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基因astE调控微生物抵御丁醇胁迫的生理机制解析

发布时间:2018-06-09 06:18

  本文选题:astE基因 + 大肠杆菌 ; 参考:《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年01期


【摘要】:探究敲除精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ast E对大肠杆菌抵御丁醇胁迫能力的影响。借助氨基酸分析仪全面分析ast E基因敲除对细胞内外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同时,通过测定ast E缺失突变株抵御丁醇和酸胁迫的能力,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与对照菌株BW25113相比,突变株△ast E抵御丁醇胁迫和酸胁迫的能力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30%(8 g/L丁醇)和54.5%(p H 3.0)。同时,通过胞内外氨基酸分析发现,高浓度丁醇胁迫可抑制BW25113和△ast E合成谷氨酸的能力,使其浓度分别降低73.6%和89.1%。在此基础上,外源添加精氨酸实验表明:适量精氨酸能有效提高细胞抵御高浓度丁醇胁迫的能力。敲除精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ast E可显著提高大肠杆菌抵御丁醇胁迫的能力,且其调控机制与耐酸胁迫密切相关。
[Abstract]: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knockout arginine metabolic pathway key enzyme ast E on the a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to resist butanol stress. The changes of free amino acids in ast E gene knockout cells were analyzed by amino acid analyzer. At the same time, the ability of ast E deletion mutant to resist butanol and acid stress was determ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train BW25113, the ability of the mutant ast E to resist butanol stress and acid stres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30g / L butanol and 54.5g / L butanol,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foun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butanol could inhibit the ability of BW25113 and ast E to synthesize glutamate by 73.6% and 89.1%, respectively. On this basis, the experiment of exogenous arginine showed that arginine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ells to resist high concentration of butanol stress. Knockout of the key enzyme of arginine metabolism pathway ast 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to resist butanol stress, 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acid stress.
【作者单位】: 广西科学院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66007)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BA139048,2015GXNSFBA13-9084cb-p C,2014GXNSFBA118129,2014GXNSFAA118078) 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重(1598004-3,14122004-5) 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15YJ22SW05,13YJ22SW02)共同资助
【分类号】:Q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守琳;吴绍新;周剑涛;;肽酰精氨酸的翻译后修饰[J];生命的化学;2008年05期

2 应文辉;;精氨酸可增强病人的抵抗力[J];今日科技;1982年07期

3 黄宜基;姚莉;;N~ω-硝基——L-精氨酸的合成[J];氨基酸杂志;1984年02期

4 ;棉籽渣粕制备L—精氨酸盐酸盐[J];氨基酸通讯;1975年02期

5 龚建华;丁久元;路志强;陈琦;;L-精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88年03期

6 夏湛恩;;L-精氨酸的开发利用及研究进展[J];今日科技;1991年12期

7 黄宜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猪毛蛋白水解废液中提取精氨酸盐酸盐[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73年02期

8 施跃峰;夏湛恩;;精氨酸纸层析鉴定的理想展开剂[J];氨基酸杂志;1992年01期

9 高锐;刘凌霄;;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年21期

10 王斌;黄进;叶志能;;L-精氨酸耐缺氧效应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琳;蒋宗勇;林映才;郑春田;王丽;汪仕奎;高开国;杨雪芬;;精氨酸对体外氧化应激猪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游金明;瞿明仁;叶帅;黎观红;潘珂;;L-精氨酸对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诱导猪宫内生长受限的缓解作用[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谭碧娥;肖昊;曾黎明;王婧;李光燃;印遇龙;;精氨酸调控猪肠上皮细胞生长的营养信号通路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吴信;印遇龙;伍国耀;;精氨酸和精氨酸生素在猪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聂新志;蒋宗勇;林映才;郑春田;周桂莲;陈芳;;L-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对人工饲养新生仔猪生长和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骆雪;张春勇;李美荃;安清聪;陈克嶙;郭荣富;;L-精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猪细胞应激参数与防御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续倩;蒋宗勇;林映才;郑春田;汪仕奎;王丽;杨雪芬;高开国;;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对人工饲养新生仔猪生长和肠黏膜发育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吴信;高运苓;袁晓雪;周锡红;耿梅梅;黄瑞林;印遇龙;吴信;高运苓;;精氨酸和精氨酸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氨基酸和激素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9 黄琳;蒋宗勇;林映才;席鹏彬;马现永;;精氨酸对人工饲养新生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开国;蒋宗勇;;精氨酸在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对后代猪生理代谢和肌纤维发育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高新;废弃蛋白提取精氨酸带来高效益[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郭安定;补充精氨酸 消除性疲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成舸 武力;精氨酸可助生物体“抗霉”[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4 晓明;美研究发现应对耐药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记者 胡宇芬;安全高效型猪饲料添加剂问世[N];湖南日报;2009年

6 刘莹;吃蟹三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麦国荣;精氨酸的临床新用途[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黎明;精氨酸对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1精氨酸转运、细胞增殖及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2 赵颜忠;精氨酸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祖耀;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定量分析中毛细管电加热装置和精氨酸标记新方法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韦云威;L-精氨酸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D];济南大学;2014年

3 马慧娟;L-精氨酸、辣椒素对肾传入纤维自发活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4 张峥艳;介电常数及酸性氨基酸对蛋白质中精氨酸—精氨酸二聚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朱重阳;L-精氨酸激活人肝细胞中内源凝血因子Ⅷ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温泉;L-精氨酸激活离体永生化肝细胞LO_2内源凝血八因子外源表达机制及信号通路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袁文金;L-精氨酸对高脂喂饲大鼠动脉NF-κB含量及VCAM-1表达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3年

8 卢妍;钝齿棒杆菌EMP途径关键酶克隆表达及其对L-精氨酸合成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4年

9 陶帅;高产L-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10 李岩;不同孕期应用L-精氨酸对IUGR鼠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99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99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