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红肉桃两类花色素苷积累模式与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发布时间:2018-05-14 00:45

  本文选题:红肉桃 + 花色素苷 ; 参考:《中国农业科学》2017年13期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主要红肉桃种质呈色类型及分子机理,为红肉桃种质优异基因发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8份红肉桃种质和1份白肉桃种质为试材,分别在花后一个月开始采集样品,以后每隔10 d左右采集一次,至果实成熟期为止;用2%甲酸甲醇提取不同种质果肉的花色素苷,分别测定其在510 nm和700 nm的吸光值;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测定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的13个关键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根据果实发育中后期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将8份红肉桃种质分为2类,一类种质的花色素苷合成高峰出现在果实成熟期(成熟期积累型),如‘郑引82-9’‘大红袍’‘黑布袋’‘红桃’和‘天津水蜜’;另一类种质的花色素苷合成高峰出现在果实发育中期,在成熟期花色素苷含量有所下降(发育中期积累型),如‘哈露红’‘大果黑桃’和‘乌黑鸡肉桃’。在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中,Pp CHS和Pp UFGT的表达量与成熟期积累型种质的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发育中期积累型种质,果肉中花色素苷的大量积累与所有结构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在4个调控基因中,只有Pp MYB10.1的表达水平较高,且表达模式同红肉桃种质两类花色素苷积累模式相似。【结论】根据桃果肉着色规律和花色素苷积累模式,8份红肉桃可以分为成熟期积累型和发育中期积累型种质。Pp CHS和Pp UFGT是成熟期积累型种质的关键结构基因,而Pp MYB10.1在供试的所有红肉桃种质花色素苷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lor typ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ain red peach germplasm in China. [methods] eight red peach germplasm and one white peach germplasm were selected as test materials, and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e month after anthesis, respectively. The anthocyanins from different germplasm pulp were extracted with 2% formic acid methanol and their absorptivity values at 510nm and 700nm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 method was us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13 key structural genes and regulatory genes related to anthocyanin synthesi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trend of anthocyanin conten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fruit development, 8 red peach germplasm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peak of anthocyanin synthesis in one type of germplasm appeared in the fruit mature stage, such as' Zhengyin 82-9 'Dahong Pao' black cloth bag 'red peach' and 'Tianjin water and honey'. The peak of anthocyanin synthesis in the other type of germplasm appeared in the middle stage of fruit development, and decreased in the mature stage (the accumulation of anthocyanin in the middle stage of development, such as' Harlow 'big fruit spade' and 'black chicken peach'). The expression of P p CHS and P p UFGT in the structural genes associated with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trend of anthocyanin content in the mature type germplasm, while in the middle developmental stage, the content of anthocyani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iddle stage accumulation type germplasm. The accumulation of anthocyanin in pulp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ression trend of all structural genes. Among the four regulatory genes, onl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 p MYB10.1 was higher.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anthocyani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red peach germplasm.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olor pattern of peach pulp and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model, 8 red peach cultiva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mature accumulation type and middle stage accumulation type. Cytoplasm. P p CHS and P p UFGT are the key structural genes of the accumulative germplasm at maturity. P p MYB10.1 plays a key role in anthocyanin synthesis of all red peach germplasm tested.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3AA102606)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5-ZFRI-(01)]
【分类号】:S6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Yun JIAO;Rui-juan MA;Zhi-jun SHEN;Juan YAN;Ming-liang YU;;两个红肉桃品种果实发育期花色素苷合成与分子调控研究(英文)[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4年09期

2 王富荣;何华平;龚林忠;王会良;顾霞;诸小敏;;湖北地方红肉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利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3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许建兰;蔡志翔;倪林箭;颜少宾;;桃三种肉色类型果实抗氧化因子的比较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4 孙婧超;刘玉田;赵玉平;欧燕;庞少华;;pH示差法测定蓝莓酒中花色苷条件的优化[J];中国酿造;2011年11期

5 王延玲;张艳敏;冯守千;田长平;王海波;刘遵春;宋杨;陈学森;;新疆红肉苹果转录因子MsMYB1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6 周君;陈宗玲;张琼;王红清;;套袋对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9年12期

7 章秋平;李疆;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曹珂;陈昌文;冯义彬;;红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糖酸含量的变化[J];果树学报;2008年03期

8 王富荣;何华平;龚林忠;顾霞;;红肉桃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9 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战淑敏;;苹果果皮中酚类物质合成规律的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学英;李果实着色与花色素苷合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阳;梅鸿献;杜振伟;武轲;郑永战;崔向华;郑磊;;基于表型和SSR分子标记构建芝麻核心种质[J];中国农业科学;2017年13期

