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CYP450基因致病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松材线虫 + 致病机理 ; 参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森林灾害,其致病机理研究的滞后和已有研究结果的争议,严重制约了松材线虫病的基础研究进展和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松材线虫侵入松树后,引起松树蒎烯类物质代谢紊乱,松树树脂道内蒎烯类物质大量积累,从而诱导松树空洞化现象的产生,最后导致松树因缺水而死亡。松材线虫在寄主体内必须面对蒎烯等次级代谢产物的胁迫,松材线虫对松树次级代谢产物的分解代谢过程,是松材线虫成功定殖和大量繁殖的必要条件,也是松材线虫的致病过程。细胞色素P450(CYP450)基因及其调控途径可能是松材线虫应对蒎烯类物质胁迫过程中的重要基因之一。为了研究CYP450基因在松材线虫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开展了以下研究:1)通过气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松材线虫接种寄主松树后,一个月内松树主要蒎烯类物质代谢和松材线虫CYP450基因表达模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究松材线虫应对寄主蒎烯类物质胁迫时的关键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作用。研究发现松材线虫接种马尾松后,松树蒎烯合成酶基因分别在第6天和第21天上调表达,而寄主松树体内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也具有两个峰值,分别在第9天和第27天时最高。同时,松材线虫CYP33C9基因在接种后第12天和第15天大量表达,CYP33C4基因在第21天表达量最高。松材线虫的入侵引起松树蒎烯合成酶基因上调表达,生物合成大量蒎烯类物质,松材线虫CYP450基因响应松树蒎烯类物质的大量积累而上调表达。因此,松材线虫CYP33C9和CYP33C4基因可能参与了松材线虫蒎烯类物质代谢过程,是松材线虫致病相关基因之一。2)通过RT-PCR基因克隆方法克隆了松材线虫CYP33C9和CYP33C4基因,与GenBank上松材线虫全基因组同源性均为100%,其中CYP33C9基因为1504bp,而CYP33C4基因1506bp。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YP33C9和CYP33C4基因均具有转移酶活性,同时CYP33C4基因还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另外,构建了松材线虫CYP33C9和CYP33C4基因RNAi载体,体外合成其dsRNA,通过ds RNA溶液浸泡后,成功干扰了松材线虫CYP33C9和CYP33C4基因表达。3)通过RNAi技术沉默松材线虫CYP33C9和CYP33C4基因后,寄主松树蒎烯合成酶基因分别在第3d和第3、9、12d大量表达,α-蒎烯和β-蒎烯分别在第6d和第15d含量最高。而未经RNAi处理后的松材线虫接种后,松树体内蒎烯合成酶基因在第6d和第21d大量表达,α-蒎烯和β-蒎烯分别在第9d和第27d时含量最高。松材线虫CYP33C9和CYP33C4基因沉默后松树体蒎烯类物质次级代谢时间提前,且不存在第二次蒎烯类物质的积累。因此,松材线虫CYP450基因的沉默会影响寄主蒎烯类物质代谢,这类基因在松材线虫与寄主互作中有重要作用。4)CYP33C9基因和CYP33C4基因沉默后,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种群数量较小,繁殖率降低。RNAi松材线虫接种松树后,松树针叶萎蔫下垂,但针叶为绿色,树干失水,植株濒临死亡,而未沉默CYP450基因的寄主松树针叶萎蔫变黄脱落,树干干枯,植株死亡。松材线虫CYP33C9基因和CYP33C4基因沉默后,松材线虫繁殖率和致病性降低。因此,CYP33C9和CYP33C4基因与松材线虫繁殖率致病性相关,是松材线虫致病过程中的重要致病基因。5)低浓度α-蒎烯处理条件下,松材线虫繁殖率降低,雌雄比较小且稳定在较低水平;而高浓度α-蒎烯处理条件下,松材线虫繁殖率较高,雌雄比增大;α-蒎烯和β-蒎烯混合处理条件下,松材线虫繁殖率最低,雌雄比最小。总之,松树主要次级代谢产物会影响松材线虫繁殖率,而松材线虫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大量雌性后代,不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较多的雄性后代,松材线虫通过雌雄比调解种群繁殖率,从而控制种群数量来适应环境变化。6)通过RNAi技术沉默松材线虫CYP33C9和CYP33C4基因后,与未RNAi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松材线虫繁殖率降低,雌雄比变小。在不同浓度α-蒎烯和以及与β-蒎烯混合处理条件下,松材线虫CYP33C9和CYP33C4基因RNAi后松材线虫种群数量降低,雌雄比变小,繁殖率降低。因此,CYP33C9和CYP33C4基因RNAi后,松材线虫对蒎烯类物质胁迫的适应性降低,这两个基因可能参与了松材线虫对蒎烯类物质解毒代谢过程,是松材线虫致病过程中的解毒基因之一。综上所述,CYP33C9和CYP33C4基因与松材线虫蒎烯类物质代谢相关,能提高松材线虫在寄主体内的适应性,从而增强松材线虫繁殖率和致病性,是松材线虫致病过程中的重要关键致病基因之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63.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宏斌,安榆林,沈培垠;采用新技术提高松材线虫检出率[J];中国检验检疫;2000年11期
2 张志辉;陈艳;;“森林纵火犯”凯觎中国万里青山——中国开始对美、日松材线虫说不[J];大经贸;2000年01期
3 郁银华,蒋晓鲁;外高桥口岸截获松材线虫的情况分析[J];植物检疫;2001年04期
4 莫明和,周薇,赵明莲,张克勤;节丛孢属丝孢菌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捕食[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3期
5 爱农;;松材线虫快鉴难关攻克[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18期
6 蒋立琴,郑经武;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生化及分子鉴别方法[J];植物检疫;2003年02期
7 张明明 ,王忠金;黄山如何持续预防松材线虫[J];安徽林业;2003年03期
8 谈家金,冯志新;2个细菌菌株对松材线虫存活与繁殖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6期
9 王明旭;松材线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04年02期
10 王继蓬,谢清云,华金林,张海滨;湖州局从美国木包装中截获松材线虫[J];植物检疫;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会香;申卫星;郭慧玲;迟元凯;谭亚军;周长忠;;松材线虫入侵泰山的可能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年
