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茶树新梢中纤维素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1 08:23

  本文选题:茶树 + 纤维素酶 ; 参考:《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为了解茶树新梢中纤维素酶的生理特征,对3个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新梢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和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新梢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平阳特早’和‘凫早2号’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升高,‘舒茶早’则相反。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3个茶树品种都是在一芽三叶时期最低,且幼嫩部位的酶活性高于成熟部位,但其酶活性高于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5个纤维素酶相关基因在3个茶树品种新梢中均有表达,有2个β-葡萄糖苷酶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因此,纤维素酶可能在茶叶的品质形成中起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llulase in tea shoot, the changes of cellul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genes in the shoot of three tea varieties Camellia sinensi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cellulase activity in the new shoots of three tea varieties was significant, such as the increase of leaf maturity, the increase of endoglucanase and exoglucanase activity, between 'Pingyang Terzao' and 'Fuzao 2'. The 尾-glucosidase activity of three tea varieties was the lowest in the first bud and three leaf stage,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of young and tender par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ture part, but the activity of 尾-glucosidas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xoglucanase. The results of semi-quantitative RT-PCR showed that five cellulase-related genes were expressed in the shoots of three tea varieties, and two 尾 -glucosidase homologous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refore, cellulase may play a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ea quality.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基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15B0837);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3C081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3)资助~~
【分类号】:S5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艺晖;张华;林河通;林艺芬;林媛;;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采后杨桃果实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年06期

2 龚玉雷;魏春;王芝彪;沈雪亮;;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茶叶科学;2013年04期

3 陈亮;赵丽萍;马春雷;王新超;姚明哲;;茶树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基因表达差异分析[J];园艺学报;2009年01期

4 佘文琴;赵晓玲;潘东明;林河通;;细胞壁代谢与t/溪蜜柚果实成熟过程汁胞粒化的关系[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年06期

5 唐颢,杨伟丽,文海涛;乌龙茶加工中纤维素酶的活性与相关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J];茶叶通讯;2003年02期

6 彭丽桃,饶景萍,杨书珍,任小林,王俊宁;果实软化的胞壁物质和水解酶变化[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7 江昌俊,李叶云,宛晓春,李大友,季新艳;茶芽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日变化(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年04期

8 江昌俊,李叶云;茶叶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9 骆耀平,董尚胜,童启庆,夏涛,屠幼英,须海荣;7个茶树品种新梢生育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J];茶叶科学;1997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汉琛;杨停;雷攀登;丁勇;黄建琴;;茶树新梢中纤维素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7年02期

2 赵丽莹;拱健婷;米文娟;李阳;徐东;赵婷;闫永红;;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J];中南药学;2017年02期

3 韩艳丽;凡军民;李静;贾君;;果胶酶-微波法提取茶树花多糖的工艺[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2期

4 周汉琛;雷攀登;杨停;丁勇;黄建琴;;茶树不同组织结构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差异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6年12期

5 黄瑶;高年芬;谭俊呈;易弋;陈洁;黄建星;陈振坤;;酶法制备青钱柳茶汤的工艺研究[J];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6 陈寿松;林宏政;孙云;金心怡;胡娟;周子维;;乌龙茶萜类物质及其代谢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年05期

7 陈艺;陶治玮;陈文清;;β-葡萄糖苷酶冻干保护剂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6年09期

8 高维亚;吴光斌;陈发河;;NO处理对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进程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6年18期

9 周春娟;郭守军;;凤凰单丛茶的香型香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10 李丹;杜晓;边金霖;李品武;李明月;;蒙顶山黄茶“酶促闷黄”加工品质的审评及成分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克前;谢江辉;张鲁斌;胡会刚;弓德强;;1-MCP对‘珍珠’番石榴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2年06期

2 汪珈慧;李燕;姚紫涵;王家健;;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J];茶叶科学;2012年01期

3 舒红英;罗旭彪;王永珍;;绿茶中茶多酚的复合酶-微波法提取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1年07期

4 孙庆磊;孔俊豪;陈小强;涂云飞;杨秀芳;;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在茶饮料沉淀控制中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11年02期

5 罗自生;寿浩林;;NSCC涂膜对黄花梨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1年01期

6 许勇泉;尹军峰;;绿茶茶汤冷后浑特性研究[J];茶叶科学;2010年S1期

7 武永福;张宁;;酶在速溶绿茶浸提中的应用研究[J];粮油加工;2010年10期

8 魏建梅;马锋旺;关军锋;袁军伟;朱向秋;;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代谢及其调控[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9 佘文琴;赵晓玲;潘东明;林河通;;细胞壁代谢与t/溪蜜柚果实成熟过程汁胞粒化的关系[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年06期

10 林河通;赵云峰;席芳;;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过程中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的变化[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绪勇;大叶类茶树品种不宜在宜都发展[J];蚕桑茶叶通讯;2003年01期

2 陈国本;潮州凤凰古茶树保护获重大突破[J];广东茶业;2003年01期

3 韩文炎,沈朝东;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茶叶;2005年03期

4 曹绪勇;引进大叶类茶树品种要有选择性[J];中国茶叶;2005年01期

5 曾贞;罗军武;晏嫦妤;;国内外茶树品种的利用研究[J];福建茶叶;2006年02期

6 吴福广;杨维时;李昌春;;安徽高香茶树品种“特香早”选育初报[J];茶业通报;2007年03期

7 雷祖和;;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1期

8 夏成鹏;唐平;谢伶俐;;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温州黄汤品质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1期

9 黎小萍;陈华玲;朱启东;彭火辉;张建华;欧阳雪灵;;茶树的园林应用价值与途径[J];蚕桑茶叶通讯;2012年01期

10 晏嫦妤;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茶树休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新超;杨亚军;陈亮;阮建云;;茶树品种间氮素效率差异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余有本;江昌俊;王朝霞;;茶树中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的抑制及在其他生物体中的表达[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丽萍;高其康;陈亮;王新超;姚明哲;;茶树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初步应用[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叶乃兴;常玉玺;郑德勇;孙伟铭;;茶树果实的特性、功能成分与利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6 唐颐;;茶树、茶人、茶文化[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文集[C];2005年

7 徐泽;胡翔;邓敏;;干旱胁迫对茶树的几种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维时;;茶树远缘无性杂交选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9 胡智益;蔡a沧,

本文编号:1828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28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