2 杨汉波;张蕊;王帮顺;徐肇友;周志春;;基于SSR标记的木荷核心种质构建[J];林业科学;2017年06期

3 吴坤;吴文雄;杨敏敏;刘红艳;郝国存;赵应忠;;白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质及芝麻素含量QTL定位分析[J];作物学报;2017年07期

4 刘洪博;刘新龙;苏火生;陆鑫;徐超华;毛钧;林秀琴;李纯佳;李旭娟;字秋艳;;干旱胁迫下割手密根系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7年06期

5 刘子记;牛玉;朱婕;刘昭华;杨衍;;苦瓜核心种质资源构建方法的比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6 郑纪伟;孙冲;周洁;何旭东;;基于EST-SSR标记的欧洲红皮柳遗传变异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6年06期

7 周篇篇;袁尔东;韦庆益;陈林昀;;酸泡对芝麻粕木酚素抗氧化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01期

8 吕丰娟;肖运萍;魏林根;汪瑞清;袁展汽;林洪鑫;;化学打顶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6年10期

9 Zusheng WEI;Haitian FU;Yinong TIAN;;Core Collection of Cassava(Manihot esculenta Crantz)Germplasm[J];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16年04期

10 毛钧;刘新龙;苏火生;陆鑫;林秀琴;蔡青;范源洪;;基于表型与分子数据的斑茅核心种质构建[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秀林;王富荣;徐凌云;何华平;臧程;金伟;;红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含量及PAL活性的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12期

2 许建兰;马瑞娟;俞明亮;沈志军;殷守防;;红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色素含量的变化[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6期

3 曹珂;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陈昌文;赵佩;;桃果肉颜色性状的SSR标记及其在品种中的验证[J];果树学报;2010年06期

4 陆苏t@;俞明亮;马瑞娟;沈志军;;硬肉桃品种群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年03期

5 李建科;李国秀;赵艳红;余朝舟;;石榴皮多酚组成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6 逯昀;潘自舒;王倩;逯世超;;桃果肉颜色和花粉育性的SSR分子标记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7 杜海;刘蕾;唐晓凤;赵艳丽;高杰;吴燕民;黄玉碧;唐益雄;;大豆MYB转录因子GmMYBZ2的鉴定、突变分析及原核表达[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8 张春雨;陈学森;张艳敏;苑兆和;刘遵春;王延龄;林群;;采用分子标记构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的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张春雨;陈学森;林群;苑兆和;张红;张小燕;刘崇祺;吴传金;;新疆野苹果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J];园艺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琼;王红清;冷平;贾乐新;;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形成机制[J];园艺学报;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晓南,张启翔;观赏植物的花色素苷与花色[J];林业科学;2002年03期

2 孙志刚;张建成;王鹏飞;杜俊杰;;果实中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调控技术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2年04期

3 张昭其,庞学群,段学武,季作梁;荔枝采后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与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8期

4 张学英,张上隆,骆军,叶正文,李世诚;果实花色素苷合成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4年05期

5 赵权;王军;;山葡萄皮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庞学群,张昭其,段学武,季作梁;氧化还原物质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稳定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刘向标;段江燕;;植物花色素苷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8 王华;菅蓁;郭耀东;;葡萄果皮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庞学群;黄雪梅;杨晓棠;季作梁;张昭其;;多酚氧化酶在荔枝果皮花色素苷降解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10 田野;张会慧;张秀丽;王娟;齐飞;孙广玉;;紫丁香叶片发育过程中花色素苷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和激发能分配的关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上隆;;果实花色素苷合成研究进展[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张珉;钟晓红;陈芒良;;果实花色素苷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夏婷;耿兴敏;;开花植物的花色素苷研究进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钟淮钦;吴建设;黄敏玲;钟海丰;黄双龙;叶秀仙;;观赏向日葵花瓣发育过程中花色素苷及其相关生理物质积累的初步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5 王曼;王小菁;;蓝光诱导拟南芥花色素苷积累的信号转导组分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胡福初;魏永赞;秦永华;黄旭明;陈厚彬;王惠聪;胡桂兵;;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研究(摘要)[A];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赖彪;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关键调控因子的筛选及其功能验证[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学英;李果实着色与花色素苷合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晓艳;越橘果实转录组文库Solexa测序及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4 孟祥春;非洲菊花生长、花色素苷积累及CHS、DFR基因表达的光调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晓丹;紫苏中次生代谢物的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及性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王曼;蓝光诱导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花色素苷积累及CHS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史宝胜;紫叶李叶色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长城;红梨果皮花色素苷组成特征及着色生理基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李文君;DIN10、GHB和SKU5在拟南芥叶片花色素苷合成与降解过程中的作用[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菅蓁;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单体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田野;绿化植物花色素苷与光合机构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5 王淑娟;元宝枫秋叶转色期花色素苷消长规律及生理机制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杰;紫甘薯花色素苷的提取、组分分析及热稳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张琼予;桑椹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差异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5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85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