2 陈凤毛;叶建仁;吴小芹;;松材线虫两种实用分子检测技术[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培方;;口岸松材线虫传播特点及检疫对策[A];江苏省植病、昆虫学会通讯2——江苏省松材线虫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曹爱新;刘杏忠;路炳声;;松材线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永宏;李凯兵;;口岸快速检疫松材线虫技术初探[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马海宾;梁军;吕全;张星耀;康丽华;;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迁移扩散能力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年
7 戴素明;肖启明;谢丙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对温度胁迫适应的分子生态机制[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启星;成新跃;茆振川;王运生;赵莉蔺;闫霞;Virginia R.Ferris;徐汝梅;谢丙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microRNA组研究[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9 贲爱玲;戚建光;张宏娟;陈玲;韩正敏;;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细菌关系[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10 齐文静;闫凡峰;张宗侠;曹阳;刘振宇;;松材线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测定及基因克隆[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祝日耀 刘达富 刘允义;江山连续30年无松材线虫疫情发生[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2 张恺邋广一;南京入境板材中首次发现松材线虫[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3 记者 甘勇 通讯员 周卫平;松材线虫快速取样技术试验成功[N];湖北日报;2007年
4 张健康;浙江松材线虫防治实现双下降[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林森;浙江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木源头管理[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6 记者 齐联;检疫不严放跑松材线虫[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7 于飞;惠州口岸发现活体拟松材线虫[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马文生;都是松材线虫惹的祸[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9 记者 杨怀周 通讯员 刘长实;综合防治松材线虫[N];连云港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陈向 姚丽 记者汤晓峰;国检严防松材线虫“偷渡”[N];南通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素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对温度胁迫适应的分子生态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程功;Docker生物云计算平台分析松材线虫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王璇;松材线虫CYP450基因致病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4 潘红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贲爱玲;松材线虫体表优势细菌的分离及定殖能力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张锴;受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抑制消减文库构建与表达谱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田雪亮;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宝军;松材线虫择偶对策及择偶偏向的转录组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石娟;浙江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入侵的抵御和恢复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金钢;黑松与松材线虫互作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静雯;松材线虫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技术及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刘颖;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齐文静;松材线虫运动行为及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相关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黄瑞芬;中国不同地理种群松材线虫的耐寒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周勇;苏云金芽胞杆菌BRC-XQ12菌株挥发性物质对松材线虫的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林璐璐;松材线虫的形态学观察及细菌对松材线虫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5年
7 李子;杀松材线虫海洋真菌H-21的分离鉴定、培养条件及其活性物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8 巩雁婷;松材线虫HOX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9 雷梦英;苏云金芽孢杆菌cry5Ba3基因的表达及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10 王德朋;氧硫化碳及其混剂熏杀松材线虫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66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6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