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中陆地棉是四大棉花栽培种中重要的品种同时也是种植最为广泛的棉花栽培种。我国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早熟性作为棉花的重要性状之一,成为陆地棉最重要的育种目标。研究表明,开花早晚与棉花的早熟性密切相关。FT、SOC1和SPL等基因位于开花调控途径的重要位置,接受上游开花基因的信号诱导,并促进下游花器官基因的表达。作为重要的开花调控基因,FT被誉为“开花素”,SOC1和SPL等作为开花整合因子,在整个开花调控通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围绕这些开花相关基因展开研究,一是研究陆地棉中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二是研究这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调控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blast比对从最初被测序的雷蒙德氏棉中分析并克隆到9个PEBP家族基因,并分别分析了该家族基因在亚洲棉和陆地棉中的基本信息,所有PEBP基因都有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保守结构域。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可分为FT亚组、TFL亚组、MFT亚组和PEBP亚组。荧光定量实验结果表明GhFT、GhPEBPs和GhTFL1s等基因的功能主要可能集中于营养生长阶段叶片的发育和信号的运输传导,而MFT同源基因的功能可能是根部的发育和种子的萌发。PEBP家族基因在不同陆地棉材料、不同光周期处理和不同生育期的棉花品种中表达存在特异性,表明同一家族中的基因对开花的影响存在差异。2.从陆地棉中克隆到24个SPL家族基因,序列分析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棉属中GhSPLs和其他物种中SPLs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进化树分析、内含子外显子分析和模体分析表明,GhSPLs能分为八个亚组,同一亚组中的基因结构基本相似,而不同亚组中的基因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功能预测表明18个GhSPLs基因是GhmiR156的靶基因,拟南芥中过表达GhSPL3和GhSPL18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对叶片、侧枝和花发育有重要作用。3.克隆两个不同亚家族的MADS-box基因分别为GhSOC1和GhMADS42,分属于SOC1-like和AP1-like亚家族。在不同生育期材料不同发育时期的分析表明:GhSOC1和GhMADS42基因在早熟材料中的表达量高于晚熟材料中的表达量,GhSOC1的优势表达早于GhMADS42,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目中调控关系;转基因结果表明,GhSOC1基因可以使拟南芥提前开花,莲座叶数目减少,茎生叶数目增多;SOC1过表达转化棉花能使棉花的花器官发生变异;过表达转化MADS42的拟南芥植物不仅出现开花时间提前,同时顶端花序和侧枝花序都发生变异。4.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GhSOC1能结合GhMADS41/42和GhSPL3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直接调控该基因的表达。不能结合GhFT和GhSPL18基因的启动子,有可能通过其他基因间接调控这两个基因的表达。5.克隆AP1/FUL和SVP亚组以及FD在陆地棉中的同源基因,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进行实验,结果表明GhSOC1能与AP1/FUL亚组中的GhMADS41、GhMADS42、GhMADS43和GhMADS44相互作用;而GhFD只与GhFT互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开花调控机制
1.1.1 光周期途径对开花的调控
1.1.2 春化途径对开花的调控
1.1.3 赤霉素途径对开花的调控
1.1.4 自主途径对开花的调控
1.1.5 其他因素对开花的调控
1.2 开花调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2.1 PEBP家族基因
1.2.2 MADS-box家族基因
1.2.3 microRNA与SPL家族基因
1.3 棉花花发育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陆地棉PEBP基因家族的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处理及取样
2.2 试验方法
2.2.1 陆地棉PEBP家族基因的鉴定与克隆
2.2.2 氨基酸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
2.2.3 表达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棉花PEBP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克隆
2.3.2 结构分析
2.3.3 进化树分析结果
2.3.4 表达分析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两个PEBP基因的功能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材料
3.1.2 实验处理及取样
3.2 试验方法
3.2.1 总RNA提取
3.2.2 cDNA第一链合成
3.2.3 qRT-PCR
3.2.4 基因克隆及分析
3.2.5 载体构建
3.2.6 拟南芥转化
3.2.7 GUS染色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生育期品种中开花基因的表达模式
3.3.2 GhFT和GhPEBP2基因功能分析
3.3.3 GhFT和GhPEBP2基因启动子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陆地棉GhSPL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实验处理及取样
4.2 试验方法
4.2.1 GhSPL家族基因的鉴定与克隆
4.2.2 染色体定位
4.2.3 系统进化树分析
4.2.4 保守模体的预测
4.2.5 陆地棉SPL家族基因表达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GhSPL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克隆
4.3.2 染色体定位
4.3.3 结构和模体分析
4.3.4 不同物种SPL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4.3.5 表达模式分析
4.3.6 GhSPL3和GhSPL18基因功能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陆地棉GhSOC1和GhMADS4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5.1 试验材料
5.1.1 材料
