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调控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本文选题:血脂 + 基因多态性 ; 参考:《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PCSK9、LDLR、APOA5、APOB、APOE、SORT等基因多态位点在在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病例组共435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200例,收集血脂相关指标及临床资料。通过sanger测序及mi LDR技术检测相应PCSK9、LDLR、APOA5、APOB、APOE、SORT等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首先对本研究检测结果进行Handy-Weinberg平衡评估,并统计分析本研究人群与各种族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其次对病例组人群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的差别进行分析再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各个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最后以LDL-C值2.6mmol/L为界分为两组,分析此两组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结果:(1)病例组中基因型和血脂水平分析提示:基因型与TC水平间的关系:rs11583680、rs7412、rs12740374、rs599839位点携带变异基因的人群的TC水平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为0.025、0.013、0.027、0.002);rs7575840、rs688携带变异基因人群以及rs2516839杂合型的TC较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37、0.030、0.025)。基因型与LDL-C水平间的关系:rs7412、rs12740374携带变异基因的人群的LDL-C较低,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07、0.004);rs688携带变异基因的人群以及rs2516839杂合型的LDL-C较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29、0.045)。基因型与TG水平间的关系:rs662799、rs651821、rs2569556携带变异基因人群的TG水平皆较升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035)。基因型与HDL-C水平间的关系:rs7412携带变异基因的人群的HDL-C较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00)。基因型与APOA1水平间的关系:rs2483205、rs2495477携带变异基因的人群APOA1值较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16、0.004)基因型与APOB水平间的关系:rs7575840位点携带变异基因人群可引起APOB蛋白的水平升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18);rs12740374、rs7412位点携带变异基因人群可引起APOB蛋白的水平下降,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04、0.000)基因型与APOA1/APOB值之间的关系:rs7412位点携带变异基因人群的APOA1/APOB的值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00)。基因型与LP(a)水平的关系:rs328位点携带变异基因人群的LP(a)值高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为0.023)。(2)在435例的病例组与200例对照组中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提示:rs14158 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9.9%、23.2%,差异具有显著性(x=33.44、P值=0.000),其余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别不具有显著性。(3)在基因型频率与LDL-C分组中分析提示:在高LDL-C组中rs7412携带变异基因的人群比例低,差异具有显著性(x=18.665、P值=0.000);rs688位点、rs17671591携带变异基因的人群在高LDL-C组的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49、0.013)。其余位点的基因型在分组分析中分布差异皆不具有显著性。结论:(1)rs14158的A等位基因在缺血性脑卒中频率较高,但与血脂水平无关。(2)rs11583680、rs7412、rs12740374、rs599839位点与总胆固醇水平的降低相关;rs688、rs2516839、rs7575840、rs662799与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有关;rs2569556、rs1260326、rs651821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有关;rs7412、rs12740374、rs688、rs2516839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关;rs2483205、rs2495477、rs7575840、rs12740374、rs7412、rs328与载脂蛋白水平相关,但以上与缺血性脑卒中无显著相关。(3)rs7412、rs688、rs17671591基因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脂治疗与否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morphism sites of PCSK9 , LDLR , APOA5 , APOB , APOE and SORT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 Conclusion : ( 1 ) rs1260326 , rs7575840 , rs1260326 , rs7575840 , rs1260326 , rs7575840 , rs1260326 , rs7575840 , rs1260374 , rs7575840 , rs1260374 , rs7412 , rs328 ar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total cholesterol ; rs2483205 , rs2495477 , rs7575840 , rs1240374 , rs7412 , rs328 ar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apolipoprotein .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7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8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张顺;磁共振非高斯分布扩散峰度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黄明;CXCL12/CXCR4拮抗剂AMD310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黄冰;基于干细胞的新型靶向复合生物基因载体的构建与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郭泽铭;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支晓东;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陈丽霞;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04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0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