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葡萄ATG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和VvATG7互作蛋白的筛选

发布时间:2018-07-24 10:59
【摘要】:假单性结实型无核葡萄的胚珠经过授粉受精,但却在发育中途败育解体,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细胞自噬是蛋白降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真核生物体内非常保守,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应答、衰老以及细胞死亡等诸多过程。迄今为止,自噬基因已经在多种植物中展开了研究,但多数集中于衰老和逆境响应等方面,关于种子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很少。因此本试验结合无核葡萄胚珠发育特性,展开对自噬相关基因(Au Topha Gy-related gene,ATG)的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葡萄中的ATG基因,利用RT-PCR技术探究ATG基因在葡萄不同组织和胚珠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葡萄基因组中鉴定出33个ATG基因,其蛋白序列长度94到2003个氨基酸不等。不同物种的进化分析表明葡萄ATG基因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和烟草亲缘关系更近,与单子叶植物水稻亲缘关系较远。葡萄ATG基因的聚类分析及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具有相同结构的基因亲缘关系更近,表明该基因家族在葡萄基因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染色体定位发现Vv ATG基因分布在葡萄中的18条染色体。同线性分析表明,部分重复在Vv ATG基因家族的扩增中发挥了作用,共有17对ATG基因位于葡萄和拟南芥的线性相关区域,表明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和相似的功能,因此我们根据已知的拟南芥自噬相关基因的功能去预测葡萄基因组中的自噬基因的功能。2.通过半定量PCR对Vv ATG基因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黑比诺葡萄根、茎、叶、花、花蕾、果皮、卷须和胚珠中都有表达,只是表达水平略有不同,表明自噬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具有广泛的作用。Vv ATG基因在有核品种黑比诺和无核品种无核白的胚珠发育过程中表达存在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部分Vv ATG基因在无核白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可能暗示着在无核白中自噬相关活动比较活跃,因此推测自噬可能与无核白胚珠败育相关。其中,ATG7是一个类泛素活化酶,在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Vv ATG7基因在无核白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黑比诺中,在花后20-30天,无核白处于表达峰值,而在有核品种黑比诺中,该基因表达呈下调趋势。3.本试验预测发现葡萄基因组中有10个蛋白能够与Vv ATG7相互作用。因此我们从黑比诺葡萄中克隆了Vv ATG7、Vv ATG10和Vv ATG12三个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它们分别编码了711、230和94个氨基酸。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证明Vv ATG7蛋白分别与Vv ATG10和Vv ATG12蛋白存在互作。
[Abstract]:The ovule of pseudo-parthenocarpy seedless grape was pollinated and fertilized, but disintegrated in the middle of development, and accompanied by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Autophagy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of protein degradation, which is very conserved in eukaryotes and participates in many processes such as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ess response, senescence and cell death. Up to now, autophagy genes have been studied in a variety of plants, but most of them focus on senescence and stress response, and 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role of seed 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eed form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f autophagy related gene (Au Topha Gy-related gene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ule development in seedless grape. The ATG gene in grape was identified by bioinformatics and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ATG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ovules was investigated by RT-PCR technique.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as follows: 1: 1. By bioinformatics, 33 ATG gen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grape genome with protein sequences ranging from 94 to 2003 amino acid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different species showed that the ATG gene of grape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tobacco than to monocotyledonous rice. Cluster analysis and gene structure analysis of grape ATG gene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structure gene was closer,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gene family was conservative in the evolution of grape gene. VV ATG gene was found to be located on 18 chromosomes in grape. The same linear analysis showed that partial duplication played a role in the amplification of VV ATG gene family. A total of 17 pairs of ATG genes were located in the linear correlation region between grape and Arabidopsis, indicating that they may have common ancestors and similar functions. Therefore, we predict the function of autophagy gene in grape genome based on the func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autophagy related gene.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VV ATG genes in Pinot Noir grape roots, stems, leaves, buds, pericarp, tendrils and ovules were analyzed by semi-quantitative PC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utophagy had a wide function in plant development. Vv ATG gene was expressed differently in the ovule development of Pinot Noir, a nucleated variety, and denuclearized variety, and the results of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Vv ATG gene in the ovule of Pinot Noir. The high expression level of VV ATG gene in denuclearized white may suggest that autophagy is more active in denuclearized white, so it is speculated that autophagy may be related to ovule abortion of denuclearized ovules. ATG7 is a Ubiquitin activator-like enzyme, and the expression of .Vv ATG7 gene in denucleariz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inot Noir during autophagy formation. The expression peak in denuclearized Pinot Noir is 20 to 30 days after anthesis, while in Pinot Noir, a nucleated variety, ATG7 is expressed at a peak level at 20 to 30 days after anthes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 was down-regulated. This study predicted that 10 proteins in the grape genome could interact with VV ATG7. Therefore, we cloned Vv ATG7 VV ATG10 and VV ATG12 from Pinot Noir grape. The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y encoded 711230 and 94 amino acids, respectively. The interaction of VV ATG7 protein with VV ATG10 and VV ATG12 proteins was proved by yeast two hybrid techniqu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6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葡萄专业户答农友[J];农村发展论丛;2000年03期

