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料比例对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抗生素抗性基因 切入点:微生物群落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物,其危害在于ARGs可以通过垂直转移和水平转移,使环境中的微生物携带ARGs,甚至在人类致病菌间传播。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大量用于规模化养殖业,导致畜禽粪便成为抗生素和ARGs的重要储存库。厌氧发酵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发酵产物中可能存在大量ARGs。因此,发酵产物肥料化利用是ARGs进入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畜禽粪便厌氧发酵中发酵参数(不同原料比例)对发酵过程和产物中ARGs的影响,并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环境因子(SCOD、VFAs、pH和NH4+)和ARGs的关系,以期揭示不同因素影响ARGs变化的微生物学机理。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厌氧发酵在0~17天时,沼气累积量为猪粪与小麦秸秆比为C3(7:3)C2(5:5)C1(3:7),随发酵时间的延长C2处理沼气累积产气量显著增加,55天厌氧发酵结束后,沼气的总产量分别为1711,3857和3225 mL。因此,猪粪和秸秆比例为5:5(C2处理)时可获得最高的沼气累积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s)中产酸量是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正戊酸异丁酸。厌氧发酵第55天后,3个处理中VFAs浓度均有所下降。2.本试验检测出5种四环素抗性基因类(tetC、tetG、tetW、tetQ和tetX),4种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ermB、ermF、ermQ和ermX),3种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sul2和dfrA7)和一类整合子(intl1)。经55天厌氧发酵,各处理中大部分ARGs均有效的被去除。且磺胺类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均表现出最好的降低趋势。厌氧发酵结束后,C3(7:3)处理更有效的降低ARGs基因丰度,这可能会降低ARGs在环境中的扩散和传播的风险。在厌氧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可能是在ARGs变化中其重要作用。3.根据PCoA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与厌氧发酵进程显著相关。Network分析表明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_1)、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oli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Facklamia可能是ermB、sul1和dfrA7主要的潜在宿主细菌。通过冗余分析表明,RDA1和RDA2可解释总ARGs变化量的79.1%,而细菌群落和环境因子(SCOD、VFAs、pH、和NH4+)的变化可解释总ARGs变化量的77.5%,因此细菌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变化可能是影响ARGs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Abstract]:As a new pollutant, ARGs can be transferred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Make microbes in the environment carry ARGsand even spread among human pathogens. Antibiotics are used in large quantities as feed additives in large-scale aquacultur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utilize livestock and poultry feces, but there may be a lot of ARGs in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s. Fertilis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ermentation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ARGs to enter the environment. The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different raw material ratios) o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ARGs in animal manur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laboratory simu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ial community, pH and NH4) and ARG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icrobiological mechanism of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anges of ARGs. 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At 017 days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The biogas accumulation ratio of pig manure to wheat straw was C3 / 7: 3 / 5: 5: 5 / C1 / 7.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fermentation time, the cumulative biogas production of C2 treat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55 days anaerobic fermentation, and the total production of biogas was 1711 3857 and 3225 mL,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cumulative biogas yield was obtained when the ratio of pig manure to straw was treated with 5:5(C2. The acid production in volatile fatty acid (VFA) was isovalerate acetate butyrate isovalerate isobutyric acid. After 55 days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VFAs in three treatments was obtained. In this experiment, five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genes, tetCntetGntetWntetQ and tetXtrode 4 macrolides resistance genes, ermBmFermQ and ermXnelmQ, three sul1sul2 and dfrA7, and a kind of integron, DfrA7), were detected by anaerobic fermentation for 55-day anaerobic ferment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three genes, sul1sul2 and dfrA7, were used in anaerobic fermentation for 5 kinds of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genes, such as sul1sul2 and dfrA7, respectively, after 55 days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Most of the ARGs was effectively removed in all treatments, and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sulfanilamide showed the best decreasing trend. After anaerobic fermentation, C3: 7: 3) treatment wa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abundance of ARGs gene. This may reduce the risk of diffu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ARGs in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ring anaerobic ferment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es in ARGs. 3. According to PCoA analys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naerobic fermentation process. Network analysis showed that Corynebacterium sp. 1, Acinetobacter acinetobacter Solibacillus, Enterococcus and Facklamia may be the main potential host bacteria for ErmBnsul1 and dfrA7. Redunda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RDA1 and RDA2 were the main host bacteria. The change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pH and NH4) could account for 77.5% of the total ARGs changes. Therefore, the change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y b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anges of ARGs abundanc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1;S859.7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前景广阔[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11期
2 邱凌,卢旭珍,王兰英,王俊鹏;日光温室生产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初探[J];中国沼气;2005年02期
3 张彦;杨世关;张百良;;蚓粪对厌氧发酵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沼气;2006年02期
4 付钟;;国外生活垃圾厌氧发酵技术的工程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8年04期
5 夏吉庆;李文哲;李惠强;;牛粪厌氧发酵的载体筛选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6 宁桂兴;申欢;文一波;王凯;李天增;;农作物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周玮;董保成;齐岳;;不同处理秸秆中温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J];中国沼气;2010年03期
8 常国璋;席新明;郭康权;杨秀生;;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王义镛;;日本采用厌氧发酵法处理纸浆厂废水[J];国际造纸;1984年05期
10 徐武军,,龚德根;固体升流厌氧发酵法的实践与小结[J];中国沼气;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何光设;蒋恩臣;;厌氧发酵过程数学模型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雷宇;马煜;刘士清;张无敌;尹芳;徐锐;李建昌;陈玉保;;宠物狗粪便厌氧发酵试验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常国璋;席新明;郭康权;杨秀生;;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唐蓉;;烟草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纪念学会建会20周年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丹;李文哲;;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王阳;林聪;韩艳霄;程东林;;早熟禾厌氧发酵产气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卫东;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N];抚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胡左;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N];科技日报;2009年
3 张继东;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东胜区实现工厂化生产[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4 钱伯章;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尚东 编译;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史晓龙;国家专款支持农业固体废弃物转化研究[N];中国税务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岩;专家勾勒生物基化学品路线图[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陈红阳 特约通讯员 吴阁玮;我市可望实现沼气产业化[N];湛江日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 魏建军;循环经济产业链让玉米增值6倍[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杜杰;畜禽粪便能生产高效有机肥[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生物质组成成分对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董晓莹;蔬菜废弃物两相厌氧发酵工艺产沼气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梁勇;生物炭介导的鸡粪不同温度厌氧发酵解抑增效特性及过程建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孟尧;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瘤胃仿生工艺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张彤;温度和pH值调控对厌氧发酵产甲烷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孙薇;畜禽粪便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刘丹;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张存胜;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产沼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9 杨天学;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转化机理及微生物演替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楚莉莉;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基于LS-SVM的厌氧发酵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岩;不同厌氧发酵条件对漆酶预处理秸秆产沼气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潘洪加;土霉素对厌氧发酵过程古菌群落及抗性基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程俊伟;不同餐厨泔水生物质垃圾沉降性能及厌氧发酵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段彦芳;中温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条件分析及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白晓磊;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及其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7 毛春兰;不同底物浓度下初始pH值影响厌氧发酵效果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琳琳;两种矿物添加剂对不同底物厌氧发酵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马吉龙;基于CFD的厌氧发酵搅拌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文婷;废弃脐橙厌氧发酵产沼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52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5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