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家蚕微孢子虫海藻糖合成酶基因Nbtps1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发布时间:2018-05-14 17:17

  本文选题:家蚕微孢子虫 + 海藻糖合成酶 ; 参考:《蚕业科学》2017年05期


【摘要】:海藻糖在保护细胞质膜和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维持胞内渗透压增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海藻糖合成酶是海藻糖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通过检索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库发现,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基因组中含有4个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其中Nbtp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386 bp,为单外显子结构,编码46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53.7 k D,等电点5.19。Nb TPS1蛋白序列含有1个糖基转移酶结构域和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质位于细胞质中。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Nb TPS1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兔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cuniculi)海藻糖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59.0%、54.7%,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三者的亲缘关系与之相符。构建重组表达载体Nbtps1/p ET-28a(+)并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纯化后获得最终质量浓度为1.18 mg/m L的重组融合蛋白His-Nb TPS1。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制备兔多克隆抗体Anti-Nb TPS1,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1∶25 600,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验证了该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为研究Nb TPS1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家蚕微孢子虫的间接免疫检测奠定了实验基础。
[Abstract]:Trehalo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cytoplasmic membrane and biological macromolecular spatial structure and maintaining the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osmotic pressure. Trehalose synthase is a key enzyme in trehalose biosynthesis pathway. By searching the genome database of Microsporidium,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four trehalose synthase genes in the genome of Bombyx mori Nosema bombycis.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f Nbtps1 gene is 1 386 BP, which is a single exon structure and encodes 461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predicte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tein was 53.7 KD, the isoelectric point 5.19.Nb TPS1 protein sequence contained one glycosyltransferase domain and four potential N-glycosylation sites, and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redicted that the protein was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similarity of the trehalose synthase between Nb TPS1 and Nosema ceranaeae, Encephalitozoon cuniculil, Encephalitozoon cuniculide was 59.00.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hylogenetic tree.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Nbtps1/p ET-28a ()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Rosetta-DE3. The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His-Nb TPS1 with fin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1.18 mg/m L was obtained by IPTG induction and affinity purification. Rabbit polyclonal antibody Anti-Nb TPS1 was prepared from purified fusion protein. The titer of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1:25 600 by indirect ELISA assay. The specificity of the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verified by Western blotting detection. The results provided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NB TPS1 and the indirect immunoassay of Bombyx mori microsporidium.
【作者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o.CARS-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560675)
【分类号】:S8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燕;万淼;费晨;钱永华;鲁兴萌;;家蚕微孢子虫(浙江株)α-微管蛋白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J];蚕业科学;2007年01期

2 吴正理;谭小辉;潘国庆;李艳红;周泽扬;;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J];蚕业科学;2007年01期

3 刘铁;胡军华;潘国庆;周泽扬;;家蚕微孢子虫几丁质酶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J];蚕学通讯;2008年01期

4 张小燕;蔡红英;周兴建;肖宇;黄蕾;;家蚕微孢子虫转宿主果蝇的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5 张小燕;蔡红英;周兴建;肖宇;黄蕾;;家蚕微孢子虫转宿主果蝇的研究[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年04期

6 吴正理;李艳红;宋元达;;微孢子虫蛋白质及其与宿主互作的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9年04期

7 刘吉平;李进;吕思行;魏建影;杨吉龙;;微孢子虫基因组学研究新进展[J];广东蚕业;2011年02期

8 刘吉平;徐兴耀;;家蚕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1997年04期

9 邱宝利;徐兴耀;卢铿明;周鹏;;家蚕微孢子虫诊断新技术的研究[J];广东蚕业;1998年03期

10 向恒;潘国庆;周泽扬;;微孢子虫系统进化研究的变迁与展望[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琼;徐兴耀;卢铿明;郑祥明;方定坚;;感染东方粉蝶的两种微孢子虫的研究(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杨柳;潘国庆;刘含登;许金山;李田;刘铁;张绍鹏;周泽扬;;家蚕微孢子虫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高绘菊;牟志美;王彦文;;几种家蚕微孢子虫的形态构造观察(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刘吉平;曾玲;;微孢子虫的生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强;周婷;代平礼;;微孢子虫研究进展[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蜜蜂保护、蜜源与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时连根;何春波;;壮蚕感染微孢子虫与蛾期毒率关系的研究(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王见杨;黄可威;赵昀;陆长德;;微孢子虫RNA的制备方法(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韦亚东;张国政;陆长德;;家蚕微孢子虫原位杂交诊断技术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蒋满贵;罗梅兰;汤庆坤;黄旭华;唐茂荣;安春梅;邓忠榜;;蚕种生产大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情况调查分析[A];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广文;惠丰立;陈曲侯;;甜菜夜蛾微孢子虫的研究(Ⅱ)——微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寄主及传播[A];杀虫微生物[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晓群;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邱海洪;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相关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向恒;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基因组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胡军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线粒体相关基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刘含登;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基因组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巍;肯尼亚狒狒肠道原虫系统进化分析及毕氏肠微孢子虫群体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蔡顺风;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母细胞的分离及孢子吞噬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万永继;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若干种群的研究与控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黄少康;两种微孢子虫的蛋白及对家蚕侵染性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燕;家蚕微孢子虫(浙江)α、β微管蛋白部分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徐小芳;家蚕微孢子虫与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形态学与系统发育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3 马成;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邓远洪;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周小伟;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彭湃;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肖圣燕;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SWP25互作蛋白的筛选及Endoreticulatus sp.Zhenjiang α-微管蛋白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8 乐亚杰;微孢子虫感染诱导的家蚕应答反应及对其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9 倪琪;家蚕微孢子虫核酸侧向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娄志龙;我国东部地区养殖北极狐弓形虫、微孢子虫、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型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88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88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