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苋色藜NDR1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对白叶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Abstract]:NDR1 (non-race-specific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can mediate broad spectrum disease resistanc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defense response. The homologous genes Ca NDR1a and Ca NDR1b of NDR1 were cloned and identified from Chenopodium amaranthus. On this basis, 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with the gene, and the transgenic rice was obtain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PCR and Southern hybridization showed that the exogenous gene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rice genome. Some lines were selected to identify the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and the length of leaf spot was recorded at 3 days and 5 days after ino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ansgenic rice with Ca NDR1a and Ca NDR1b gene had certain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which could delay the onset of bacterial blight. There was a high level of expression of exogenous genes in transgenic rice plants, but the expression of Ca NDR1 gene was not the highest in the lines with better resistance to disease. The results of agronomic traits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height of most transgenic plants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ronomic characters such as seed setting rate and 1000-grain weight between the transgenic pla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4ZX08001-002)资助
【分类号】:S43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叶枯病简易玻片鉴定法[J];江西农业科技;1977年04期
2 ;杂交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1978年04期
3 ;杂交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J];江西农业科技;1978年06期
4 夏景玉;李宪;刘建国;;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及其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9年01期
5 郑翔;周天豹;李海生;唐玉林;王超;王启发;李晓红;;2005~2006年白叶枯病在苏北地区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6 李友荣;侯小华;魏子生;;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7 罗宏度;;杂交稻的白叶枯病[J];生物灾害科学;1983年04期
8 方中达 ,朱家琳 ,刘经芬;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抗病性测定的方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7年00期
9 ;水稻白叶枯病国外研究概况(二)[J];浙江农业科学;1973年03期
10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样板总结[J];湖北农业科学;197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茂森;田峰;齐放军;何晨阳;;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中差异表达新基因的识别[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2 齐放军;高学文;何晨阳;王金生;;白叶枯病菌侵染对水稻叶绿素吸收光谱影响的初步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齐放军;高学文;何晨阳;王金生;;白叶枯病菌亲和及非亲和互作中水稻过氧化物酶表达特征的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吴茂森;田峰;齐放军;何晨阳;;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中差异表达新基因的识别[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范敬群;我科学家发现白叶枯病菌侵害水稻机理[N];科技日报;2010年
2 抚宁县留守营镇农业站 秦继伟;种水稻注意防治白叶枯病[N];河北科技报;2007年
3 水清 于丹;高邮卸甲淮稻9号发生白叶枯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4 孙延生;水稻白枯病冬防效果好[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新农;当前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8年
6 曹涤环;水稻叶尖干枯未必是白叶枯病[N];农资导报;2007年
7 记者 胡其峰;我国科学家“弄清”水稻常“生病”原因[N];光明日报;2014年
8 水清;盐城淮安部分田块水稻雨后严重倒伏[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顾晓昕 通讯员 范郁尔 潘长虹;抓住防治有利时机保丰收[N];连云港日报;2010年
10 水清;台风过后,,水稻贴地倒伏扶不扶[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红芳;硅对水稻倒伏和白叶枯病抗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徐俊英;三个水稻恢复系的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改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禹彤;水稻中白叶枯病菌侵染和低氮胁迫应答的miRNAs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亚君;基因聚合改良水稻恢复系先恢207的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褐飞虱抗性[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朱元彬;Xrg1参与调控Xa21介导的白叶枯病抗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朱玉君;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稻恢复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李雪姣;水稻病程相关PR1家族蛋白质在叶片生长及与白叶枯病菌互作反应中的表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91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19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