the inheritance of polyorganic acid content in 35 varieties was relatively stable. The absolute content of polyorganic acid was lower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was higher in Sichuan production area, especially malonic acid, citric acid and other absolute contents were generally lower in all genotypes, succinic acid, oxalic aci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malic acid was generally high in Shandong production area. Genotypes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polyorganic acids in flue-cured tobacco.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雪茄烟制造中心;
【基金】: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彰显皖南‘焦甜香’、凉山‘清甜香’风格特色的烤烟新品种选育”(110201302003)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烟草增香减害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03091)
【分类号】:S572
【正文快照】: 有机酸是烟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烟草生长过程中对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烟叶和卷烟制品的品质有重要影响[1-2]。因此,了解基因型与环境对有机酸的影响对于育种以及卷烟工业原料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烟草有机酸通常分为挥发性酸、半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挥发性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于建军;李琳;王豹祥;任晓红;庞天河;;晒红烟自然陈化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及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克占;孙伟奇;王玉军;;不同移栽时间对烟草长势及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2 贾峰;魏庆华;杜铮;王彩霞;黄晓书;刘卫群;;烤烟烟叶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分离条件的优化[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3 刘民杰;杨虹琦;殷俊丽;周冀衡;郜秀峰;;烤烟成熟期叶绿体主要化学成分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4 钟波;朱列书;谢慧玲;贺鹏;林跃平;;不同追肥次数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5 邓超;董召荣;;南丹地区烤烟不同叶位化学成分差异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6 付顺;靖军领;;不同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7 郝春玲;;火焰光度法测定烟草中钾含量的预处理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8 胡军;陈彦春;程兰;祁春苗;;土壤改良剂对烤烟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9 罗新斌;宁尚辉;徐坚强;;芙蓉王石门山区特色优质烟叶技术开发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10 李映相;李永智;李发平;苏仕开;钟波;;不同海拔高度生态因素对施甸烟区烟叶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李帅;吴鸣建;;烟草中主要香气成分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婷;汪宏毅;王国宏;;湖北省主产区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特征分析[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华山;韩锦峰;;不同外源物质对打顶烟叶钾和烟碱的调控效果[A];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三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懿德;杨焕文;;烟草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5 程勇;陈玲;邓晓春;;Ultimate AQ C_(18)柱HPLC法测定烟草中有机酸含量[A];第八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东;陈爱国;梁洪波;陈向东;;不同种质材料烟草各时期多酚含量和组成差异分析[A];山东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植物生物学与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肖拉;李开和;首安发;卢燕回;尹辉;沈方科;顾明华;黎晓峰;;大宁烟生物及烟叶化学组成特征研究[A];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韦忠;尹永强;孔菲;韦峥宇;张伟宁;卢昌友;;广西河池烟区不同烤烟品种种植适应性评价[A];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龙章德;田兆福;李小兰;陈志燕;黎新钦;白家峰;;基于电子鼻分析的原料烟叶鉴别分析[A];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宋凌勇;李志华;刘远涛;徐吉铭;;应用生物酶制剂改善再造烟叶内在品质的研究[A];广西烟草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谋盛;乳状液酶在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彩云;普通烟草中的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遗传及其质体色素差异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李强;曲靖烤烟品质特征及主要生态因素对其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叶协锋;河南省烟草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宋朝鹏;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正杨;基于水氮互作的烟草高光谱特性及估测模型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江厚龙;基于GIS小尺度下豫中烟田管理分区与推荐施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锦韬;红大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周喜新;经济相对发达烟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关博谦;重庆市烤烟关键性元素调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美兰;烟碱的提取与纯化[D];江南大学;2007年

2 甄才红;恩施州不同海拔和品种烤烟香气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潘武宁;广西仓储条件下不同含水率片烟醇化质量变化规律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钟洪祥;制丝加料前后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变化分析[J];福建分析测试;2004年02期

2 杨忠乔,虞爱旭,侯镜德,徐子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烟丝中有机酸成分[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3年01期

3 史宏志,韩锦峰,刘国顺,范艺宽,魏义长;不同氮素营养的烟叶氨基酸含量与香吃味品质的关系[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李炎强,胡有持,宗永立,吴拥军,屈凌波,相秉仁;烤烟陈化过程中挥发性、半挥发性脂肪酸和pH的变化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4年03期

5 刘百战,徐亮,胡便霞,张映,庄亚东;卷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及某些高级脂肪酸的分析[J];烟草科技;2000年01期

