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用于选择性优产雄烯二酮的工业小金色分枝杆菌的基因改造

发布时间:2018-06-25 04:41

  本文选题:甾醇降解 + -雄烯二酮 ; 参考:《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工业上用于生产4-雄烯-4-醇-3,17-二酮(4-雄烯二酮,4-AD)的小金色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在降解植物甾醇侧链的过程中同时产生部分1,4-雄烯-4-醇-3,17-二酮(1,4-雄烯二酮,ADD),而3-甾酮-Δ1-脱氢酶KstD催化了4-AD到ADD的转化.克隆该工业菌株的kstD基因测序后发现,其与报道的标准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的kstD基因相比有3个氨基酸的突变(A6E,S138L,A193V).这些突变使得KstD的酶活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4-AD向ADD的转变.为了实现从植物甾醇降解中选择性地得到4-AD或ADD,通过敲除kstD基因,阻断4-AD到ADD的转化,获得一株只产4-AD的突变菌株,代谢产物中4-AD达79.3%.通过修复kstD酶的氨基酸位点,使之恢复到文献报道的正常序列,并在敲除kstD基因菌株中,将修复后的kstD基因安置在强启动子pG13下,重新导回到突变菌株中进行回补强化表达,获得一株可以大量产生ADD的菌株.野生型分枝杆菌转化植物甾醇产生的产物中,ADD仅占27.0%,经回补强化表达后的基因工程菌株转化植物甾醇产生的产物中ADD占63.0%.结果表明,通过敲除或者在突变体菌株中过表达正常的kstD基因可以使该工业菌株选择性地优产4-AD或ADD.
[Abstract]:Mycobacterium neoaurum, which is used to produce 4-androgen-4-androstene-17-diketone (4-AD), produces a part of 1O4-androgen-4-ol -317-dione (14-androstenedione add) and 3- sterone-螖 1- desorption while degrading the side chain of phytosterol. KstD catalyzes the conversion of 4-AD to add. After cloning the kstD gene of the industrial strai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three amino acid mutations (A6EN S138LN A193V) between the kstD gene and the reported kstD gene in the standard mycobacterium genome. These mutations affected the enzyme activity of KstD and hindered the conversion of 4-AD to add to some extent. In order to obtain 4-AD or ADD selectively from phytosterol degradation, a mutant strain producing 4-AD was obtained by knockout the kstD gene and block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4-AD to add. The metabolic product of 4-AD reached 79.3%. By repairing the amino acid site of kstD enzyme, the kstD gene was restored to the normal sequenc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kstD gene was inserted in the kstD gene knockout strain under the strong promoter pG13. A strain that can produce add in large quantities was obtained. Only 27.0% of the products from phytosterol transformed by wild type Mycobacterium spp., and 63.0% of the product from phytosterol transformed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train after supplementation and enhanced expre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ustrial strain could selectively produce 4-AD or ADD by knockout or overexpression of the normal kstD gene in the mutant strai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0700039)
【分类号】: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丽君;张洪斌;胡雪芹;;诱变选育雄烯二酮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3年04期

2 张丰松;胡海平;黄泽春;王代懿;王琪;岳波;刘锋;;雄烯二酮在我国典型土壤中的吸附特性[J];生态毒理学报;2014年01期

3 王建;;分枝杆菌BD696-6固定化发酵产雄烯二酮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1期

4 赵丽萍;张会彦;张先舟;魏昭;李海波;张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ZLP生产雄烯二酮(4-AD)的优化工艺[J];生物加工过程;2008年06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英;姜绍通;;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机理[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英;姜绍通;赵俊平;胡锦艳;;生物降解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工艺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静竹;吴侔天;张亦农;刘欣;杨志勇;;同位素质谱法检测尿中雄烯二酮代谢物[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常文;马纪萱;高远;迈迪娜;吕兆启;;抗雄烯二酮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及其性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王艳华;我市年产1000吨雄烯二酮项目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N];菏泽日报;2011年

2 董耿;雄烯二酮引起健康危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胡晓伟邋庞晓敏;天药自主创新主导原料市场[N];天津日报;2008年

4 记者 柳悦 宫璐璐;生物提取药用“黄金”[N];天津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韶蕊;7位含氧/含氮甾体芳香酶抑制剂的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冯书晓;雄烯二酮C17位引入特定侧链合成甾体药物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罗炳华;外加因子对两相系统转化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赵俊平;两相系统发酵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罗金峰;7位接枝修饰的甾体芳香酶抑制剂的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黄丽君;雄烯二酮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冯丽桦;分枝杆菌BD696-6固定化发酵产雄烯二酮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赵丽萍;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生产雄烯二酮的发酵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叶景泉;非那雄胺的合成[D];武汉大学;2005年

8 孙婉菊;雄烯二酮耐底物突变株选育及转化条件的优化[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熊思周;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药物中间体培养液的综合利用[D];武汉轻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64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64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