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菌FgRab7调控Tri基因表达及DON毒素合成
本文选题:赤霉病菌 + FgRab ; 参考:《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运用ELISA法测定了小麦赤霉病菌野生型和FgRab7敲除突变体菌株在不同基质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的积累情况,结果显示,同一培养时期,FgRab7敲除突变体合成的DON毒素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P0.05),表明FgRab7影响DON毒素的生物合成。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不同培养阶段中DON生物合成相关Tri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Tri基因在野生型菌株中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在FgRab7敲除突变体中的相对表达量一直处于极低水平;相同的生长时期,Tri基因在FgRab7敲除突变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说明FgRab7通过调控DON合成途径相关Tri基因的表达而影响DON毒素的生物合成。
[Abstract]:In the same culture period ,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DON in FgRab7 knockout muta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 strain ( P0.05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he Tri gene in the wild type strai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 strain ( P0.05 ) .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127804)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14A180004)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62102210191)
【分类号】:S435.12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麦赤霉病菌种的简易扩大培养法[J];湖北农业科学;1975年10期
2 石志琦,史建荣,陈怀谷,林玲,王裕中;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沈水男,马惠民;吴县市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田间抗药性的检测[J];上海农业科技;2001年01期
4 石志琦,林玲,陈怀谷,史建荣,王裕中;小麦赤霉病菌减毒基因的克隆和测序[J];江苏农业学报;2002年02期
5 张从宇,王敏,陈茂敏;小麦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6 袁淑杰;梁平;武文辉;徐大红;杨昌银;韩俊玲;李智慧;;冀、京、津产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与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年S2期
7 罗巧燕;曹远银;宋慧君;邱宏伟;范世奇;王玉坤;;小麦赤霉病菌固体培养基产毒条件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8 白耀博;刘恒;李强;王芳;王保通;;陕西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敏感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2年01期
9 徐润成,黄正兴;小麦赤霉病菌空中孢子的捕捉和鉴别[J];江苏农业科学;1982年04期
10 叶钟音;周明国;;江淮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耐药性的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莉景;王树桐;胡同乐;曹克强;;对小麦赤霉病菌有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及其混配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伟;胡迎春;陈莹;张爱香;陈怀谷;;我国小麦赤霉病菌部分菌株产毒素化学型检测及系统发育学分析[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迎春;李伟;陈怀谷;周益军;;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组成和致病力检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纪莉景;王树桐;胡同乐;曹克强;;对小麦赤霉病菌有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及其混配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伟;胡迎春;陈怀谷;张爱香;陈莹;;我国小麦赤霉病菌部分菌株系统发育学分析及产毒素化学型检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祭芳;李华;徐剑宏;史建荣;;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抗体制备及其检测方法的建立[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众;王丽梅;陈莉;丁克坚;;两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邱艳;谢益书;;小麦赤霉病菌酯酶同工酶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胡迎春;李伟;陈怀谷;;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赤霉病菌菌株的分子鉴定[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方新;齐永霞;;金龟子绿僵菌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建荣;小麦赤霉病菌与寄主小麦的互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付静;小麦赤霉病菌甲硫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骧;小麦赤霉病菌的抗药性研究及抗性治理[D];浙江大学;2015年
2 高启迅;小麦赤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高先悦;山东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和毒素化学型鉴定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祁小东;安徽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分布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亚清;安徽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竞争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6 许娟;安徽小麦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方兴洲;安徽小麦赤霉病菌菌群分布及产毒类型相关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8 孙众;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与贮藏期毒素影响因子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9 周苗苗;小麦赤霉病菌拮抗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抑菌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潮霞;小麦赤霉病菌血清学检测方法建立及在品种抗病性评价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4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8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