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脂蛋白M基因rs707921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
本文选题:载脂蛋白M + 冠心病 ; 参考:《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检测载脂蛋白M(ApoM)基因rs70792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荧光标记探针技术检测111例CHD患者及248例对照组的ApoM rs70792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 ApoM rs707921位点3种基因型(AA型、AC型和CC型)在CHD组中分布频率为1.8%、13.5%和84.7%,在对照组中分布频率为2.0%、25.4%和7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ApoM rs707921位点A、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6%、91.4%和14.7%、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CHD组中AC+AA基因型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CC基因型者(P=0.043)。CHD组rs707921位点多态性不同基因型间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M基因rs707921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降低CHD的发病风险,但与CHD的严重程度无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rs707921 polymorphism of apolipoprotein (ApoM) gen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t Apo M rs707921 locus were detected by single fluorescent probe technique in 111 patients with CHD and 248 control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enotypes and allel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ApoM rs707921 locus was 1.813.5% and 84.7% in ApoM rs707921 group, and 25.4% and 72.6%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stribution of triglyceride in AC AA genotyp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C genotype group (P < 0.023). The rs707921 locus polymorphism in CC genotyp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C genotyp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ver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A allele at rs707921 locus of ApoM gene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CHD, but it is not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CHD.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综合实验室;
【基金】:常州市科技局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20135063)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皓,刘秉文;载脂蛋白C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1期
2 黄全跃,赵水平;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01期
3 李向平,赵水平;载脂蛋白AⅤ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7期
4 胡维诚;载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病[J];山东医药;1988年02期
5 许叶;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载脂蛋白A-I和B测定的标准化——Ⅱ.候选参考物的评价和筛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3年06期
6 吕新跃;载脂蛋白CI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8年04期
7 郭爱萍,潘韶霞;老年人血脂及载脂蛋白测定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14期
8 陈国珠;145例载脂蛋白的检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2期
9 康强,林敦彬,何玉梅,严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载脂蛋白变化的意义[J];贵州医药;2001年06期
10 张雪梅,刘秉文;载脂蛋白E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成凯;雷林东;原传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载脂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范乐明;;载脂蛋白A5基因变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董广涛;王秀洁;王明轩;郭利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载脂蛋白A-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4 夏骏;刘芳;周新;;载脂蛋白M的研究进展[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苏曼曼;许天敏;王毅;宿晓云;颜炜群;;重组人载脂蛋白E3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鉴定[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艺峰;;载脂蛋白检测与意义[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刘瑞定;陈春晓;;载脂蛋白A1、B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胡鹏;经承学;覃远汉;陈萍;李铭芳;;人类载脂蛋白B编辑催化多肽-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磊;宿红艳;王昌留;赵志文;;载脂蛋白D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聪聪;田勇;卢立志;石放雄;;载脂蛋白A5降低甘油三酯效应的机理[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超群;范晓莉;高水平载脂蛋白E4基因可保护肝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张文;散步减肥[N];云南政协报;2000年
3 高坤;教你看懂血脂化验报告[N];保健时报;2004年
4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杨燕贻;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什么[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伽;查血预知心脏病发病风险[N];健康报;2010年
6 解放军第260医院 牛海玲;血脂高低与疾病[N];河北科技报;2009年
7 艾舒华;查血脂前须注意什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今刚;乙型肝炎病毒对血浆载脂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及其机制探讨[D];武汉大学;2013年
2 朱双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及相关诊断方法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贺延春;北京鸭血清主要载脂蛋白的结构和某些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4 杨柳;载脂蛋白M与肥胖代谢异常及其干预探讨[D];中南大学;2010年
5 朱大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主要相关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载脂蛋白B的点突变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6 蒋波;葡糖胺对载脂蛋白M代谢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尹银亮;北京鸭载脂蛋白apoA-I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8 胡鹏;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胡松;人类载脂蛋白AⅤ与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关系以及TNF-α下调其表达的机制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10 俞娟;载脂蛋白C3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子嘉;载脂蛋白A-I模拟肽D-4F拮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晓静;载脂蛋白D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D];新乡医学院;2015年
3 刘中华;载脂蛋白M抑制脂多糖介导的小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D];苏州大学;2015年
4 邵朋朋;载脂蛋白M抑制脂多糖介导的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D];苏州大学;2015年
5 孔海波;肾病兔Apobec-1重组腺病毒降脂效应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燕庆;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载脂蛋白a-Ⅰ、尿酸、总胆红素、胱抑素C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颜丽;载脂蛋白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鉴别诊断及与家系成员冠心病的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张景展;载脂蛋白C-Ⅲ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9 陈世达;家蚕Apolipoprotein D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刘洪尧;载脂蛋白M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23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2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