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美国白蛾Wnt-1基因的基因组编辑

发布时间:2018-02-20 21:42

  本文关键词: 美国白蛾 CRISPR/Cas Wnt- 基因组编辑 免疫组化 体节形成 附肢发育 出处:《林业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美国白蛾飞行能力的机制,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翅形成相关基因Wnt-1进行功能研究。【方法】根据美国白蛾的基因组和转录组信息设计引物,克隆得到HcWnt-1基因CDS区全长,利用在线软件分析HcWNT-1蛋白的结构特征;通过RT-PCR确定该基因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时间表达模式,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确定HcWNT-1蛋白的时空表达模式;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HcWnt-1基因进行编辑,观察胚胎期突变体表型和基因型特点,利用直接PCR和阳性克隆测序检测HcWnt-1基因突变。【结果】HcWnt-1基因核苷酸序列大小为1 221 bp,编码407个氨基酸,HcWNT-1蛋白含有螺旋-转角-螺旋DNA结合基序和2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并且高度保守的Motif分散分布于整个序列。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验证表明:美国白蛾HcWnt-1基因在胚胎早期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随着体节分化和附肢发育而呈时序性变化;24 h时,早期胚带形成,转录水平出现第1个表达高峰,HcWNT-1蛋白表达主要集中于原头区;随着胚胎的发育,HcWnt-1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下降,HcWNT-1蛋白表达沿着前后体轴由头部向尾部逐渐延伸;在144 h,转录水平出现第2个表达高峰,HcWNT-1蛋白表达主要集中于附肢。美国白蛾HcWnt-1基因的突变造成了胚胎期99.8%的个体死亡(注射1 000头),突变率为62.5%,PCR测序结果显示2个靶点之间存在片段删除,最大删除片段为423 bp;大部分突变体不能形成胚胎,少数能形成胚胎的个体体节形成异常和附肢发育受阻。【结论】美国白蛾胚胎发育类型符合短胚带和中间胚带型;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对美国白蛾基因组进行高效编辑,可为林业以及非模式害虫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理论支持;HcWnt-1基因敲除影响美国白蛾体节分化和附肢形成,说明该基因对于美国白蛾胚胎发育至关重要。此外,HcWnt-1突变造成美国白蛾胚胎期死亡,可作为未来美国白蛾遗传防治的靶标基因。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flying ability of American white moth at molecular level, the function of Wnt-1, a gene related to wing formation, was studied by genomic editing technique. [methods] Primer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genomic and transcriptional information of White moth. The full-length CDS region of HcWnt-1 gene was clon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cWNT-1 protein were analyzed by on-line software, the time expression pattern of the gene during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as determined by RT-PCR,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xpression pattern of HcWNT-1 protein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HcWnt-1 gene was edited by CRISPR/Cas9 technique to observe the surface type and g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embryonic mutant. Direct PCR and positive clone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utation of HcWnt-1 gene. [result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HcWnt-1 gene was 1 221 BP, encoding 407 amino acids HcWNT-1 protein containing helico-turn-helical DNA binding motif and 24 conserved cysteine residues. The highly conserved Motif wa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sequence. Transcriptional and translational level verification showed that HcWnt-1 gene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early embryonic stage, 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changed chronically with somatic gangl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ppendage development for 24 h. The expression of HcWNT-1 protein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primordial region,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cWnt-1 gene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 and the expression of HcWNT-1 protein gradually extended from head to tail along the axi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body. At 144h, the second peak of HcWNT-1 expression at transcription level was mainly found in the appendages. The mutation of HcWnt-1 gene caused the death of 99.8% individuals at embryonic stage. There is a fragment deletion between the target points, The maximum deleted fragment was 423 BP; most of the mutants could not form embryos. A few individuals who can form embryos have abnormal somatic formation and obstructed appendage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types of American white mot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hort embryo band and intermediate embryo band type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technique, which can be used to efficiently edit the genome of the American white moth. HcWnt-1 gene knockout may affect the somatic node differentiation and appendage formation of the moth, which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gene function of forestry and non-model pests. In addition, HcWnt-1 mutation resulted in embryo death,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target gene for genetic control of White Moth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302)
【分类号】:S76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陕西治理美国白蛾有妙招[J];中国林业;2001年13期

2 宋国涛,刘翠艳,董君芳;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美国白蛾防监测情况的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01期

3 邸济民;贾宏谱;;我省坚决打好美国白蛾防治攻坚战[J];河北林业;2006年03期

4 林东升;;我国116个县有美国白蛾疫情[J];农药市场信息;2006年09期

5 周铮;;北京市专家网上指挥围歼美国白蛾[J];农药市场信息;2006年14期

6 ;京、津、冀、辽、鲁首次联防美国白蛾[J];中国植保导刊;2007年05期

7 杨磊;;防治美国白蛾 实现绿色奥运 国家林业局与6省市政府签订防治责任书[J];中国林业;2008年09期

8 王建民;董中东;王敏;;防治美国白蛾四字经[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11期

9 刘川;黄娅;孙华梅;;山东省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10 李莉;;浅谈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加;;美国白蛾及防治体会[A];全国园林植物保护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刘铁红;;沈阳市城区防治美国白蛾适用策略的思考[A];全国园林植物保护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李胜春;唐桂君;;谈美国白蛾的可持续防治技术[A];全国园林植物保护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王屹立;;论美国白蛾普查与防治[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雪松;;美国白蛾在唐山的危害及防治[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杨志华;;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7 付怀军;宋强;;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的科学防控[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8 王佳良;;美国白蛾在北京及周边地域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9 李树彬;赵文祥;;美国白蛾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探讨[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章荣俊;;赴山东学习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经验及建议[A];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宣城分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洪军 刘宝效;东营防治美国白蛾[N];中国花卉报;2004年

2 记者 闫雪静;本市美国白蛾监测覆盖率达到100%[N];北京日报;2007年

3 记者 胡惠玲;京津冀辽鲁首次联手防控美国白蛾[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贾宏谱 记者 刘立;京津冀辽联手防治美国白蛾[N];河北日报;2006年

5 记者 赵红梅;廊坊市打响防治美国白蛾攻坚战[N];河北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孙阁 记者 刘立;京津冀辽鲁将首次联防美国白蛾[N];河北日报;2007年

7 本报驻京记者 邓的荣 记者林环;扑灭美国白蛾[N];解放日报;2006年

8 记者 赵石;我市加大防治美国白蛾力度[N];廊坊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李江天;我省部署防治美国白蛾[N];辽宁日报;2006年

10 陈永生 才玉石 王胜男;美国白蛾威胁首都生态安全[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铁珍;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乔鲁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感病寄主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3 段彦丽;美国白蛾NPV与Bt混合致病机理及其对寄主种群持续控制作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翠苹;美国白蛾中肠HcAPN3的分离及其与Bt Cry蛋白的结合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子欢;美国白蛾中肠HcAPN1的鉴定及其与Bt Cry蛋白的结合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淑贤;河北省美国白蛾预测预警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金良;潍坊北部沿海地区美国白蛾虫情调查及综合防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孔雪华;极端温度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岳耀鹏;美国白蛾防治主要技术研究及综合防治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杜娟;美国白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阮承萍;美国白蛾疫情监测与防控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9 鞠珍;美国白蛾在不同树种上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寒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10 苏红霞;植物提取物对美国白蛾产卵、取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0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520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