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分泌蛋白基因编码区5’端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11:41

  本文选题:密码子偏好性 + 稀有密码子 ; 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现象普遍存在于基因组之间和基因组内部。在细菌中密码子偏好性和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密切相关,但真核生物中这种相关性并不强。密码子偏好性影响翻译调控的多个阶段。一般将基因组使用频率较高的密码子称为通用密码子,反之为稀有密码子。研究表明,稀有密码子在蛋白质编码区(CDS,Coding sequence)5’端使用更多,可帮助调控早期翻译速率和协助共翻译过程。此外,稀有密码子在不同基因中的分布规律也很不相同。分泌蛋白是细胞中一大类特殊的蛋白,其CDS 5’末端编码信号肽序列,引导蛋白质定位到真核生物的内质网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信号肽区域及其下游区域都存在稀有密码子的聚集。稀有密码子在分泌蛋白基因编码区5’端除了调控翻译速度以外,可能存在更加复杂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关于分泌蛋白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末端信号肽区域,而较少涉及下游区域。同时除了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缺少对其他物种中分泌蛋白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全面研究。本论文在六个真核物种(黑腹果蝇、秀丽隐杆线虫、小鼠、人类、拟南芥和酿酒酵母)中研究了具有信号肽序列的分泌蛋白基因中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结果发现,分泌蛋白基因在编码区5’端的稀有密码子使用频率比非分泌蛋白基因5’端更高。对编码区5’端稀有密码子聚集区域的分析表明,分泌蛋白基因的稀有密码子存在两个不同的聚集区域,起始密码下游前20个密码子和第75 100个密码子。在不同区域内出现稀有密码子聚集的分泌蛋白基因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分泌蛋白基因编码区5’端的稀有密码子偏好性部分来自于信号肽疏水区域的氨基酸偏好性影响。虽然分泌蛋白基因更容易在某些区域出现稀有密码子的聚集,但稀有密码子串联出现的情况依然少有发生。我们认为翻译早期过多的连续稀有密码子出现会增加核糖体碰撞、掉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阻碍翻译延伸的正常进行。因此,连续稀有密码子并不会频繁出现。核糖体密度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稀有密码子和通用密码子的平均翻译速率没有显著差异。不过分泌蛋白基因中存在两个容易出现核糖体强停顿的区域。一个是起始密码子附近,另一个是起始密码子下游20 30个密码子区域,两个区域的核糖体停顿可能具有不同的调控功能。综上,分泌蛋白基因编码区5’端偏好使用稀有密码子,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倾向于在不同的局部区域出现稀有密码子聚集,然而又不会选择在相邻位置频繁使用稀有密码子;同时稀有密码子的翻译速度并没有显著地低于通用密码子。本论文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真核生物分泌蛋白基因中的密码子使用规律,为今后研究稀有密码子和其他翻译调控因素如mRNA二级结构、tRNA丰度等的协同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Abstract]:Codon usage preference is common between genomes and within genomes. Codon preference in bacter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nucleotide composition in the genome, but not in eukaryotes. Codon preference affects multiple stages of translation regulation. The codon with high frequency is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the common codon, whereas the other is rare codon.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rare codon is used more frequently at the 5 'end of the protein coding region, which can help to regulate the early translation rate and assist in the co-translation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rare codon in different genes is also very different. Secretory protein is a kind of special protein in cell. Its CDS 5'terminal coding signal peptide sequence directs the protein to locate to the endoplasmic omentum of eukaryote or the cell membrane of prokaryote. There are rare codon aggregation in the signal peptide region and its downstream region. In addition to regulating translation speed, rare codon may have more complex biological functions at the 5 'end of secretory protein gene coding region. At present, the codon preference of secretory protein gene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terminal signal peptide region, but less on the downstream region. Besides Escherichia coli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here is no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codon preference of secretory protein gene in other species. The codon usage preference of secretory protein genes with signal peptide sequences was studied in six eukaryotic specie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ryptotella elegans, mouse, human,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re codon of secretory protein gene at the 5 'end of the coding reg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5' end of the non secretory protein gene. The analysis of the 5 '-terminal rare codon cluster reg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different clustering regions in the rare codon of secretory protein gene: the first 20 codon downstream of the initial codon and the 75th 100 codon. The secretory protein genes with rare codon aggreg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involved in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The rare codon preference at the 5 'end of secretory protein gene is partly due to the amino acid preference in the hydrophobic region of the signal peptide. Although secretory protein gene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rarity codon aggregation in some regions, rare codon concatenation is still rare. We think that the occurrence of excessive continuous rare codon in early translation will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ribosomal collision and fall, and seriously hinder the normal process of translation extension. Therefore, continuous rare codon does not occur frequently. The analysis of ribosomal density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translation rates of rare codon and common codon. However, there are two regions of the secretory protein gene that are prone to strong ribosomal pauses. One is near the start codon and the other is the 20 ~ (30) codon downstream of the start codon. Ribosomal pauses in both regions may have different regulatory functions. In conclusion, the 5 'end of secretory protein gene coding region prefers to use rare codon, and genes with different biological functions tend to cluster rare codon in different local regions. However, the rare codon is not used frequently in the adjacent posi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speed of the rare codon is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codon.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further reveal the rule of codon use in eukaryotic secretory protein gen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synergism of rare codon and other translation regulatory factors such as mRNA secondary structure tRNA abundanc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惠芳,庄永龙,陈礼明,林鲁萍,马飞,许晓风;基于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的进化树的重构(英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吴宪明;吴松锋;任大明;朱云平;贺福初;;密码子偏性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J];遗传;2007年04期

