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上调错配修复基因MLH1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本文选题:错配修复基因 + MLH1 ; 参考:《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人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起着关键作用。MMR功能障碍导致的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例如Lynch综合征。此外,约15%的散发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也与MMR功能障碍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证实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具有保护性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雌激素的这一作用可能与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有关。MLH1是体内最重要的MMR基因之一。然而,雌激素如何调节错配修复基因MLH1表达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雌激素诱导MLH1表达的机制,以及通过雌激素信号通路途径诱导MLH1表达对结直肠肿瘤增殖的影响。第一部分雌激素诱导MLH1表达的机制研究背景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女性的结肠上皮细胞内源性MLH1蛋白表达水平与体内血清雌激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其MSH2蛋白表达与血清雌激素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并且,体外研究发现雌激素可增强结肠上皮细胞内MLH1表达水平,但对MSH2蛋白表达影响非常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雌激素诱导MLH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1.在SW480、HT29和Lo Vo细胞中过表达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经由雌二醇(E2)或者牛血清结合的雌二醇(BSA-E2)处理,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Q-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从m RNA和蛋白质的水平分别检测MLH1的表达情况。2.根据UCSC(www.geome.ucsc.edu)在线数据库分析MLH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然后利用PCR方法从人基因组DNA中克隆MLH1基因近端启动子(-1953/+53),并插入到双荧光报告基因载体p GL3-Basic中,并命名为p GL3-Promoter-luc。然后运用荧光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的方法检测MLH1基因启动子序列中是否存在雌激素应答元件。结果1.E2在m RNA水平显著增强三种结肠癌细胞株的MLH1基因表达,但与之相比较,BSA-E2对该基因的表达影响非常微弱。此外,雌激素处理细胞的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ERβ对MLH1在m RNA水平的表达上调具有协同作用(P0.001)。2.我们发现MLH1近端启动子序列存在雌激素相关作用位点。并且,半雌激素应答元件与AP1结合位点在雌激素诱导MLH1表达的调控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结论E2诱导MLH1表达是由ERβ介导,通过激活转录过程实现的。第二部分ERβ在体外和体内发挥抑制结直肠肿瘤生长的作用背景据报道,ERβ特异性激动剂在体外和体内具有抑制增殖与诱导凋亡的作用。另一方面,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降低了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及微卫星稳定型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本研究旨在明确ERβ介导的MLH1表达上调是否能在体外和体内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方法1.si RNA-sh MLH1表达质粒转染SW480和Caco2细胞,同时伴随或不伴随ERβ过表达,然后分别与溶剂、雌激素或雌激素加ERβ特异性拮抗剂PHTPP孵育,并用5-FU处理细胞。最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2.实验动物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然后采用AOM/DSS诱导小鼠结直肠癌,并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每5只一组。各组实验动物分别接受DPN(1 mg/kg/日)和等体积溶剂皮下注射。16周后采用颈椎离断法处死动物,取结直肠,称重并测量长度,计算重量/长度比值。3.将HT29细胞(5 x 106)注射到已切除双侧卵巢的裸鼠皮下,并将实验动物分为3个组,每5只一组。各组实验动物分别接受DPN(1 mg/kg/日)、PHTPP(10-7 mol/日)和等体积溶剂皮下注射。使用以下公式对移植瘤体积进行监测:体积=1/2×(最大直径)×(最小直径)2。最终取部分移植瘤组织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1.当细胞内源性MLH1蛋白表达被抑制,5-FU处理后细胞活性未显著降低。然而,过表达ERβ加E2处理,上调MLH1表达水平,从而增强细胞对5-FU的敏感性,细胞活性显著下降。2.与溶剂注射组相比,DPN注射组的成瘤数量更少,结直肠平均重量/长度比值更小。3.与溶剂注射组相比,DPN注射组的移植瘤平均体积和重量较前者小。同时,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提示,DPN注射组移植瘤的MLH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HTPP注射组。结论ERβ通过上调MLH1表达,增强了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并对实验动物体内结直肠肿瘤发生以及移植瘤细胞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Abstract]: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 .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pression of ER 尾 - mediated mR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PHTPP grou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umor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PHTPP group . Conclusion : The expression of ER 尾 - 1 in mi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PHTPP group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丽瑾;错配修复基因与散发性肿瘤[J];中国肿瘤;2002年09期
2 刘莉莉,陈家X,吴中亮;错配修复基因与金属致癌[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04期
3 任舒月,陈春生,杨彬,隋承光,,陈红,任常山;DNA错配修复基因和肿瘤发生的关系探讨[J];中华消化杂志;1998年01期
4 王玉招;梅倩;颜宏利;孙树汉;;错配修复基因MLH1和MSH2多态性分析条件的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5 沈肖曹;人类错配修复基因系统与肿瘤[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年S1期
