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3 21:39

  本文选题:杂交水稻 切入点:AMMI模型 出处:《中国稻米》2017年04期


【摘要】:为明确杂交中籼水稻在江淮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提高稻米品质,选用3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系)分5个播期,利用AMMI模型对其营养食味品质性状(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项指标在基因型间、播期间及基因型×播期互作间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4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平均气温较高、累计日照时数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杂交中籼水稻品质的提高;3个参试品种(系)营养食味品质稳定性表现为新两优6号两优1128丰两优4号,5个播期对杂交中籼水稻品质影响表现为4月20日5月10日5月20日4月30日5月30日。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of medium indica hybrid rice in Jianghuai area and improve rice quality, three medium indica hybrid rice varieties (lines) were selected for 5 sowing periods. The nutritional and edible quality traits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gel consistency) were analyzed by AMMI model. The 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amylose content and protein conten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el consistency, amylose content and protein content were among genotypes. The variance between sowing period and genotype 脳 sowing date interaction reach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and the difference of intera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value (IPCA) of these four indexes also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t panicle stage (heading to maturity) was higher, and the accumulated sunshine hours were long. The daily temperature range is large,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ybrid medium indica rice, and the stability of nutritive taste quality of three varieties (lines) is as follows: Xinliangyou 6, Liangyou 1128, Fengliangyou 4, and the effect of 5 sowing dates on the quality of hybrid medium indica rice on April 20. May 10, May 20, April 30, May 30.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08)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1-53)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7F0102)
【分类号】:S51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军;郭二虎;袁峰;杨慧卿;王青水;;基于AMMI模型分析谷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2 余本勋;张时龙;何友勋;卢运;;AMMI模型在水稻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中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3 黄元财;贾燕;刘江;姜秀英;沈枫;李秀芬;;水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稳定性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8年11期

4 常磊;柴守玺;;AMMI模型在旱地春小麦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5 罗明,霍中洋,张洪程,戴其根,许轲;稻米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6 万向元,胡培松,王海莲,孔令娜,毕京翠,陈亮明,张坚勇,翟虎渠,万建民;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7 张坚勇,万向元,肖应辉,王春明,刘世家,陈亮明,翟虎渠,万建民;水稻品种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8 吴为人;对基于AMMI模型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一点改进[J];遗传;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刚;吴文革;胡鹏;陈楠;许有尊;习敏;孙雪原;黄义德;董伟;;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J];中国稻米;2017年04期

2 宋学堂;汤述翥;徐小杰;张宏根;陈露;张英;杨一琴;;籼粳杂交改良武育粳3号的丰产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9期

3 吴芋钢;张翠苹;王丽;李德强;胡小红;黄富;;宜香优2115稻米品质及稳定性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7年04期

4 祝遵凌;施曼;周琦;吴驭帆;郁万文;仲秀林;徐惠群;;欧洲鹅耳枥区域化试验及适应性初步评价[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5 王莹;夏明;于亚辉;阙补超;郑英杰;李林蔚;王彤;;盐碱地区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J];中国稻米;2016年05期

6 程维民;刘斌美;叶亚峰;陶亮之;吴跃进;;水稻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突变系筛选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J];激光生物学报;2016年04期

7 钱佳慧;胡志国;刘建勇;;基于AMMI模型分析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J];海洋学报;2016年08期

8 刘凯;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近红外光谱技术辅助选择水稻食味品质育种[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7期

9 苗百更;马文东;李智媛;李佳美;李修平;;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特性及聚类分析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08期

10 张小英;陈露;宋学堂;杨一琴;;优质“香晚粳222”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武;谢德意;段峥峥;赵元明;;基于AMMI模型分析棉花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2 余本勋;张时龙;何友勋;卢运;;AMMI模型在水稻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中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3 刘俊恒;胡宁;刘小片;何代元;马兆锦;何琴;;应用AMMI模型对夏玉米区试组合的评价分析[J];杂粮作物;2009年03期

4 林凯;江莹芬;郑冬梅;余华胜;汤继保;陈峰;;应用AMMI模型分析安徽省油菜区试品种的稳定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5 蔡一霞;王维;朱智伟;张祖建;郎有忠;朱庆森;;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7期

6 王成瑷;王伯伦;张文香;赵磊;赵秀哲;高连文;;土壤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年01期

7 冀天会;张灿军;谢惠民;杨子光;郭军伟;孟丽梅;马雯;;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1期

8 吴元奇;潘光堂;荣廷昭;;作物稳定性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王勋,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基因型产量形成与源库特性的比较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10 万向元,胡培松,王海莲,孔令娜,毕京翠,陈亮明,张坚勇,翟虎渠,万建民;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莉莉;胡学聪;尹德柱;;杂交中籼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年01期

2 陶有龙,谷启荣,陆钦武;涝害对杂交中籼的影响及补救措施[J];杂交水稻;1992年03期

3 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7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J];杂交水稻;2000年01期

4 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罗志祥,施伏芝;杂交中籼协优57群体性状与氮密效应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5 叶曙光;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162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J];中国稻米;2000年02期

6 张亚,徐殿云,韩兆英,刘井台,邵风康;优质杂交中籼特优9322的选育与应用[J];南京农专学报;2000年04期

7 陶茂聪,高清德,罗志祥,施伏芝;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838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8 陆贤军,任光俊,高方远,刘光春;杂交中籼新组合冈优177[J];杂交水稻;2002年01期

9 姚立生,顾来顺,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何冲宵,朱国永,任仲玲,单忠德;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559[J];杂交水稻;2002年05期

10 罗志祥;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J];安徽农业;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桂义祥;吕福昌;蔡贵昌;;杂交中籼新组合珞优8号在江西抚州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杨友艺 实习生 管群 王月;全市“晒”出12个杂交中籼品种“成绩”[N];芜湖日报;2014年

2 ;丰优559水稻[N];农民日报;2004年

3 ;协优332水稻[N];农民日报;2004年

4 徐松林;水稻新品种[N];农民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汤雷;安徽省杂交中籼主要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2 焦红;优质杂交中籼矮两优6号的选育及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3 袁家明;杂交中籼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55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55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