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

发布时间:2016-11-18 14:32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絮凝斜生栅藻的构建和自絮凝斜生栅藻细胞絮凝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

芦苇化感组分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的影响

门玉洁  李锋民  胡洪营  

【摘要】:水华严重污染水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所以有效控制水华发生,治理引发藻类爆发性生长的富营养化水体已成为在环境领域全球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植物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而备受关注。本课题组从具有强抑藻作用的大型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中分离得到一种化感组分。前期研究表明,该化感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却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说明芦苇化感组分具有抑藻选择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从芦苇中分离得到的化感组分分别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化感组分对斜生栅藻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培养前4天表现为抑制作用,EC50,4d为0.45mg/L,培养4天后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该化感组分对水华鱼腥藻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分类号】:X173
【正文快照】:

芦苇化感组分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的影响@门玉洁$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 @李锋民$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中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国安,李益健,张忠新,胡玉波,,王志坚;汞对固定化斜生栅藻净化污水及其生理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3期

2 生秀梅,熊丽,李小明,陈文明,唐红枫,王媛,刘涛;两种新型农药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Ktz.)的毒性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年02期

3 卢雁,张顺意;藻类急性毒性实验阳性参比毒物的筛选[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9年02期

4 夏建荣,高坤山;CO_2浓度升高对斜生栅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5期

5 林毅雄,付德贤;汉沽污水库生物净化效应——DDT、666对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Turp)KuTZ]生长量、色素含量及吸收光谱的影响[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2年05期

6 秦洪伟;陈柳芳;鲁楠;秦伟超;袁星;;氧氟沙星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J];环境化学;2011年04期

7 叶清泉;黎尚豪;;光照强度对于斜生栅藻Scenedsmus obliquus(Turp.)K tz.生长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1956年01期

8 聂湘平,蓝崇钰,林里,黄铭洪;多氯联苯对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影响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季祥;王金荣;丁潇;蔡禄;;一株斜生栅藻的筛选及生长条件的优化[J];水产科技情报;2010年06期

10 王颖,李彬,孙弘;应用斜生栅藻生长抑制实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进行诊断[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嘉;李慧敏;杜桂森;;铜绿微囊藻对斜生栅藻增殖的影响(英文)[A];Chenia--Contributions to Cryptogamic Biology(Vol.10)[C];2011年

2 秦洪伟;陈柳芳;鲁楠;赵亚辉;袁星;;恩诺沙星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章典;李源;周扬;冉颖霞;张庭廷;;香根油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应成琦;陆建学;来琦芳;王慧;周凯;么宗利;;盐碱胁迫对斜生栅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曹小欢;黄茁;;斜生栅藻对汞和DBP协同作用的毒性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6 张敬键;吕雪娟;李爱芬;万凌琳;吴洪;尹顺吉;张成武;;微藻细胞油脂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Colonial form of Microcystis flos-aquae has higher acclimation under iron limitation condition compared to its unicellular form[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岳涛;胡春香;;太湖三种水华微囊藻对无机磷的吸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秦山;刘国祥;胡征宇;;斜生栅藻细胞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与代谢[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葛会林;刘树深;朱祥伟;;三聚氰胺的微板荧光藻毒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锁莲;转基因絮凝斜生栅藻的构建和自絮凝斜生栅藻细胞絮凝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邓平;三种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的化感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3 曾辉;长江和三峡库区浮游植物季节变动及其与营养盐和水文条件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4 史顺玉;溶藻细菌对藻类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5 刘薇;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吴晓辉;常见眼子菜科沉水植物对浮游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7 贺立静;微藻产氢研究及2种绿藻氢酶基因的克隆[D];暨南大学;2007年

8 陈慧;三种典型手性污染物对绿藻和拟南芥的毒性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杨从发;木薯酒精废糟培养小球藻工艺及灵芝生物转化小球藻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10 朱小山;几种人工纳米材料的生态毒理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芳;三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静静;重金属元素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婧;温度波动对斜生栅藻种群动态和诱发性群体形成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牛艳红;三种微藻比较代谢组学及脂含量提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江晶;萘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毒性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雷;重金属胁迫对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韩松芳;利用城市污水培养高脂肪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王辉霞;富油斜生栅藻固定CO_2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9 彭文琴;不同碳源和光照周期对三种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2年

10 魏玉滨;利用市政污水培育产油斜生栅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絮凝斜生栅藻的构建和自絮凝斜生栅藻细胞絮凝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0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