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X染色体易感基因鉴定
本文选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切入点:X染色体 出处:《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的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疾病,目前该病早期病例、轻型病例和不典型的病例逐渐增多,但是该病严重者亦可危及患者生命,常伴发多个系统的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SLE患病率较高,在不同的种族有所不同,全球平均约为12~39/10万,我国SLE患病率约为30.13~70.41/10万。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关系比较密切,主要有基因遗传、环境、体内雌激素水平等,学者们认为在该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的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SLE的临床表现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人群种族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和欧洲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比,中国人群该病患狼疮肾炎的风险和比例要更高,提示SLE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异质性存着重要关联。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遗传学家通过多种遗传学方法(如连锁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在不同人群中鉴定出了位于常染色体的70多个与SLE易感性相关联的区域/基因,这其中本团队在2009年开展的汉族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也发现了9个SLE的易感基因位点。通过候选基因等方法在X染色体上鉴定出SLE的易感区域/基因相对较少,中国人群中仅仅发现1个。前期的研究提示X染色体上的易感变异与SLE的发病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大部分位点都是在欧洲人群中发现的。鉴于遗传异质性在不同种族人群之间差别较大,我们认为在X染色体上鉴定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变异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搜寻X染色体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的遗传变异,在X染色体上鉴定出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的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首先收集SLE病例和健康对照的血样本,样本收集来自全国各家医院,所以收集原则需要保证收集标准的统一和样本匹配,主要是地域要匹配。样本共分为4个独立的人群:初筛阶段(来源于中国中部人群:1023例病例和547例健康对照)、验证阶段1(来源于中国中部人群:1156例病例和2330例健康对照)、验证阶段2(来源于中国南部人群:1012例病例和335例健康对照)、验证阶段3(来源于中国北部人群:274例病例和133例健康对照)。对初筛样本进行全基因组的标签SNPs进行基因分型使用Illumina 610-Quad Human Beadchip芯片,以千人基因组数据(phase 1 integrated version 3)为参考对初筛数据进行全基因组impute,经过严格的质控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出与SLE相关的提示性SNPs,接下来通过Sequenom Mass Array i Plex Gold平台在三个独立的人群(中国南部人群,中部人群和北部人群)中进行独立验证研究。运用PLINK1.07软件以样本地域作为协变量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对初筛数据和各个验证阶段的数据利用Metasoft version2.0.0进行Meta分析。运用PLINK1.07软件对SLE的基因型和表型进行关联性分析。利用GEO数据库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通过对初筛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和质控,统计学P值小于0.01SNPs位点有189个,其中包含rs1059702(IRAK1)、rs2239464(MECP2)、rs5914778(LINC01420)、rs2266888(TMEM187)等等,从中筛选出15个未经报道的易感基因位点进行独立验证。Sequenom基因分型验证结果显示,在第一阶段的中部人群验证中,有两个易感基因位点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P㩳0.05),通过把初筛数据(中部人群)和第一阶段(中部人群)验证数据一起Meta后只有rs5914778达到全基因组显著水平(Pcombined=1.00×10 8,OR=1.32);进一步在第二阶段验证显示在南部人群的验证结果中该位点依然有统计学意义(P=5.31×10-05;OR=1.51),把GWAS初筛数据和验证阶段中部、南部数据进行一起Meta分析发现rs5914778与SLE的关联性更显著(P=5.26×10-12;OR=1.35);然而,该位点在中国北部人群中并未显示出与SLE的相关性(P=0.33),遗传异质性分析显示中国北部人群和中部以及南部人群相比具有一定的遗传异质性(Phet=0.034,I2=65.3)。基因型和表型分析以及基因表达分析未发现阳性关联。结论:通过对中国汉族人群中开展SLE X染色体的GWAS研究在Xp11.21区域内发现一个新的易感变异(rs5914778)与SLE发病密切相关,该研究深化了我们对X染色体上的遗传变异在中国汉族人群SLE发病中的作用的认识;同时进一步说明遗传异质性可能在SLE易感性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SLE遗传学基础的另一个角度的理解,为进一步揭示SLE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启示,为SL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3.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芬,,唐南洪;对X染色体少见核型所致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探讨(附2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4年01期
2 鲁宁;胡侦明;浦波;王迎松;虞弘;曹有良;王少飞;杨庆秋;劳汉昌;张宝华;;云南地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四个家系X染色体易感基因连锁分析[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年04期
3 邓鹏;石会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吗[J];生物学教学;2013年09期
4 于雅琴,李波,史杰萍,张铭,魏军,郭英君;X染色体短臂1区内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筛检[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10期
5 周焕庚;;数种细胞遗传学方法用于识别人类X染色体的一种新的结构重排[J];国外医学.医学遗传学分册;1979年02期
6 王勤;女性X染色体多体性[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4年02期
7 文;英国科学家发现孤独症与X染色体有关[J];世界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8 夏家辉;;应用多种细胞遗传学方法鉴定人类X染色体的一种新的结构性重排[J];国外医学.医学遗传学分册;1979年02期
9 黄蓓佩;;一例母源性X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矮小女孩[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9年06期
10 裘宏琛;程在玉;;中国人X染色体α卫星DNA的群体多态分析[J];遗传与疾病;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成岗;邢桂春;魏汉东;鱼咏涛;贺福初;;人X染色体含有一个新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亚家族[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高超;王怀立;罗强;盛光耀;周建华;高铁铮;;河南汉族人群X染色体微卫星DXS16的遗传多态性[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陆晔玲;;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及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导致的一例女性血友病A[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王艳红;孤独症与X染色体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辛桦;孤独症与X染色体有关[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陈蓉霞;关于X染色体,你知晓多少[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婧;果蝇X染色体可见突变筛选及果蝇嗉囊膨大突变的遗传及表型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2 朱正伟;系统性红斑狼疮X染色体易感基因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游晓平;X染色体标记位点上Hardy-Weinberg平衡律的似然比检验及印记效应的检验[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陈墨;孤雄单倍体胚胎发育过程中X染色体状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洁亮;人胚胎干细胞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与基因组微失衡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4 孟浩;梅花鹿与马鹿杂交后F_1代X染色体基因剂量补偿的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73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7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