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构建同质同核近等基因恢复系L-Rf5
本文选题:水稻 切入点:细胞质雄性不育 出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红莲型水稻恢复系9311中有2个红莲型恢复基因Rf5和Rf6,不育系YTA中有2个不育基因orfH79和orf216;为了研究2个恢复基因与2个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将红莲型水稻不育系YTA与恢复系9311杂交,杂种后代再以YTA为轮回亲本回交8代;根据Rf5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分子标记,并对L-Rf5进行检测,结合花粉镜检结果,筛选出只含Rf5的纯合株系,多代自交后其表型一致,说明纯合株系L-Rf5构建成功;对近等基因恢复系的不育基因orfH79和orf216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Rf5中orfH79的表达量较YTA明显下降;纯合的L-Rf5比杂合的L-Rf5不育基因orfH79的表达量稍低;L-Rf5中orf216的表达量较YTA下降并不明显。同时克隆了YTA、9311、近等基因恢复系中Rf1B序列,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差异。
[Abstract]:There were two restorer genes Rf5 and Rf6 in red lotus type rice restorer line 9311 and two sterile genes orfH79 and orf216in sterile line YTA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restorer genes and two sterile genes.The hybrid rice sterile line YTA and restorer line 9311 were crossed, and the hybrid progenies were backcrossed with YTA as recurrent parent for 8 gene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Rf5 gene, the 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were designed, and the L-Rf5 was detected, and the results of polle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were combined.The homozygous lines containing only Rf5 were screened, and the phenotypes of homozygous lines were identical after multiple genera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homozygous lines L-Rf5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orfH79 and orf216 genes in near-isogenic restorer lin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orfH79 in cell L-Rf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YTA, and that in homozygous L-Rf5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in heterozygous L-Rf5 sterile gene orfH79. The orf216 expression in L-Rf5 was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YTA.At the same time, we cloned the Rf1B sequence from the near isogenic restorer line, and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296)
【分类号】:S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水稻恢复系蜀恢162[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年05期
2 尚双凤;;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4期
3 黎垣庆;关于“恢复系密阳46”有关问题的申明[J];杂交水稻;1989年06期
4 徐旭增 ,陈昆荣 ,童海军 ,蔡其华;“恢复系密阳46的开发利用”一文中有关问题请作更改[J];杂交水稻;1989年06期
5 刘福昌;;恢复系的改良和中间材料的产生及利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6 徐亦建,于海富,张尚法;恢复系“92”简介[J];种子;1994年01期
7 黄志强,龙和平;恢复系晚3与不同不育系配组的优势鉴定[J];杂交水稻;1996年S2期
8 陈胜,林朝明,徐敬洪,李治义,王富全,高立松;水稻广谱恢复系蓉恢906的选育及利用[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9 ;“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501的选育及应用”成果荣获199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0 陈胜,林朝明,徐敬洪,李治义,王富全,高立松;水稻广谱恢复系蓉恢906的选育及利用[J];种子;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文敏;邓达胜;广华容;吴万义;杨成明;刘勇强;杨东情;陈丽华;;杂交水稻恢复系辐恢838的选育与应用[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永柱;陈志强;张建国;王慧;郭涛;林轩东;;空间诱变水稻新恢复系航恢七号的选育及利用[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洪汝科;李铮友;王樨;师常俊;黄大军;谭学林;;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4 刘永柱;陈志强;张建国;王慧;郭涛;林轩东;;空间诱变水稻广谱恢复系航恢七号的选育及利用[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钟蕾;何虎;曾研华;潘晓华;;若干杂交水稻恢复系及其F_1剑叶无机磷、蔗糖含量日变化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程灿;周继华;曹黎明;袁勤;;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钟蕾;何虎;曾研华;潘晓华;;若干杂交水稻恢复系及其F_1剑叶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周炳炎;黎毛毛;付江凡;许秀钧;吴小燕;;明恢63航天诱变选育杂交稻新组合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钟蕾;曾研华;刘佳丽;潘晓华;;若干杂交水稻恢复系及其F1花药和花粉粒性状差异性研究[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郝宪彬;华泽田;王岩;迟克生;张忠旭;苏玉安;王彦荣;李全英;沈枫;韩勇;;粳型直立穗新恢复系C52的选育与应用[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周来;广西育成新恢复系杂交水稻[N];农民日报;2005年
2 李丽芳;广西野栽型恢复系系列与组合的选育项目推广面积1.17亿亩[N];农民日报;2007年
3 ;水稻雄性恢复系的转育[N];云南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袁万茂;水稻恢复系R1813系列 助力隆平“中国梦”[N];湖南科技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陈江;从高产向优质的飞跃[N];广西日报;2006年
6 李倩;超级稻Ⅱ优28具有四个优良特性[N];大众科技报;2005年
7 谢云挺;杂交棉制种新技术通过评审[N];农民日报;2001年
8 杨金发邋蔡茂楷;福建航天水稻新品种亩产近900公斤[N];农民日报;2008年
9 记者 陈敬农;优质高产抗病“新协57”问世[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杨连禄;三明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在马里首试成功[N];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升;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2 钟蕾;不同配合力水稻恢复系及其F_1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武汉;特大穗恢复系R1126重要农艺性状及遗传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查仁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籼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国华;水稻温选恢复系的生物学特征及配合力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邓冰;利用转Bt基因材料改良水稻恢复系[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剑;盐胁迫对水稻恢复系发芽与苗期生长生理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杨其东;甘蓝型油菜Ogura CMS恢复系R2572的分子标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高云雷;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刘京;水稻两种新型胞质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筛选[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唐广;水稻恢复系的优质、抗病虫基因的聚合育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刘昌乾;籼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配合力及其F_1的温敏性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农杰环;杂交水稻耐储藏恢复系种质资源的建立、利用及相关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周六斤;6311S配套恢复系选育的组合判别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8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1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