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大肠杆菌感染对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细胞和乳腺组织中TLRs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06 19:51

  本文选题:小尾寒羊 切入点:乳房炎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是一类可以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PAMPs),结构中拥有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胞外域的I型跨膜蛋白。它可以激活下游炎症通路,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分泌相应细胞因子,以清除或抵御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小尾寒羊乳房炎的发生,一直是阻碍养羊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利用TLR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作用,预防和治疗细菌性乳房炎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研究TLRs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侵入小尾寒羊(Ovis aries)乳腺组织后在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细胞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验采用人工感染大肠杆菌(O113型),采用qRT-PCR检测大肠杆菌感染乳腺组织12h、24h、36h、48h、72h后,血液和乳腺组织中TLR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利用Western-blot方法对乳腺组织感染大肠杆菌后不同时间段内TLR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侵入小尾寒羊乳腺后,在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细胞中,除TLR8外,TLR1~10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肠杆菌感染24h后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细胞中TLR2、3、4、5mRNA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感染36h后TLR2、3、4、5、6、7mRNA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48h后TLR2、4、5mRNA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在小尾寒羊乳腺组织中结果显示TLR1、TLR2、TLR4、TLR5、TLR6、TLR7、TLR10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均有所升高,其中在12h时TLR1、4、6出现显著升高;24h时TLR2、4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36h时TLR1、2、4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48h时TLR1、2、4、6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72h时TLR2、4、7、10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TLRs蛋白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上调,在感染36h时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该结果提示在大肠杆菌刺激后可以明显提高TLRs在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细胞和乳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时间依赖性,研究表明小尾寒羊多种TLRs都参与了机体对病原体的识别,为进一步研究不同TLRs在炎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基础资料。
[Abstract]:Toll like receptor (TLRs) is a type I transmembrane protein that recognizes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 of PAMPs and contains an extracellular domain rich in leucine repeats. It activates the downstream inflammatory pathway. Inducing the immune system to secrete corresponding cytokines in order to remove or resist the corresponding pathogenic microbes. The occurrence of mastitis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ason tha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sheep industry. How to util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LR in innate immunit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mastitis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hotspo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TLRs i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and breast tissues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after inva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into small tail Han sheep breast tissue, Q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s gene in the blood and mammary gland tissues after infection with E. coli for 12 h, 24 h, 36 h, 48 h and 72 h. The Western-blot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s protein in breast tissue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infection with E. col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E. coli invaded the mammary gland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the leucocyte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was detected. The expression of TLR1m10 was found in all the small tail Han sheep with the exception of TLR8, and the expression of TLR2TLR1O10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was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24 hours of infection with Escherichia coli. After 36 hours of infec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LR2O4, TLR2, TLR4 and TLR7 mRNA in breast tissue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1, TLR2, TLR5, TLR6, TLR7, TLR10 and TLR7TLR10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were all increased after infec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5, TLR6, TLR7 and TLR10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Among them, TLR1O4A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2h and TLR2O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at 24h. TLR1O2O2O2TLR2H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at 48h. TLR247H10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r very significantly at 72 h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TLRs protein was up-regulat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infection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s i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and mammary gland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stimulation of E. coli in a time dependent mann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variety of TLRs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were involv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which provided data support and basic data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L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ion.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贞阳;何谓正宗小尾寒羊[J];农业科技通讯;2000年03期

2 莫建华,王海彦;提高小尾寒羊多羔率的七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0年09期

3 张国华;小尾寒羊荐部打伤的治疗[J];中国兽医科技;2000年11期

4 门志华;饲养小尾寒羊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5 邓秀;小尾寒羊当嫁妆[J];河北畜牧兽医;2000年10期

6 吴继东;小尾寒羊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家畜生态;2000年04期

7 乔建迪,潘海英;谈谈如何养好小尾寒羊[J];河南农业;2000年09期

8 吕贵喜;怎样引养小尾寒羊[J];四川畜牧兽医;2000年11期

9 秋红;小尾寒羊多产技术[J];山西农业;2000年07期

10 陈伯华;小尾寒羊引种注意事项[J];山西农业;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绪仙;;小尾寒羊引种与开发利用[A];2006中国羊业进展——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柳楠;王金文;魏敬才;田春玲;王新颜;杨永林;李晶;樊庆灿;;小尾寒羊高繁品系多胎基因检测研究[A];《2009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C];2009年

3 曹荣峰;王继芳;;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平滑肌降解代谢的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大林;;充分发挥小尾寒羊的高产多胎特性 加快肉羊产业发展[A];中国羊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成立大会会刊[C];2003年

5 陈大林;;小尾寒羊品种资源优势保护与利用[A];中国羊业进展——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4年

6 郭继军;;浅析青海省小尾寒羊的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7 冯维祺;马月辉;浦亚斌;;应重视小尾寒羊在肉羊产业中的利用[A];2006中国羊业进展——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金文;王德芹;张果平;李焕玲;崔绪奎;朱荣生;;小尾寒羊与杂交肥羔肉品质及营养特性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谭旭信;;小尾寒羊生产技术应用[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7-2008)[C];2008年

10 柳楠;王金文;魏敬才;田春玲;王新颜;杨永林;李晶;樊庆灿;;基因检测技术在小尾寒羊高繁品系建立中的应用[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小红;小尾寒羊让农民笑得最开心[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2 靳茂荣 杜怀国;武川县以寒羊养殖带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3 张明伟 李根银;引进小尾寒羊要慎重[N];山西科技报;2003年

4 张灿东;东平整治小尾寒羊外调秩序[N];中国畜牧报;2002年

5 姜风涛 张灿东;东平小尾寒羊走向西部[N];中国畜牧报;2003年

6 赵连波 本报记者 林铁山;寒羊“热”养[N];吉林农村报;2010年

7 吉标华 本报记者 安丽霞;小尾寒羊 大大效益[N];吉林日报;2001年

8 梁山;如何给小尾寒羊“接风”[N];河北科技报;2003年

9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冀贞阳;小心冒牌“小尾寒羊”[N];河北科技报;2005年

10 赵国明;小尾寒羊还需改良[N];河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福亮;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的毛品质性状及皮肤转录组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柳淑芳;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相关基因的鉴定和遗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3 曹荣峰;小尾寒羊子宫复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4 宋雪梅;小尾寒羊5个与繁殖和疾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张蕾;小尾寒羊骨骼肌细胞Myostatin基因打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葛利江;小尾寒羊妊娠中后期胎盘和子宫颈成熟的监测[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7 张利平;BMPR-IB基因和PGR基因作为小尾寒羊多胎候选基因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8 杨开伦;集约化生产方式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产肉性能和肉质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9 孙丽敏;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肉用性能及肌肉组织mRNA-miRNA表达谱整合分析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冠卿;小尾寒羊CSRP2、CSRP3和FSTL1基因克隆、结构特征及组织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倪志鹤;EM发酵小麦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佳;饲喂方式对小尾寒羊行为及生产性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晓龙;小尾寒羊ANKRD2基因的克隆、结构特征与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孙艳;小尾寒羊三个慢型骨骼肌肌钙蛋白的基因克隆、结构特征及组织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6 邵明旭;小尾寒羊肠道正常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及羊源微生态制剂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7 张胜军;绵羊发情周期内日常行为与粪样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杰;小尾寒羊、滩羊生长性能及其主要消化生理参数的比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宁;不同日龄小尾寒羊与滩羊消化器官及其胃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吕爱军;小尾寒羊铜的适宜供给量和营养监测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76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576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