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化调控
本文选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多发性骨髓瘤 ; 参考:《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表达及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并以健康查体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N-BMMNC)作为正常对照,提取RNA,采用实时RT-PCR检测IGFBP7的表达,提取细胞DNA甲基化修饰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其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不同浓度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5、10和20μmol/L)处理U266细胞株,在48 h收集细胞,用实时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IGFBP7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前后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U266细胞IGFBP7 mRNA表达较正常骨髓细胞降低;MSP检测显示U266 IGFBP7的启动子CpG岛明显甲基化;不同浓度的5-aza-dc处理U266细胞株48 h后,IGFBP7的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r=0.952,P0.05),IGFBP7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r=0.983,P0.05);随着药物浓度增高,U266在G_0/G_1期细胞逐渐增多(r=0.966),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r=0.958)。结论:U266细胞中IGFBP7 mRNA较N-BMMNC低表达,与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相关,5-aza-dc可以使U266细胞中IGFBP7mRNA和蛋白表达恢复,并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其对U26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7)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 U266 and the effect of 5-aza-dc), a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on its proliferation. Methods: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 U266 was cultured in vitro, and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N-BMMNCs) of healthy examiners were used as normal control. IGFBP7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RT-PCR. DNA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CpG islands in U266 cell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5-aza-dccct5 and 20 渭 mol / L were treated to U266 cell lines, and the cells were collected at 48 h. Real-time RT-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GFBP7 mRNA and protein in each group.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before and after drug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bone marrow cells, the IGFBP7 mRNA expression of U266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bone marrow cells. The promoter CpG island of U266 IGFBP7 was significantly methylated. The expression of IGFBP7 in U266 cells was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fter 48 h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5-aza-dc. The expression of IGFBP7 protein in U266 cells was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apoptosis rate of U266 cells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IGFBP7 mRNA in U266 cells is lower than that of N-BMMNC, and 5-aza-dc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 can restore the expression of IGFBP7mRNA and protein in U266 cells, and exert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U266 cells by blocking cell cycle and inducing apoptosis.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
【基金】: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2015041)
【分类号】:R7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彬彬;吴涛;;多发性骨髓瘤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生物学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文华;马艳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化调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Zi-Jing Wang;Jing-Lin Yang;Yi-Ping Wang;Jiang-Yan Lou;Jie Chen;Cong Liu;Lian-Di Guo;;Decreased histone H2B monoubiquitination in malignant gastric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年44期
2 贾谷;马艳萍;张灵;鹿育晋;吕红;常明星;张华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与U266细胞中ICSBP/IRF8基因表达沉默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年05期
3 李颖;陈建斌;宋君君;杨泽松;向廷秀;黄宗干;;甲基化修饰致PCDH10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沉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亚文,邱玉健,周家善;多发性骨髓瘤误诊1例[J];山东医药;2000年23期
2 陈燕,王燕婷,欧阳仁荣;未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二例[J];上海医学;2000年02期
3 贾有荣,方忠梅,刘伟;刻舟求剑顾旧病 景过时迁漏新疾──1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经过[J];新医学;2000年03期
4 王炜琴,卢兴国,朱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05期
5 侯健;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11期
6 余润泉;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11期
7 刘以淑,肖文义;12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J];重庆医学;2000年02期
8 何建明;以癫痫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J];华夏医学;2000年01期
9 潘海波;多发性骨髓瘤非典型表现误诊19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孙可;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附13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利红;冷芸;刘晋玮;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高凝机制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汪萍;沈立松;;B淋巴细胞刺激物与多发性骨髓瘤[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郭宇;;多发性骨髓瘤15例延误诊断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5 陆海波;白玉贤;吴瑾;周建华;;25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孙延霞;张凤春;卢振霞;孙步彤;林玉梅;;白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陈文明;翟玉华;张鹏;宿丽;;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陈文明;翟玉华;张鹏;宿丽;;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郑立;;59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多发性骨髓瘤和并发症处理[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颖;我国发布首个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N];科技日报;2008年
2 王建新;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要有信心[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程心超;识别多发性骨髓瘤[N];健康报;2010年
4 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 张翼澾 李运红 胡颜 整理;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静悄悄[N];健康报;2011年
5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与肿瘤科主任医师 黄仲夏;多发性骨髓瘤易误诊[N];健康报;2013年
6 马飞;抗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研发踏上新征途[N];医药经济报;2013年
7 记者 冯卫东;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机理揭开[N];科技日报;2013年
8 陈文明邋冯静;多发性骨髓瘤 把握治疗时机[N];健康报;2007年
9 李颖;万珂为多发性骨髓瘤带来希望[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徐述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入新阶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书会;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王栋;PAX5通过结合RIP2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NF-κB信号通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刘增艳;miR-186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于晓晨;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患者MYC激活的预后意义及其分子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范宇;ZNF545在多发性骨髓瘤、宫颈癌和食管癌中的表观调控及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魏华萍;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NK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韩晓雁;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策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吴洪坤;miR-145-3p靶向HDAC4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与自噬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9 李燕;转录因子HOXB7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10 郭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多发性骨髓瘤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花;天然小分子化合物CADPE和ZZZ-1体外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杨志瑞;去甲基化药物联合DLI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效应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余庆峰;神经钙粘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4 程莹;淋巴细胞绝对数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蕾;泊马度胺联合CAR-T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效应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芦晗;三种实验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检测中的应用[D];新乡医学院;2015年
7 王芝涛;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葛雪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BCD方案诱导治疗初治非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D];苏州大学;2015年
9 张玉皎;硼替佐米联合地西他滨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陈丹;桔梗皂苷D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75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7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