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水稻抽穗期基因EHD8的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

发布时间:2018-07-03 04:43

  本文选题:作物遗传学 + 水稻 ; 参考:《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12期


【摘要】: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挖掘特异等位变异形式的抽穗期相关基因,对于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通过EMS诱变籼稻品种931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早抽穗突变体ehd8。与野生型9311相比,ehd8在南宁自然长日照和南宁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分别提前抽穗6.7d和10.2d。此外,在南宁自然短日照条件下,ehd8的株高和每穗粒数比野生型9311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ehd8早抽穗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EHD8基因被定位在8号染色体短臂上17kb范围内。基因注释信息表明,该定位区间内只有1个预测的候选基因LOC_Os080174500与已知的抽穗期基因EF8等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野生型9311相比,ehd8突变体中LOC_Os080174500编码区的第11位碱基发生了G→T置换,造成其所编码蛋白的第四位氨基酸发生了精氨酸→蛋氨酸的置换。EHD8新等位基因的发掘对于丰富水稻特异种质资源以及促进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Heading stag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ri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cavate the genes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allelic variation for improving the heading stage of rice. A stably inherited early heading mutant ehd8 was obtained by EMS mutagenesis of indica rice variety 9311. Compared with wild type 9311,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anning natural long sunshine and Nanning natural short day, heading ahead of heading was 6.7d and 10.2d,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lant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 931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atural short sunshine in Nanning. 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arly heading traits of EHD8 were controlled by a pair of recessive nuclear genes. The EHD8 gene was located within the 17kb range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8. Gene annotation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predicted candidate gene Os080174500 and known EF8 allele in the locus. Sequence align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G T substitution occurred in the 11th base of the coding region of LOCSP Os080174500 compared with wild type 9311. The discovery of the new allele EHD8 resulting in the replacement of arginine methionine in the fourth amino acid of its encoded prote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riching the specific germplasm resources of rice and promoting its application in rice breeding.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4501120004)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GXNSFAA118104)
【分类号】:S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春林,孙业盈,邓晓建;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2 张有智;;基于遥感技术的水稻抽穗期长势分级监测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3 林恭;;用"有效气温当量"估算水稻抽穗期、[J];宁夏农业科技;1982年03期

4 杜雪树;戚华雄;廖世勇;方非;;水稻抽穗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5 岳兵,邢永忠;水稻抽穗期分子遗传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2期

6 卢磊;;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进展[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魏鑫;曹立荣;杨庆文;曾汉来;;水稻抽穗期的光周期调控分子基础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8 范守山;邹德堂;;水稻抽穗期的光周期调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9 胡时开;苏岩;叶卫军;郭龙彪;;水稻抽穗期遗传与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2年03期

10 郑庆伟;;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水稻抽穗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江良荣;刘毓豪;郑景生;黄育民;王侯聪;;水稻抽穗期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2 张振华;樊叶杨;朱玉君;郭梁;庄杰云;;应用2套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水稻抽穗期和株高QTL[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陈俊宇;王凯;龚俊义;樊叶杨;黄得润;庄杰云;;RFT1与Hd1所在区间对水稻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的作用[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樊叶杨;朱玉君;应杰政;庄杰云;;水稻抽穗期基因RFT1和Ghd7功能标记的开发[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俊宇;水稻抽穗期和产量性状微效QTL qHd1的精细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赵俊茗;水稻抽穗期相关基因OsELF3-1的功能研究和Osa-miR393a在多年生草坪草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陈丽萍;利用近等基因系对水稻抽穗期QTL-DTH3b的精细定位及长芒基因Awn3的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永生;水稻抽穗期及其对光温反应敏感性的QTL定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边小峰;水稻抽穗期基因DTH3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Yassir Mohamed Ahmed Elsheikh;水稻抽穗期和结实率QTLs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红;水稻抽穗期和不育系柱头外露QTL的遗传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静;基于CSSL的水稻抽穗期和穗长QTL定位及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3 何贻洲;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克隆及HAF1互作蛋白的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4 赵婕妤;水稻抽穗期基因Lhd3的克隆和初步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何龙海;水稻抽穗期基因位点的连锁与关联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吴丹妮;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品种的培育及水稻抽穗期基因互作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7 王洪俊;水稻抽穗期相关QTL-dth12的精细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仅婷;水稻抽穗期QTLs定位及回交转育培育抗病、虫水稻新品系[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4年

9 刘爽;水稻抽穗期互作基因LH1,LH2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刘胜男;水稻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QTL的定位[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92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92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5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