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驯鹿EGFR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07 10:05
【摘要】:以快速生长期雄性驯鹿(Rangifer tarandus)鹿茸顶端表皮组织为研究材料,提取其顶端表皮组织总RNA,参考GenBank数据库中牛、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序列设计同源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首次成功获得雄性驯鹿茸顶端表皮组织EGFR基因编码区部分cDNA序列,片段大小为910 bp;Blast比对发现驯鹿EGFR基因与牛、羊、马、人、鲸、野猪的同源性分别是97%、96%、88%、86%、92%、89%,同源性均在85%以上,表明驯鹿EGFR基因在进化上比较保守;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驯鹿EGFR基因与牛亲缘关系最近,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最后通过在线分析软件预测获得EGFR基因序列对应mRNA最小自由能二级结构。
[Abstract]:The epidermal tissue of (Rangifer tarandus) antler apical epidermis of male reindeer in rapid growing stage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gene sequence of cattle and sheep was extracted from the total RNA, reference GenBank database of the apical epidermis tissue of male reindeer. RT-PCR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sign homologous primers.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 was the first time to obtain the partial cDNA sequence of the EGFR gene coding region of male tame antler apical epidermis tissue. The length of the fragment was 910 bp;Blast and the reindeer EGFR gene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cattle, sheep, horse, human and whale. The homology of wild boar is 979%, the homology is more than 85%,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GFR gene of reindeer is conserved in evolution,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s that EGFR gene has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cattle, and has the furthest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human. Finally, the minimum free energy secondary structure of mRNA corresponding to EGFR gene sequence was obtained by online analysis software.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基金】:国家林业局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2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2572016AA42)
【分类号】:Q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方生物信息学研究会成立[J];科学通报;2000年07期

2 ;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电脑克隆[J];中国兽医学报;2000年01期

3 陈成;生物信息学的现状与未来[J];生物技术通报;2000年02期

4 庞洪泉 ,樊龙江;有关生物信息学的几点误解[J];生物技术通报;2002年02期

5 蒋宝荣,吴文德;寄生虫生物信息学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6 ;生物信息学[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年05期

7 ;生物信息学[J];天津科技;2004年06期

8 彭涛 ,王林;2004年青年生物信息学家论坛[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年03期

9 ;《生物信息学导论》出版[J];遗传学报;2005年01期

10 钟扬;王莉;李作峰;;我国生物信息学教育的发展与挑战[J];计算机教育;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一源;沈钧贤;徐志敏;;生物信息学与神经信息学数据库的整合[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高亚梅;韩毅强;余丽芸;;生物信息学本科教学研究初探[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3 葛剑徽;李成;谢迅雷;;生物信息学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湘军;;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现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孙金立;李路路;王栋;;生物信息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框架[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陆文聪;钮冰;;基于数据挖掘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康晓东;;生物信息学及其研究对象[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吴栋杨;孙啸;;构建基于R语言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钟扬;;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在植物抗旱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谭雪梅;赵树进;;生物信息学在EST研究中的应用[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义;生物信息学产业浮出水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2 张雅丽;加强交流 立足中国生物信息学最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白毅;生物信息学院士谈[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中科院生物学部 张春霆;对生物信息学的展望[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魏中文;生物信息学是开启后基因组时代的“金钥匙”[N];北京科技报;2002年

6 记者 王雪飞;我国科学家向政府建议——加强生物信息学学科建设[N];健康报;2000年

7 白毅;加强生物信息学建设推动人类基因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王雪飞 吴黎;中国生物信息学研究快速发展[N];健康报;2002年

9 中科院院士 吴e,

本文编号:2227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27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1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