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皮桦BlOFPs基因克隆及其互作蛋白分析
本文关键词: 光皮桦 OFP基因 基因功能 表达分析 酵母双杂交 遗传转化 出处:《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是林木遗传研究的理想材料,材性改良是现阶段光皮桦育种的主要内容之一。材性相关基因的挖掘与鉴定,并解析其功能,可为光皮桦材性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本论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光皮桦BlOFPs基因继续展开分子克隆,功能解析等工作。其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光皮桦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ACE技术新克隆得到10个BlOFPs基因的cDNA序列。cDNA全长序列长度介于499-1505bp之间,一致性在21-65%之间。ORF是连续的,长度介于324-1269 bp之间,推测所编码的氨基酸数为108-423个,一致性在12-47%之间,且在C端均有一个OVATE结构域。结合课题组原有7个BlOFPs构建进化树,显示17个BlOFPs分布在4个分枝上,BlOFP1、BlOFP8、BlOFP16和BlOFP17在一个分枝上,BlOFP2和BlOFP10在一个分枝上,BlOFP4、BlOFP6、BlOFP11、BlOFP12、BlOFP13和BlOFP15在一个分枝上,BlOFP3、BlOFP5、BlOFP7、BlOFP9和BlOFP14在一个分枝上。2.定量PCR分析17个BlOFPs基因在光皮桦10个组织器官中的特异表达。在雌雄花序中表达量较高的基因有8个基因:BlOFP3、BlOFP4、BlOFP6、BlOFP7、BlOFP10、BlOFP12、BlOFP13和BlOFP16。BlOFP1和BlOFP9有类似的表达模式,在茎段中随木质化程度增高而表达量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内层木质部中表达量较高。BlOFP2在根和茎及内外层木质部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在茎中的表达模式与BlOFP1和BlOFP9相似,但在外层木质部的表达量高于内层木质部。BlOFP5、BlOFP11、BlOFP12和BlOFP17在各组织表达量差异不明显。BlOFP8在刚萌发的雄花序和各个阶段的叶中及在韧皮纤维和内层木质部表达量均较高,BlOFP3、BlOFP6和BlOFP10在木质化茎段的韧皮部、韧皮纤维和木质部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在应拉木诱导处理中,相比直立木,BlOFP2和BlOFP9在TW区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而对应区表达量则明显下调,推测BlOFP2和BlOFP9可能与细胞壁增厚有关;BlOFP1,BlOFP3和BlOFP6在TW和OW区表达量均下调,在TW区下调均为显著,除BlOFP3在OW区下调不显著,其他两个基因在OW区下调也是显著的;BlOFP8和BlOFP10在TW和OW区表达量均上调,其中BlOFP8在TW和OW区去上调显著,BlOFP10在TW上调不显著但在OW区上调显著。3.构建光皮桦茎段酵母双杂交均一化cDNA文库,滴度大于108cfu/ml,文库插入片段长度介于0.5-4.5kb之间,保证了文库的覆盖度和完整性,为探究BlOFPs基因在光皮桦木材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机制提供基因库。4.为解析BlOFP蛋白在光皮桦木材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分别对BlOFP进行酵母双杂交及茎段均一化酵母文库杂交分析。构建的3个pGBKT7-BlOFPs和7个pGADT7-BEL1-likes载体质粒均没有毒性也没有自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结果发现21个BlOFP与BEL1-likes杂交组合中有Bl OFP8与BLH6和BlOFP8与BLH7两个组合有蛋白互作。在酵母文库杂交中,筛选到与BlOFP8互作的蛋白4个。推测这些互作蛋白与BlOFP8蛋白共同参与相应的代谢途径。5.将BlOFP1,BlOFP2,BlOFP3,BlOFP5和BlOFP6基因超表达载体异源转化至拟南芥,分别得到BlOFP1和BlOFP2的T0代阳性植株,BlOFP3,Bl OFP5和BlOFP6的T3代阳性植株。其中BlOFP2转基因植株的叶片较野生型植株叶片数增加,叶面积较小,且向下弯曲成弓形;BlOFP5转基因植株的叶片有所增长,叶片变窄和变厚极显著且边缘呈锯齿形状,果荚显著增长。这些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材料。以上结果不仅为光皮桦OFP家族功能的深入解析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为光皮桦分子育种提供重要基因资源。
[Abstract]: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 The expression of BlousFP3 , BlOFP6 , BlOFP7 , BlOFP12 , BlOFP8 , BlOFP7 , BlOFP9 and BlOFP9 in the stem segments was between 499 - 1505b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length of BlousFP3 , BlOFP8 , BlOFP7 , BlOFP12 , BlOFP8 , BlOFP7 , BlOFP12 , BlOFP13 and BlOFP9 had higher expression levels . The expression of BlOFP8 and BlOFP9 in TW and OW regions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OFP8 and BlOFP9 could be downregulated in TW and OW regions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9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天禧;吴成坤;张志翔;;光皮桦造林试验初期效果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0年02期
2 邓绍林;光皮桦人工栽培前景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2001年S1期
3 董建文,陈慈禄,陈东阳,程保,赵大洲;光皮桦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胡灶新;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2004年03期
5 冯建民;何贵平;骆文坚;陈奕良;;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6 季新良;何贵平;陈益泰;黄海泳;冯建国;;施肥对光皮桦幼林生长的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4期
7 唐全忠;熊建军;;光皮桦育苗与造林及管护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8 邹琴;;光皮桦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2期
9 吴和星;杜凌;刘世农;潘红梅;曾益红;龙帮品;;光皮桦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幼林生长的影响[J];贵州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10 鲍英杰;陈建华;许梅;;浅谈光皮桦的种植技术现状[J];现代园艺;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秋媛;;光皮桦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贵平;黄海泳;陈益泰;季新良;冯建国;;施肥对光皮桦造林当年生长的效应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志真;谢一青;卢介龙;范小明;黄儒珠;;光皮桦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张俊红;童再康;黄华宏;徐金良;华朝晖;;光皮桦不同家系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伟;施季森;;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遗传多样性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朱玉球;张俊红;;光皮桦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童再康;张俊红;黄华宏;徐金良;朱玉球;高燕会;;光皮桦种源、家系二层次变异与遗传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华宏;程龙军;童再康;;光皮桦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尤卫艳;黄华宏;童再康;朱玉球;;光皮桦SS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华宏;程龙军;童再康;;光皮桦茎叶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光皮桦的栽培技术[N];福建科技报;2006年
2 省林业科院 李志真;福建乡土优良阔叶树 光皮桦[N];福建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伟;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 Winkl.)遗传多样性及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陈小红;洪雅县退耕还林效益动态研究与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敏;光皮桦组织快繁及转基因体系建立[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2 袁丛军;喀斯特森林不同经营类型冠层结构与调控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3 刘文哲;光皮桦miR166及其靶基因HD-ZIP Ⅲ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鉴定与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4 何辉;光皮桦BlOFPs基因克隆及其互作蛋白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5 张俊红;光皮桦遗传改良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9年
6 谢一青;光皮桦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尤卫艳;光皮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09年
8 郑丰河;光皮桦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海英;光皮桦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10 周厚君;光皮桦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7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50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