3 武志娟;钟金城;;密码子偏性及其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2年04期

4 李顺成;庞有志;;一些蛋白质中氨基酸相对含量与相应密码子数的关系[J];豫西农专学报;1986年01期

5 杨雨善;;密码子的分配[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7年02期

6 赵跃华;密码子的效能是否有严格的规律性[J];生物学杂志;1987年05期

7 杨雨善;;密码子的八卦图[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87年02期

8 杨雨善;;线粒体和胞液中密码子的使用[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9年01期

9 钱留华;密码子[J];生物学通报;1997年04期

10 侯卓成,杨宁;影响链球菌属肺炎球菌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因素分析[J];遗传学报;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光亚;刘桂兰;方柏山;;敏捷气热菌(Aeropyrum pernix)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赵胜;张琴;陈智华;赵益新;钟金城;;影响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基因组密码子用法的因素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铮;马亮;MURPHY Robert W.;张宪省;黄大卫;;Wolbachia pipientis wMel基因组水平上的密码子使用分析[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逯凯;张灿;刘文华;邹玲;任慧英;;多价噬菌体Bp7尾丝蛋白gp37基因密码子用法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鼎立;宋健坤;王然;;不同种类梨密码子用法的初步分析[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6 胡秀珍;黄延昭;肖奕;;密码子上下文关联与蛋白质结构[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郑洁;谢晓红;张明;易军;雷岷;任永军;邝良德;李丛艳;郭志强;黄邓萍;张翔宇;;bIFN-τ和bIFN-τ-His_6成熟蛋白的密码子偏爱性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洋;刘振;杨培迪;成杨;杨阳;;茶树肌动蛋白基因密码子偏性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逯晓波;蔡原;安春丽;靳翠红;刘秋芳;;建立研究ERCC1密码子118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细胞转染模型[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捷;黄腾;苏建国;汪亚平;;草鱼密码子简并性的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霞;英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氨基酸加入线虫体内[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常丽君;美科学家为一种细菌重编基因组密码[N];科技日报;2013年

3 李静;“遗传、变异及进化”重难点辨析[N];山西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谦;基于遗传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贺锦敖;符号计算及其在计算生物学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尚洪;溠湉亚科三种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及其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4 张屹;氨基酸与密码子的进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朱平;基于代数理论方法的基因编码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6 周童;支持向量机及密码子偏性在序列识别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6年

7 申小娟;蛋白质对称结构及其形成机制[D];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3年

8 孙铮;昆虫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及进化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江月;杆状病毒的分子进化及密码子偏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10 张岳民;基于全基因组的玉米LBD转录因子家族分析及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婧;LEA基因分类、密码子偏性及其抗旱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慧琦;基因组GC含量与碱基、密码子和氨基酸使用偏好的关系[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赵会伟;利用密码子偏好性对大肠杆菌异源蛋白进行可控表达[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4 刘慧玲;分泌蛋白基因编码区5’端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永香;同义密码子重复序列中密码子的使用与比较[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赵国焓;密码子位点特征初步研究和组蛋白基因进化动力学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郁锋;耐热碱性磷酸酶耐热机理研究和互补密码子使用关系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程珊珊;基于密码子偏性和分枝聚类的密码子置换模型的统计推断[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杜丹;结构对称蛋白的密码子序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黄惠芳;疾病相关的选择性剪接基因与密码子和互补密码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48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48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