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老年真菌性角膜炎致病镰刀菌的基因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
本文选题:真菌性角膜炎 + 镰刀菌 ; 参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13期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老年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和药物敏感性。方法老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中分离得到的镰刀菌758株,采用部分EF1-α基因序列比对鉴定镰刀菌菌种和基因型;采用CLSI研究所M38方案测定鉴定出的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11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758株镰刀菌中经EF1-α基因序列共鉴定出644株,本地区以腐皮镰刀菌种复合体(FSSC)最多,共包括15个菌种,43个基因型,最常见基因型为FSSC5-d。赤霉菌种复合体(GFSC)位居第2,有3个菌种;尖孢镰刀菌复合体(FOSC)位居第3,有6个基因型。植物性外伤、眼部手术引起的外伤GFSC角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FSSC角膜炎(P0.01)。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外伤GFSC角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FSSC角膜炎(P0.05)。体外药敏试验显示,镰刀菌对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敏感;对5-FC、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耐药;FSSC感染的真菌性角膜炎对伏立康唑、特比萘芬、那他霉素的MIC50高出GFSC约2倍。结论新疆地区老年真菌角膜炎患者中感染镰刀菌主要位于3个复合体FSSC、GFSC、FOSC中;植物性外伤、眼部手术易引起GFSC角膜炎,物理、化学因素外伤易引起FSSC角膜炎;不同种镰刀菌对伏立康唑、特比萘芬、那他霉素的药敏有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otypes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Fusarium solani isolated from senile fungal keratitis in Xinjiang. Methods 758 strains of Fusarium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ornea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ungal keratitis. Partial EF1- 伪 gene sequence alignment was used to identify Fusarium species and genotype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Fusarium to Amphotericin B fluconazole and other 11 common antifungal drugs was determined by CLSI Institute M38 program. Results 644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by EF1- 伪 gene sequence of 758 strains of Fusarium spp. The most common genotype was FSSC (FSSC), including 15 strains and 43 genotypes. The most common genotype was FSSC5-d. The gibberellae complex (GFSC) was the second with three strains, and the Fusarium oxysporum complex (FOSC) was the third with 6 genotypes. The incidence of GFSC keratitis caused by ocula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SSC keratitis (P0.01). The incidence of traumatic GFSC keratitis caus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SSC keratitis (P0.05).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Fusarium was sensitive to natamycin, amphotericin B, voleconazole, and was sensitive to 5-FC, nystatin, miconazole, clotrimazole resistant fungal keratitis infected by FSSC to vermiconazole, terbinafine, The MIC50 of natamycin was about twice as high as that of GFSC.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of Fusarium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fungal keratitis in Xinjiang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FSSC-GFSC-FOSC with three complex bodies: vegetative trauma, ocular surgery, GFSC keratitis, physical and chemical trauma, FSSC keratitis. The susceptibility of different Fusarium species to volconazole, terbinafine and natamycin was different.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基金】:新疆兵团英才计划(2013ZX0940-02);新疆兵团科技攻关项目(2014AB030)
【分类号】:R77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勇;;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2 陈金鹏;汪荣;徐辉勇;张鹏;章剑;;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年01期
3 史伟云;王婷;;我国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眼科杂志;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华;郭焱;胡文庆;;右美托咪定与布托啡诺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及术后寒战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13期
2 朱富祖;白毅平;卓帅;李洁;;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炎症反应和肾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年10期
3 石慧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17期
4 吴雯娟;李帆;;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5 赵咪;巩固;秦福恩;胡玲;殷亮;颜静;王殊秀;;不同镇静深度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1期
6 张敏莉;沈忠明;朱莎;张娟娟;;地佐辛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12期
7 赵通;马晓静;赵建辉;吕忠立;宋宾强;宋铁鹰;;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对行椎管内麻醉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睡眠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11期
8 郑如洁;林财珠;林献忠;;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麻醉对全麻颈椎前路手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20期
9 何世柏;王利平;;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对急危重症患者ICU内镇痛镇静的效果探究[J];中外医疗;2016年27期
10 吴丽芬;;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比较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羲凤;华福洲;刘伟成;侯本超;徐然然;刘丽;陈世彪;;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年02期
2 刘照远;;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年03期