2 刘俊;日本几个关于叫“指”的葡萄品种[J];河北果树;2000年03期

3 张宝民;极早熟葡萄品种粉红亚都蜜[J];河北果树;2000年03期

4 李华,房玉林,莫海珍;葡萄品种学研究进展[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年01期

5 刘俊;几个叫“指”的葡萄品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年01期

6 王建军;关于凉爽产区红色葡萄品种的论述[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年03期

7 汪德先;优良葡萄品种简介[J];四川农业科技;2000年01期

8 张雨;极早熟葡萄新品种──珍珠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年06期

9 李德华;纯黑色巨大粒葡萄新品种高妻[J];北京农业;2001年01期

10 李记明,曲健,温春光;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三)[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小菊;陈青英;;葡萄双层覆膜大棚栽培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维昌;;‘熊岳白’葡萄选育试验(摘要)[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Ⅰ果树)[C];1989年

3 李晓燕;李连国;王丽雪;;葡萄不同种类、品种组织解剖构造观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4 王同坤;于凤鸣;郭紫娟;张海斌;李红星;;葡萄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5 施安华;;保加利亚葡萄品种在河北省各地的适应情况[A];河北省果树学会论文选编(1962)[C];1962年

6 贺普超;;我对豫东沙区发展百万亩葡萄的几点意见[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7 柴菊华;贺普超;程廉;崔彦志;;中国葡萄野生种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8 李敬川;刘俊;张东风;董健霖;;从市场价格变动探讨我国埋土防寒区葡萄园降低成本的对策[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曹孜义;;葡萄离体繁殖和脱毒研究工作的回顾及展望[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贺普超;;葡萄早熟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卢庆雷 李晓英 李永刚;吃葡萄不吐葡萄皮[N];北京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耿闻;葡萄文化念就农民致富经[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记者 常世荣 通讯员 解砚辉 刘志非;4万农户种葡萄 10万工人兴产业[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妥超云邋通讯员 吴红艳;赏葡萄鐝说葡萄鐝品葡萄[N];酒泉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周崇 通讯员 毕照荣 李文;新和举办第五届赛葡萄会[N];阿克苏日报;2008年

6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镇长 邓乃庚;应对入世挑战 打造葡萄强镇[N];中国特产报;2003年

7 王秋雨;金土地上的“葡萄王”[N];农民日报;2001年

8 李波;葡萄新品种“早黑宝”[N];农民日报;2002年

9 李晓霞 罗骐;华蓥:葡萄“串”起的万亩基地[N];广安日报;2009年

10 张维贤 刘国伟 曾友进;敦煌葡萄俏天下[N];酒泉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兴本;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氮代谢及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进;葡萄园配方施肥及镉污染植物修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金燕;基于神经网络和机器视觉的南方葡萄专家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珊;埋土防寒期葡萄枝条风障对葡萄园生态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吕秀兰;葡萄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霜霉病抗性鉴定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6 朱丹实;葡萄采后软化机制及风味劣变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7 高敏;葡萄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及抗黑痘病转录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杨克强;葡萄无核基因定位与作图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曾辰;极端干旱区成龄葡萄生长特征与水分高效利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10 温鹏飞;葡萄与葡萄酒中黄烷醇类多酚和果实原花色素合成相关酶表达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成涛;云南主产区主栽葡萄果皮组成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胡竹韵;葡萄香气糖苷提取分析方法的优化设计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丽;宁夏青铜峡地区酿酒葡萄成熟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勇健;葡萄不同品种形态建模三维辅助设计方法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5 肖东明;不同葡萄品种枝条参与低温胁迫响应抗寒指标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6 杜杨建;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范高韬;葡萄VvCOR27基因的克隆与抗寒功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胡见飞;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葡萄果苗鉴别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淑丽;覆盖防寒对葡萄越冬性的影响[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10 陆琨;大新县一年两熟葡萄种植业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41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141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