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少分蘖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本文选题:水稻 切入点:少分蘖高秆突变体 出处:《分子植物育种》2017年09期
【摘要】:研究水稻少分蘖高秆突变体的分子机理,鉴定出新的水稻少分蘖高秆基因。本研究利用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品种泸恢H103,获得一个少分蘖高秆突变体,命名为ltn1(low-tiller number)。研究了该突变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遗传方式,并对突变体基因LTN1进行了分子定位。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株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均与野生型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ltn1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将突变体和沈农265的F2代中的突变型个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将突变体定位在水稻第8染色体标记RM3840和RM23611之间,物理距离为135 kb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有个预测注释基因LOC_Os08g44510。
[Abstract]: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rice short tiller height mutant was studied, and a new rice low tillering height gene wa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a low tillering height mutant Luhui H103 was obtained by 纬 -ray irradiation in indica rice cultivar Luhui H103.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genetic patterns of the mutant were studied, and the LTN1 gene was mapp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effective ear, seed setting rate and 1000-grain weight of the mutant were determined. 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utant ltn1 was controlled by a pair of recessive genes, and the mutant individuals in the F2 generation of Shennong 265 were considered as the localizing population. SSR and Indel markers were used to localize the mutants between RM3840 and RM23611 on chromosome 8, with a physical distance of 135kb. There is a prediction annotation gene LOCOs08g44510in this region.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泸州分中心;
【基金】:四川省财政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示范专项(2014CXSF-03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1101)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农畜育种攻关专项)(2016NYZ0028) 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专项(2016GXTZ-007;2016QNJJ-018)共同资助
【分类号】:S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胜,王景,段静雅,王金发,刘良式;水稻极度分蘖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学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2002年02期
2 梁乃亭,魏玉波,布哈丽且木;水稻超绿突变体“绿花舞”[J];上海农业学报;2002年S1期
3 杨朝柱;李春寿;舒小丽;张志转;张磊;赵海军;马传喜;吴殿星;;富含抗性淀粉水稻突变体的淀粉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5年06期
4 韦存虚;谢佩松;周卫东;陈义芳;严长杰;;水稻脆性突变体叶的解剖结构和化学特性[J];作物学报;2008年08期
5 ;全世界共200000份水稻突变体可供科学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2期
6 王立丰;陈月异;;白条纹水稻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0年12期
7 ;中国科学家从玉米中提取出抗艾蛋白酶突变体[J];广西科学;2011年01期
8 张水金;郑轶;朱永生;杨东;涂诗航;周鹏;郑家团;黄庭旭;;水稻脆性突变体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9 李金军;潘日定;陆金根;高荣村;;水稻无种子类突变体的保存方法研究[J];中国稻米;2013年02期
10 陈庆华;;突变体的选择和利用(一)[J];辽宁农业科学;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小平;陈芳远;卢升安;周开达;;空间环境诱发水稻突变体特异亲和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戴新宾;张荣铣;许长成;匡廷云;;水稻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的光抑制特性研究[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3 程备久;mail.hf.ah.cn);李展;mail.hf.ah.cn);朱苏文;mail.hf.ah.cn);李纯;mail.hf.ah.cn);李培金;mail.hf.ah.cn);谢传晓;mail.hf.ah.cn);;玉米对生突变体的遗传与分子标记研究[A];第八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创刊十周年庆祝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2年
4 许晓明;张荣铣;;水稻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吸收光能分配特性[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林植芳;彭长连;徐信兰;林桂珠;张景六;;两个新的水稻缺叶绿素b突变体光合作用的热稳定性[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魏玉波;梁乃亭;布哈丽且木;;水稻永绿突变体及应用价值[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7 李鹏;孙明柱;张凤云;高国强;邱登林;李新华;;一个小麦抗寒性突变体的变异分析[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8 金卫;;水稻长护颖突变体初步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军华;陈代词;赵文生;彭友良;;一个水稻抗性类病斑突变体的分子遗传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沈海超;施勇烽;奉保华;王惠梅;徐霞;黄奇娜;吕向光;吴建利;;一个新型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克;我科学家发现水稻衰老调控分子机制[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逢举;陆地棉极短纤维突变体的遗传、精细定位与表达谱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晓智;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s83和脆性突变体b364的基因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邱正高;玉米矮秆突变体dm676的遗传分析及育种潜势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复标;水稻早衰突变体(psf)叶片衰老形成与衰老速率调控的生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5 张所兵;两个水稻株高突变体变异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胡运高;直立重穗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候选基因克隆与育种利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邵继荣;水稻温敏失绿突变体冷激应答的细胞与分子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8 任学良;水稻低植酸突变体籽粒的品质与发育特性及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红心;Ds插入与非插入突变体的分子生物学及生理学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10 谢修志;高梁突变体har1的蓝光超敏感反应及光受体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婷婷;水稻窄叶白化突变体nul1(t)的鉴定与基因定位[D];西南大学;2015年
2 朱环环;两个水稻苗期致死突变体abl25和ygll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玲;水稻矮化并花发育异常突变体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 (ddf2)的基因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4 徐金刚;水稻光氧化突变体812HS叶片光合和抗氧化特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魏溪涓;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fod的突变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谢婷婷;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克隆[D];聊城大学;2015年
7 孔兰;水稻斑点叶突变体W1764的鉴定和基因的精细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8 张静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多雌突变体(mip)的细胞学观察[D];兰州大学;2012年
9 辛龙;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gl58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10 张丽萍;陆地棉高秆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5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5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