6 王怡;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缺陷与相关肿瘤发生[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7 李戈,宋玉华,钱林生,马小彤,林永敏,王敏慧,吴克复;错配修复基因相连锁的微卫星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8 许铭炎,邓小玲;DNA错配修复基因与肿瘤研究新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4期
9 桂水清;DNA错配修复基因与肿瘤[J];河北医学;2004年01期
10 郑杰;;错配修复基因及其与妇科肿瘤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军;宋善俊;陈燕;赖永榕;彭志刚;卢玉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错配修复基因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谢伟敏;胡晓桦;;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姚大伟;姚冬芹;杨德吉;;鸡错配修复基因PMSl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的组织差异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20次学术研讨会暨第5次奶牛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宋春丽;王惠兰;;宫颈病变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5 郎海滨;糜漫天;朱俊东;张乾勇;;1α,25二羟维生素D3靶控雌激素受体α表达载体介导的对雌激素受体α阴性乳腺癌细胞周期进程和凋亡作用的研究[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郎海滨;糜漫天;朱俊东;张乾勇;;1α,25二羟维生素D3靶控雌激素受体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张晓梅;李金田;朱明;吴晓柳;王亚平;;错配修复基因hMLH1错义突变Val384Asp在四种肿瘤中存在状况的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杜鹃;李忠;;三氧化二砷通过脱甲基化诱导雌激素受体α再表达及功能恢复[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邢俊平;郑健忠;宋益挺;唐开发;吴大鹏;;雌激素受体α基因SNP12多态性与尿道下裂及隐睾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杜鹃;李忠;;砷致激素非依赖型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α再表达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顾晋;分期不精确 致结直肠癌过度治疗[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贾岩;跨线治疗成结直肠癌最后防线[N];医药经济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贾岩;跨线治疗构筑结直肠癌最后防线[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林琳;结直肠癌:可以治愈的癌症[N];医药经济报;2013年
5 记者 张妍 通讯员 熊静帆 朱品磊;深圳结直肠癌发病高于全国[N];深圳商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孙刚;预防结直肠癌:请管住嘴[N];解放日报;2013年
7 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 侯凤刚 副主任医师;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和特色[N];上海中医药报;2014年
8 李华虹 孙瑜淼 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阴浩;专家呼吁:结直肠癌应多学科规范化诊疗[N];科技日报;2014年
9 ;降低结直肠癌复发有新疗法[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韩自力;新化疗方案可高效治疗结直肠癌[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俊宇;雌激素上调错配修复基因MLH1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2 胡晓;雌激素受体α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抑制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宁康;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中新型共调节因子的分离和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魏从文;丝氨酸激酶TBK1与雌激素受体α相互作用及其调控转录活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5 Tariq AL Ali;雌激素和葛根素预防和治疗大鼠高Hcy血症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陈涛;MicroRNA-31/FIH-1调控关系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任翡;MYBL2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机制的初步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8 吴朋;结直肠癌中microRNA-615基因甲基化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李泽武;MicroRNA-203靶向ZNF217基因调控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徐兴远;低分子肝素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超;PD-L1、PD-1在错配修复基因缺失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南华大学;2016年
2 卢俊宇;雌二醇上调人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3 侯帅;错配修复基因在两个Lynch综合征家系的突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夏新;功夫菊酯干扰ERα-Akt通路影响雌激素促PSD95表达的体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侯友芳;雌激素结合不同受体差异性调控SK0V-3内Sema4D的表达[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谈海波;雌激素结合不同受体差异性调控A2780细胞株中miR-214的表达[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亚非;雌激素及其受体在C57BL/6小鼠Lewis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济南大学;2016年
8 张爱凤;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甲基化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侯宁波;c-Abl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调节ERα转录活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刘术臻;恶性血液病3号染色体错配修复基因hMLH1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73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7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