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莱茵衣藻“细菌型”pepc2基因叶绿体表达及其对油脂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30 17:45

  本文选题:莱茵衣藻 切入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出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EC 4.1.1.31)在植物碳代谢中有重要作用,高等植物中PEPC可以调控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但是对绿藻PEPC的研究还较少。莱茵衣藻是绿藻中的模式生物,其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的转化以叶绿体转化效率最高,为了提高外源蛋白表达和获得高产油莱茵衣藻,利用叶绿体转化法能进一步提高表达效率。因此,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莱茵衣藻"细菌型"PEPCCSⅠ(conserved sequenceⅠ)的639 bp,构建了p ASap I-reve-Crpepc2和p ASap I-forw-Crpepc2正反向叶绿体表达载体,并用基因枪法转化莱茵衣藻cc-400获得了空质粒型,正向型和反向型转基因藻株。其次,应用RTq PCR方法检测Crpepc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反向型Crpepc2的表达量减少了89.97%,而正向型增加了201.16%。最后,检测了总蛋白和脂质含量的变化,正向型突变株的总蛋白增加了37.03%;而反向型突变株的脂质含量增加了70.32%,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证明莱茵衣藻"细菌型"PEPC的叶绿体表达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蛋白质与脂肪酸含量,也可为今后外源蛋白的表达和高产油工程藻的应用做贡献。
[Abstract]: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4.1.1.3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carbon metabolism. PEPC can regulate the contents of protein and fatty acids in higher plants, bu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PEPC of Chlorophyta.Chlamydomonas rhinorrhoeae is a model organism in Chlamydomonas rhinophyllum.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exogenous gene is highest in chloroplas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exogenous protein and obtain the high yield of Chlamydomonas rhinella.Chloroplast transformatio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Positive and reverse type transgenic algae strains.Secondly,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Crpepc2 was detected by RTq PCR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reverse Crpepc2 decreased 89.97 and the positive Crpepc2 increased 201.16.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hloroplast expression of "bacterial type" PEPC of Chlamydomonas rhinella could not only further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fatty acids,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expression of exogenous protei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yield oil engineering alga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64401)
【分类号】:Q9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鸿钧;“第九届国际衣藻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大会”在荷兰召开[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年03期

2 周云龙;;介绍衣藻的几种培养方法[J];生物学通报;1981年01期

3 石进元,赵纬,唐任寰,张庆熹,刘元方,李荫蓁;微量元素镓、锗、砷、铯、镧、铈、铱、铼对衣藻生长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4 高中明;;介绍一种培养衣藻的新方法[J];生物学通报;1989年03期

5 单振光;;中国衣藻属一新记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6 张慧冲;衣藻的早春采集[J];生物学教学;2000年06期

7 陈珊,徐敏,胡鸿钧;拟衣藻系统分类新证据[J];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8 王潮岗,胡章立;莱茵衣藻细胞核转化系统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胡章立;王潮岗;吴锦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莱茵衣藻中的高效表达[J];深圳特区科技;2005年00期

10 蒋雯婷;王全喜;吴双秀;;盐胁迫状态下莱茵衣藻849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植物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阅增;张惟杰;李荫蓁;;几种元素对衣藻和酵母生长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2 吾甫尔·米吉提;艾山江;徐琴;艾尔肯·热合蔓;A.S.Chunaev;;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中叶绿素b生成的遗传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潘俊敏;;模式生物衣藻细胞微管解聚的分子机制[A];2009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左照江;李洪涛;朱晔荣;白艳玲;王勇;;酸胁迫对莱茵衣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A];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吴志华;黎双飞;胡章立;;莱茵衣藻线粒体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初步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七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俊;吴锦霞;胡章立;;表达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莱茵衣藻的构建与功能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晓磊;阎光宇;王全喜;吴双秀;;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转化和表达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兰利琼;卿人韦;吴巧玉;周密;刘翔;刘佳;刘萍;耿晓娟;傅华龙;;沙角衣藻的抗菌活性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玉兰;;衣藻视紫红质的位置及其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的动态变化[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10 徐田枚;张洪涛;吾甫尔·米吉提;艾尔肯·热合蔓;A.S.Chunaev;;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pds基因突变株的突变性质分析[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晨临;日本凋毛藻表达序列标记及南极衣藻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陈杏洲;衣藻叶绿体表达系统的改造和应用及木聚糖酶工程菌的发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亮;CrKin13在衣藻鞭毛组装与解聚中功能和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许丽丽;莱茵衣藻与根瘤菌共培养提高产氢及其生理生态学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丽萍;NO与CO调节莱茵衣藻铜铁胁迫[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丁q,

本文编号:1686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86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3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