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大麦分蘖角度基因的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2 05:05

  本文关键词: 大麦 分蘖角度 匍匐生长 基因定位 出处:《长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大麦(Hordeim vulgare L.)是世界第四大谷物,也是我国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至205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翻一番,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每年粮食平均产量需要增加2.4%。分蘖数目和分蘖角度是禾本科作物的两个重要农艺性状,当分蘖与主茎间夹角增大到极致,分蘖的负向重力性减弱或者消失,作物就形成匍匐生长。作物匍匐生长能减少叶片之间相互覆盖,增大截光面积,从而增加光能利用;也能覆盖地表,保持水土和养分,减少杂草的生长。作物匍匐生长能影响作物产量等农艺性状,因此对大麦匍匐生长的研究亟待解决。本研究采用的大麦突变体V-V-HD具有早期匍匐生长,拔节后挺立直立生长的动态表型,这种表型被认为是作物的理想株型。本研究采用大麦突变体亲本V-V-HD和野生型亲本Buloke杂交构建的双单倍体系群体共208个系作为作图群体,利用图位克隆和QTL定位方法来定位控制大麦匍匐生长的基因。通过分析处理V-V-HD/Buloke双单倍体系群体的表型数据,经卡方测验验证,证实大麦匍匐生长的表行是由单基因控制。通过选取47个已经确定表型数据的双单倍体单株和大麦已经发布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经过试验证明目标基因位于大麦3号染色体上,在SNP标记2_0343附近。通过查找已经发布的SSR标记和设计新的插入/缺失标记,最终目标基因被定位在插入/缺失标记InDelz3028(631.84Mb)和InDelz3032(635.37Mb)之间,大小为3.53Mb,共有52个候选基因,并被分为9大类。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匍匐生长这个性状,本研究所设计的引物将有助于推动大麦匍匐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进程。
[Abstract]:Hordeim vulgare L.is one of the world's 4th largest cereals and one of China's main growers. By 2050, global food demand will double to meet that demand. The number of tillers and tiller angle are two important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gramineous crops. When the angle between tiller and main stem increases to the maximum, the negative gravity of tiller decreases or disappears. Crops form creeping growth. Creeping crops can reduce the coverage of leaves and increase the area of cut light, thereby increasing the utilization of light energy. It can also cover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to conserve water, soil and nutrients. Crop creeping growth can affect crop yield and other agronomic characters, so the study of barley creeping growth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barley mutant V-V-HD used in this study has early creeping growth. The dynamic phenotype of erect growth after jointing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ideal plant type of crop. In this study, 208 lines of double haploid lines were constructed by hybridization of barley mutant V-V-HD and wild type parent Buloke. Map cloning and QTL mapping were used to localize genes controlling barley creeping growth. Phenotypic data of V-V-HD / Buloke diploid population were analyzed and verified by chi-square test.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apparent row of prostrate growth of barley was controlled by single gene. By selecting 47 single diploid plants with determined phenotype data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of barley published b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gene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3 of barley, near SNP marker 20343. By searching for published SSR marker and designing new insertion / deletion marker, the final target gene was located between insertion / deletion marker InDelz30286331.84Mb) and InDelz3032mb (635.37Mb). The size of 3.53Mb, 52 candidate genes, and were divided into 9 categor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eeping growth, The primers designed in this study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barley creeping growth traits by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禹代林,陈宏伟;优异大麦品种资源普乃干木[J];中国种业;2002年03期

2 周翠英;大麦与水稻轮作创高产[J];农村实用技术;2002年09期

3 朱美萍,周海幸,韩进华;发展大麦生产的优势及其利用价值[J];大麦科学;2005年03期

4 高志刚;;提高大麦产量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5 ;大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华中农业科学;1958年05期

6 祝乘云;;大麦“生理发黄”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简报;1978年22期

7 Н.А.Атрашкова ,З.К.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ая ,赵理清;扩大冬大麦生产的可能性[J];麦类作物学报;1982年04期

8 拾方坚;;要注意大麦的产量和品质[J];农业科学实验;1982年11期

9 ;全国大麦品种资源科研会在杭州召开[J];作物品种资源;1983年02期

10 王玉成;朱蕴秀;;对发展陕西省大麦的意见[J];大麦通讯;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玲珍;张国平;;栽培大麦和西藏野生大麦混浊敏感蛋白基因分析及等位特异性标记的开发[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彦舫;陆一鸣;杨柏明;吕世友;;耐盐碱野大麦品种的选育[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3 黄剑华;;大麦细胞工程育种研究与展望[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许如根;吕超;;大麦籽粒大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吴连生;冯占和;张凤英;;积极发展大麦生产 推进内蒙古地区大麦产业化进程[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培国;李荣华;Michael Baum;Stefania Grando;曾凡逵;Salvatore Ceccarelli;;大麦抗旱相关基因与抗旱性状的关联分析及功能标记的开发[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施立安;;浅谈玉溪市发展大麦生产的必要性及措施[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赵福庚;刘友良;;盐胁迫下大麦根系多胺含量变化与耐盐性的关系[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9 郭培国;李荣华;Michael Baum;;干旱胁迫下大麦一些光合特性QTLs的研究[A];2006中国植物细胞发育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戴飞;周美学;Sergey Shabala;张国平;;低温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离子流的影响——MIFE技术在大麦冷害研究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安唐都农科所 崔学智 谢飞;如何进行大麦品种的引种利用?[N];陕西科技报;2007年

2 保山市农科所 郑家文;冬农开发好项目——啤饲大麦[N];云南科技报;2005年

3 记者 杨艳玲;我州大力培植啤大麦产业[N];大理日报(汉);2007年

4 见习记者 俞艳婷;睡睡懒觉不误增收[N];嘉兴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王亚林;啤大麦成为弥渡优势产业[N];大理日报(汉);2008年

6 郭世福;冕宁大麦良种试验示范进展顺利[N];凉山日报(汉);2011年

7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大麦市场行情看涨[N];粮油市场报;2000年

8 陈丹;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大麦基因组草图[N];科技日报;2012年

9 顾松平;大麦合理用药防倒[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3年

10 王红松;大麦冬季管理技术要点[N];驻马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巧君;大麦半矮秆基因sdw1/denso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2 曾建斌;西藏野生大麦低钾耐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张融;贸易开放条件下中国大麦的供求结构与市场价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马建;麦类作物染色体重排与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吕亮杰;啤用大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相关QTL定位[D];扬州大学;2015年

6 全晓艳;西藏野生大麦低氮耐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王红亮;大麦猪有效能预测方程及改善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8 王利立;密度对大麦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的影响及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9 吕树作;大麦微小RNA的克隆和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沈景林;野大麦抗性品种选育及转基因育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乐;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和麦芽品质影响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张世红;农杆菌介导抗旱耐盐基因Avp1、FNR-Fld、OsSiz1对商用大麦品种的遗传转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柴玉琼;利用维生素E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调控大麦生育酚含量及其组成[D];浙江大学;2015年

4 陆文怡;大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及类病斑突变体基因初定位[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吴垒;大麦种质种子储藏蛋白的遗传变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杨丽娜;西藏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氮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刘福鑓;引进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育种利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强欣;大麦不同氮利用效率品种筛选及G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9 姚维成;大麦耐盐性的鉴定及耐盐种质的筛选[D];扬州大学;2015年

10 袁照路;大麦蛋白糖基化及抗氧化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04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504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6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