6 陈章玉,杨伟祖,罗丽莉,周艳;烟叶中有机酸的分析[J];烟草科技;2000年08期

7 金永明,张明福,刘百战;烟草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分析[J];烟草科技;2002年04期

8 韩锦峰,朱大恒,官春云;烟叶自然陈化过程中高级脂肪酸及有关生化特性动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旺军,王素琴,刘风兰,李杨立;几个优良烤烟品种介绍[J];河南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2 陈晓东,张瑾,兰兴甫;生物钾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3 李志强,秦艳青,杨兴有,刘国顺;施磷量对烤烟体内氮磷钾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4 潘建菁,纪成灿,谢昌发,王雪仁,刘东霞;三明市烤烟良种繁育技术[J];中国种业;2004年06期

5 李向东;烤烟贪青的处理方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4年10期

6 潘家华;周尚勇;李鸣;黄勤勤;孙守钦;陆中山;郑劲民;张恒;郑少清;贾兴华;;加拿大烤烟生产和品种的选育推广[J];中国烟草学报;2006年06期

7 孙焕;侯咏;段旺军;李耀宇;刘风兰;王素琴;李彦平;李雪君;马浩波;俎焕新;郭芳阳;;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烤烟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8 李正风;李文正;夏玉珍;李天飞;杨清辉;;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9 张谊寒;;模糊聚类分析法在烤烟新引品种上的综合比较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10 罗连光;黄若玲;万强;;生物活性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农世英;;浅析百色烤烟品种利用与布局[A];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赵光伟;刘德玉;元野;刘波;李大壮;宋宏伟黑龙江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烤烟大田灌溉技术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光伟;刘德玉;元野;刘波;李大壮;宋宏伟;;黑龙江省烤烟大田灌溉技术研究[A];黑龙江省烟草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专刊[C];2004年

4 李雪君;郭芳阳;李彦平;孙焕;丁艳芳;;河南省烤烟品种种植现状与布局调整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5 徐敏;刘国顺;杨永锋;;磷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冯敏玉;宫松;肖金香;李树勇;;水分处理对烤烟叶绿素的影响[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韦忠;潘炜玲;尹永强;顾明华;沈方科;;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钾吸收与循环的影响[A];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韦忠;尹永强;孔菲;韦峥宇;张伟宁;卢昌友;;广西河池烟区不同烤烟品种种植适应性评价[A];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贾兴华;常爱霞;冯全福;付宪奎;陈志强;徐玉田;郝廷亮;王绍美;史牧;;烤烟品种间香气成分差异及其性状遗传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10 杨龙祥;周金仙;岳绍启;;品种及生态环境对烤烟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初报[A];云南省烟草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斌 沈溪溪;玉溪人保快速理赔烤烟“两黑病”[N];中国保险报;2011年

2 李振华 郑华;牟定县全力抓好烤烟生产[N];楚雄日报(汉);2006年

3 通讯员 王亚林;红岩镇着力建设烤烟品种示范区[N];大理日报(汉);2007年

4 沈光玉;继续把增加农民收入的烤烟生产抓实抓好[N];毕节日报;2008年

5 张云忠;永仁县及早谋划今年烤烟生产[N];楚雄日报(汉);2008年

6 记者 吴永辉邋通讯员 刘亮;徽县烤烟产业富县富民[N];陇南日报;2008年

7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烟草系教授 颜合洪;抓紧做好烤烟播前准备工作[N];湖南科技报;2008年

8 冯孝忠;坚决杜绝劣杂品种[N];玉溪日报;2009年

9 张云忠;永仁县不断提升烤烟生产科技水平[N];楚雄日报(汉);2009年

10 李珊娜;六项措施促进烤烟移栽[N];玉溪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潘文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烤烟重金属积累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岳彩鹏;低温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

3 王少先;烤烟专用缓释肥研制及作用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何承刚;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对增强紫外线-B辐射的生理响应与适应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王戈;烤烟不同品种根系分泌物与黑胫病抗性关系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徐洁;两个真菌菌株对烤烟诱香机理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李东亮;基于化学成分的烟草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佳;盐碱胁迫对烤烟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与烘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2 姜振玲;我国烤烟主产区烟叶单双糖组成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宋志美;我国近年烤烟品种主要性状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刘魁;烤烟品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徐敏;不同品种烤烟磷利用反应差异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浩浩;烤烟品种对镉的吸收累积敏感性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7 李强;普洱津引烤烟品种主要性状及品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永亮;烤烟品种抗逆性的早期鉴定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贾方方;不同水分状况对烤烟高光谱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肖旭斌;美国引进烤烟品种的农业与工业验证[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1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481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a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