5.1.2 实验处理及取样
5.2 试验方法
5.2.1 总RNA提取
5.2.2 cDNA第一链合成
5.2.3 qRT-PCR
5.2.4 基因克隆及分析
5.2.5 载体构建
5.2.6 拟南芥转化
5.2.7 棉花转化
5.3 结果与分析
5.3.1 GhSOC1和GhMADS42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5.3.2 表达模式分析
5.3.3 功能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GhSOC1蛋白与相关转录因子之间的调控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启动子序列分析
6.2.2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6.2.3 q PCR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GhSOC1蛋白与GhFT和GhMADS基因之间的关系
6.3.2 GhSOC1蛋白与GhSPL基因之间的关系
6.4 讨论
第七章 开花相关基因的蛋白互作分析
7.1 试验材料
7.1.1 植物材料
7.1.2 质粒载体和菌株
7.2 试验方法
7.2.1 酵母双杂交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7.2.2 双分子荧光互补验证蛋白互作
7.3 结果与分析
7.3.1 GhSOC1与GhMADS蛋白的体外互作
7.3.2 GhSOC1与GhMADS蛋白的体内互作
7.3.3 GhFD与棉花中FT和PEBP2蛋白的体外互作
7.3.4 GhFD与棉花中FT和PEBP2蛋白的体内互作
7.4 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与创新点
8.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瑞波;范成明;傅永福;;植物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年06期
2 常青山,余增亮;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2年06期
3 占祖兵;张越;赵若苹;王文;;炓腹果蝇中嵌合新基因的进化命运和表达模式[J];动物学研究;2011年06期
4 赵继荣;雒淑珍;张增艳;刘红霞;;cDNA-AFLP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9年S1期
5 卢昌;吴国华;颜新敏;赵志荀;李应国;聂福平;张强;;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2013年02期
6 胡昊;李进进;王彩云;;反转录实时定量PCR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上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5期
7 陈鹏;汪长东;黄阜峰;汪越胜;杨广笑;何光源;;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5期
8 赖灯妮;彭克勤;梁雄;长谷川博;;硝酸盐高亲和水稻品种的筛选与硝酸盐高亲和基因表达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洪琳;徐磊;马锦绣;高世庆;权威;唐益苗;赵昌平;;普通小麦TaTP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4年09期
10 李永光;艾佳;王涛;金龙国;邱丽娟;李文滨;;大豆gma-miR1508a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J];大豆科学;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胜浩;南极丝瓜藓耐逆相关功能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孟璐;癌细胞中OCT4B的功能及所调控的p53新变体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齐笑笑;梨果实萼片宿存与脱落过程基因表达谱分析及PsIDA、PsJOINTLESS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陈鑫;转录组数据的共表达分析和扩展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斌;拟南芥转录因子TCPs和表观遗传因子CLF及LHP1抑制KNOX基因的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张晓红;陆地棉开花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及调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张晓东;人和大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8 童晓玲;家蚕翅模式决定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周纯葆;基因岛预测与隔离迁移模型并行化[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桦;新牧1号杂花苜蓿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其木格;玉米黏虫转录组学研究及RNAi机制相关基因的克隆[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刘祖碧;决明种子转录组学分析及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毛毛;水稻OsmtATPS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靳晶豪;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基因CaPT11和CaHIR4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肖瑶;茶树AsA代谢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杨立清;甜瓜CMe-ERF1和CMe-ERF2基因的功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李亚莉;苹果磷脂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DGK基因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徐伟;小麦bZIP基因TaGBF参与植物开花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位正玉;ABA胁迫相关的小麦MAC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岳思思;拟南芥AT2G17350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116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11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