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甘蓝型油菜株高QTL定位及主效QTL区间候选基因预测

发布时间:2018-07-25 18:01
【摘要】:为了研究油菜株高的遗传基础,以2个甘蓝型油菜株系DH-7-9(矮杆)×DH-G-42(高杆)杂交后代连续自交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90个家系)为材料,在西宁和武汉2种环境下进行株高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株高表现连续变异并且符合正态分布。利用前期构建的遗传连锁图,结合2种环境下株高性状鉴定数据,采用Win QTLcart 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在2种环境下共检测到11个与株高性状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17%~10.45%。在A10连锁群上,主效QTL(q PH-X-A10或q PHW-A10)在两环境下可重复检测到,可解释10.24%~10.45%的表型变异。将156个拟南芥株高基因与该主效QTL置信区间对应的油菜基因组上的723个基因进行同源比较分析,在主效QTL区域内预测到2个株高候选基因Bna A10g07740D和Bna A10g12020D,其对应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分别为ATGA20ox2、GA5/ATGA20ox1和STA1,均与拟南芥株高相关。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tic basis of rapeseed plant height, the plant height traits of th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190 families) of 2 hybrid Brassica napus hybrid progenies (DH-7-9 dwarf) and DH-G-42 (high pole) hybrid progeny were identified in 2 environments in Xining and Wuh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of the recombined inbred line was continuously variant and Win QTLcart 2.5 software complex interval mapping (CIM)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and effect of QTL, using the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ed in the earlier period, and the Win QTLcart 2.5 software complex interval mapping (CI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2 environments, there was a total of QTL related to the plant height, and the individual QTL could be explained by 1.17%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10.45%. in the A10 linkage group, the main effect QTL (Q PH-X-A10 or Q PHW-A10) can be repeated in the two environment to explain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10.24%~10.45%. The homologous ratio of the 156 Arabidopsis high genes to 723 genes in the rape genome corresponding to the dominant QTL confidence interval is analyzed, and 2 strains of high phenology are predicted in the main effective QTL region. The corresponding genes of Bna A10g07740D and Bna A10g12020D, corresponding to ATGA20ox2, GA5/ATGA20ox1 and STA1, were all related to Arabidopsis thaliana plant height.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664) 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302050101017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610172012001)
【分类号】:S56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风;窦秉德;侯北伟;朱晓滨;杨晋彬;;小麦雌性育性双向极端群体QTL定位策略初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田翠;张涛;蒋开锋;杨莉;郑家奎;;水稻QTL定位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3期

3 苏成付;邱新棉;李付振;;棉花QTL定位原理、方法和研究进展[J];中国棉花;2012年08期

4 刘宾;赵亮;张坤普;朱占玲;田宾;田纪春;;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5 任永哲;徐艳花;白娇娇;王文静;张庆琛;马原松;裴冬丽;;调控小麦株高的QTL定位[J];种子;2014年03期

6 杨晓军;路明;张世煌;周芳;曲延英;谢传晓;;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J];遗传;2008年11期

7 章珍;翟洪翠;王华忠;;小麦株高性状的QTL定位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郝转芳;李新海;张世煌;;玉米耐旱QTL定位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7年02期

9 林冬枝;张永娟;张俊芝;罗利军;董彦君;;水稻苗期生长对缺磷响应的QTL定位(英文)[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年01期

10 张国宏;杨德龙;栗孟飞;李兴茂;倪胜利;幸华;;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正伟;王志春;林鸿宣;矢野昌裕;;水稻耐碱性QTL定位分析[A];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晓明;蒋锋;刘鹏飞;张姿丽;陈青春;;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3 万建林;;水稻耐亚铁毒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冯跃;曹立勇;吴伟明;沈希宏;占小登;翟荣荣;王汝慈;陈代波;程式华;;水稻苗期耐低氮胁迫的QTL定位[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景蕊莲;杨德龙;昌小平;;小麦几个抗旱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定位分析[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刘文欣;;玉米多分离群体的QTL定位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7 岳兵;薛为亚;邢永忠;靳德明;张启发;;水稻后期抗旱性QTL定位[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吴海滨;张淑玲;赵德刚;李迪;;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及一个极度偏分离分子标记的分析[A];海南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绍波;章志宏;段世华;李绍清;付彬英;李阳生;朱英国;;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QTL定位[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陈美霞;祁建民;危成林;谢增荣;林培清;兰涛;;红麻6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阔澍;彩色马铃薯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花青素等重要性状QTL定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永虎;向日葵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抗旱相关农艺性状QTL定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3 刘立盘;大麦旗叶重要性状的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布素红;多亲本群体QTL定位和优异杂交组合预测[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5 杨聪;玉米穗行数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柳海东;春性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开花时间的QTL定位分析[D];青海大学;2015年

7 陈志德;水稻不同品种耐镉性鉴定及耐镉胁迫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丽华;罗汉果遗传图谱构建及农艺性状QTL定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毛双林;小麦重要性状QTL元分析及光合功能与耐湿性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明辉;二倍体马铃薯的耐盐碱性及耐盐形态性状的QTL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阴涛;甘蓝型油菜株高和角果长及其相关性状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5年

2 尹增奇;玉米籽粒构型和叶片锌铁铜锰含量的QTL定位及相关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凡迪;小麦植酸含量的QTL定位及其相关分析[D];贵州大学;2015年

4 赵卜;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恢复系9833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丁娟;甘蓝型油菜苗期耐盐生理及相关基因的QTL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叶亚琼;小麦株高和千粒重QTL定位及其元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靖;小麦抗倒伏相关茎秆性状的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金岩;甘蓝型油菜耐淹性状的遗传和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冬梅;饲草型小黑麦的遗传图谱构建及草产量和抗锈病相关基因的QTL定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胡雅君;小麦花后不同器官WSC积累转运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元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44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144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