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代谢组差异的协同性分析
本文选题:转基因作物 + 安全评价 ; 参考:《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17期
【摘要】: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用于获得具备优良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但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的同时,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新方法。鉴于代谢组数据具有即时性和可获得性的特点,本文基于之前的研究,通过收集转基因作物代谢组方面文章的数据,对6种作物的野生型和转基因型样本的比较结果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到了8种代表性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这8种差异代谢物关联的蛋白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过程,与已报道的单一物种转基因非预期效应的研究结果相同。该研究从代谢物和蛋白质两个方面说明转基因事件影响了这6种作物的能量代谢过程,并且该现象很可能普遍存在于多种转基因作物中。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s very extensive, especially for obtaining new varieties of crops with excellent characters. However,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a new method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availability are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y.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data on the metabolic group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wild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samples of 6 crops were integrated and analyzed, and 8 representative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significance test. The results of metabolic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8 The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etabolites are mainly involved in the energy metabolism process, which ar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unintended effects of the reported single speci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two aspects of the metabolites and proteins indicate that the transgenic events affect the energy metabolism of the 6 crops, and the phenomenon is likely to exist in a variety of changes.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作者单位】: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基金】:转基因产品抽制样和精准检测技术(2018ZX08012-001) 广西区内主要农作物及其制品转基因精准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GXCIQ003)
【分类号】:S188;TS20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祖维;;代谢组学[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年01期
2 王智文;马向辉;陈洵;赵学明;陈涛;;微生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与进展[J];化学进展;2010年01期
3 董玲玲;柴逸峰;曹颖瑛;朱臻宇;;微生物代谢组学的前处理及分析技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12期
4 王磊;薄涛;蒙昔;;正在蓬勃兴起的“代谢组学”研究技术与方法[J];生命的化学;2014年01期
5 唐惠儒;王玉兰;;代谢组学: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年05期
6 徐庆;田科雄;;营养代谢组学的应用探讨[J];饲料博览;2010年03期
7 边玲;代谢组学简介[J];食品与药品;2005年04期
8 孙向明;杜娟;南莉莉;;代谢组学中代谢指纹分析技术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8年09期
9 杨军,宋硕林,Jose Castro Perez,Robert S.Plumb,许国旺;代谢组学及其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曹蓓;阿基业;王广基;郑天;刘林生;李梦婕;石建;王新文;赵春艳;;代谢组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J];生命科学;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明健;杨瑞琴;;代谢组学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C];2013年
2 许国旺;;代谢组学中的关键分析技术研究[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艳霞;张梅梅;刘玉冰;郑维发;;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真菌代谢产物调控及生物活性分析方面的应用[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陈勇、通讯员 王占军、蔡怡春;国际“代谢组学之父”牵手武汉[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洁妤;基于CE-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新方法及其在烟叶研究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卫萍;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微生物代谢网络[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梅映;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BDE-47早期暴露对小鼠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王宁丽;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6年
4 陈婷;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重金属铅对蚯蚓的毒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牛向凤;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在蓝细菌丁醇耐受机制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5年
6 王妍;基于代谢组学的植物挥发物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7 金一宝;液质联用技术在类脂分析及其代谢组学中的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8 冯军利;化学计量学对生物代谢组学NMR谱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9 吴思;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微生物表型及代谢分析[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2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2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