3 关应军;陈勇;苏圣贤;李斌飞;;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03期
4 彭毅梅;赵倩;;右美托咪定对于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5 靳红绪;张同军;孙学飞;魏兰双;王立红;王忠义;;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年12期
6 张旭;宋延军;张锦;;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4年11期
7 葛亚丽;龙丰云;郭芳;方向志;高巨;;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年11期
8 霍奇帆;王丽美;吕黄伟;;右美托咪啶对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9 李红梅;姚丽娟;张倩;;综合保温措施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年20期
10 郑丽花;杨淑芬;占霖森;;右美托咪定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寒战反应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善祥,韩福鹏;真菌性角膜炎误诊二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3期
2 梁兴国,易桂兰,张清琳;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1年06期
3 郭伟;真菌性角膜炎13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4 陈从麟 ,聂海燕;真菌性角膜炎35例[J];人民军医;2002年03期
5 赵安利,周海松;氟康唑治疗14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2年04期
6 唐丽,刘素琴;实验室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治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03年10期
7 蒋海云,翟燕军,王凤秀,袁志敏;真菌性角膜炎误诊1例[J];河北医药;2003年03期
8 黄云莉,李红宾,吕昭萍;由局限性枝顶孢霉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2例[J];云南医药;2003年03期
9 陆肇曾;;真菌性角膜炎及其治疗现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年05期
10 肖彩雯,马景学,徐深,范玉香,侯四清,杨云东,崔会来,陈俊娥,杨立东;臭氧溶液对实验性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伟云;谢立信;;真菌性角膜炎[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小丽;;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璐璐;王丽娅;;糖皮质激素对真菌性角膜炎发病过程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姬亚洲;张承立;张东魁;裴森;霍永军;韩宝军;王文玲;陈拥军;;丝状真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丽娅;张军;孙声桃;张月琴;;真菌性角膜炎转归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杨树立;赵广喜;张丽丽;骆纯皓;;外用氟康唑粉治疗真菌性角膜炎[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刘敬才;徐凯;;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8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裘文亚;姚玉峰;金玉奇;;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钱俊;;真菌性角膜炎的观察与护理[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钟文贤;谢立信;;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主要炎性因子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阳市眼科医院门诊副主任 张承立;真菌性角膜炎常识[N];安阳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陈艳阳 通讯员 吴日明;常戴隐形眼镜当心真菌性角膜炎[N];大众卫生报;2006年
3 岳平明;真菌性角膜炎如何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黄海平;警惕真菌性角膜炎[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谢立科;常戴隐形眼镜当心真菌性角膜炎[N];健康报;2006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张文;隐形眼镜护理液使用不当可致失明[N];北京科技报;2006年
7 衣晓峰;李建辉;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新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钊剑;隐形眼镜护理液敢用吗[N];人民日报;2006年
9 衣晓峰 李建辉;球结膜转位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赵绍华;中小学生不宜戴隐形眼镜[N];健康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婷;TREM-1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李金;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转归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6年
3 王璐璐;真菌性角膜炎的分类、药敏试验及临床转归的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4 姜楠;IDO在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姜楠;IDO在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曲利军;趋化因子在真菌性角膜炎中表达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7 贺丹;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析及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D];吉林大学;2012年
8 应露依;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钟文贤;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中主要炎性因子表达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翟华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真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晓可;边缘年龄人群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丽梅;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3 曲建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Dectin-1、TLR2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相互作用[D];青岛大学;2015年
4 代龙龙;4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王素娟;角膜胶原交联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D];郑州大学;2016年
6 刘素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进展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6年
7 范芳丽;真菌性角膜炎中NETs的形成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黄健菲;多糖基质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真菌感染治疗与环境治理[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谢恬露;IFN-γ对真菌性角膜炎免疫机制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10 乔元娇;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及治疗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4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5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