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3种鲍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1 16:43
【摘要】:运用PCR技术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黑足鲍(H.iris)和黑唇鲍(H.rubra)3种鲍16S rRNA基因扩增,纯化后测序。结果表明:皱纹盘鲍、黑足鲍和黑唇鲍序列长度分别为544、546、550 bp,序列AT含量分别为58.1%、56.1%和55.9%,三者序列同源性高达94.18%,碱基变异位点分别集中在9~34 bp、248~295 bp、326~375 bp。所得结果与Genebank中22种鲍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25种鲍遗传距离距离在0.00~0.14之间;用NJ和ML法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鲍科系统发育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并且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物种容易聚为一支。
[Abstract]:The 16s rRNA genes of (Haliotis discus hannai), abalone (H.iris) and abalone (H.rubra)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 length of abalone, Abalone nigra and abalone were 544546550 bp, AT content was 56.1% and 55.9%, respectively. The homology of the three sequences was 94.18, and the base mutation sites were 90.34 bp,248~295 bp,326~375 bp.,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 length of abalone, abalone and abalone were 544546550 bp, 56.1% and 55.9%,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quences of 22 species of abalone in Genebank. The genetic distance of 25 species of abalone was 0. 000.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plotted by NJ and ML to analyz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species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chromosomes tend to converge into on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威海市环翠区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4GHY115014)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华武;林焕阳;王振华;林进发;谢耀光;;盘鲍和皱纹盘鲍的杂交育苗技术[J];福建水产;2007年02期

2 赵公报;皱纹盘鲍养成中死亡原因浅析[J];中国水产;1993年01期

3 刘亚军;皱纹盘鲍养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水产科学;1995年03期

4 张起麟,李俊,袁焰芳,宋钰,李洪文,刘光穆;之二:皱纹盘鲍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水产;2000年09期

5 李太武,杨文新,丁新;皱纹盘鲍脓疱病及其防治简报[J];齐鲁渔业;2000年03期

6 ;皱纹盘鲍脓疱病的研究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1年03期

7 姜明,刘云,陶醱蓉,范瑞青,姜国良;皱纹盘鲍肠上皮组织立克次体超微结构与细胞病理学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石军,陈安国,洪奇华;皱纹盘鲍的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齐鲁渔业;2002年07期

9 石军,孙德文,陈安国;皱纹盘鲍的疾病学研究进展[J];科学养鱼;2002年02期

10 宋春华,张法忠,张小葵;皱纹盘鲍养殖疾病及防治[J];齐鲁渔业;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加琦;王轲;孙辉;何庆国;徐步金;刘晓;;皱纹盘鲍2个选育系间群体交配苗种的温度耐受性评价[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刘晓;张国范;赵洪恩;;皱纹盘鲍“中国红”品系的选育[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贤德;刘晓;郭希明;高其康;张国范;;皱纹盘鲍遗传连锁框架图谱的构建[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5年

4 王劭雯;李加琦;房沙沙;刘晓;;皱纹盘鲍幼鲍对低盐和高盐海水的耐受性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5 吴富村;刘晓;张国范;;皱纹盘鲍稚、幼鲍期壳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蔚芳;麦康森;张文兵;姚春凤;;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对饲料中硒的需要量及其免疫反应的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宋振荣;陈月忠;黄健;杨小强;任保卫;;南方海域养殖皱纹盘鲍高温期死亡原因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黄璞;刘晓;周一兵;张国范;;温度对不同家系皱纹盘鲍代谢和同化效率的影响[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9 王竹清;李平林;李八方;;皱纹盘鲍性腺脂质成分分析[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邓岳文;刘晓;张国范;;不同温度条件下皱纹盘鲍家系的生长比较和综合评价[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自然;皱纹盘鲍杂交新品系长速快 品质优[N];中国渔业报;2004年

2 黄喜祖;东山成功育成皱纹盘鲍与黑鲍二代苗[N];中国渔业报;2005年

3 于美志;“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缩短了养成周期[N];中国渔业报;2010年

4 徐向阳;院地合作 领跑经济[N];福建科技报;2007年

5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高级工程师 杨铭;健康养鲍技术[N];福建科技报;2011年

6 范垂声 本报记者 金春华;与海洋生命共舞[N];辽宁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王建高 特约记者 邢桂方;杂交鲍引领中国蓝色产业浪潮[N];科技日报;2005年

8 马力;福建杂交鲍成活率提高21%[N];中国渔业报;2011年

9 记者 陈建平 通讯员 孙卫锋;秀屿:渔排上的别样新春[N];福建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邵文杰;鲍鱼育种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宁;温度、盐度对皱纹盘鲍“97”选群生长发育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吴成龙;皱纹盘鲍抗氧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营养调控下表达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付京花;脂溶性维生素对皱纹盘鲍代谢反应和贝壳生物矿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丁鉴锋;皱纹盘鲍溶菌酶及两种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克隆与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李加琦;皱纹盘鲍配套杂交体系的建立、评价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6 王明玲;养殖皱纹盘鲍杂交种对土著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及种间渐渗杂交的遗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吴富村;皱纹盘鲍的遗传育种与养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8 束靖;皱纹盘鲍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亓海刚;皱纹盘鲍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标记开发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10 郑明刚;皱纹盘鲍表达序列标签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春暖;鲍杂交育种技术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2 王圣;皱纹盘鲍内参基因筛选及C型凝集素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杨宝丽;皱纹盘鲍养殖水体及其消化道中细菌动态变化特征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俊元;不同温度条件下皱纹盘鲍幼鲍对低盐胁迫的响应及渗透压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5 王洪旭;酸降解法分析皱纹盘鲍及皮氏蛾螺中多糖的结构与分布[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6 高兴盛;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皱纹盘鲍品质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7 贾艳丽;青岛皱纹盘鲍新品系耐高温性能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5年

8 蒋玉荣;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精子和幼虫低温保存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9 胡冰;皱纹盘鲍剥离后苗种存活性状及1龄苗种越冬存活性状的遗传评估[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10 林思恒;皱纹盘鲍度夏死亡与高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2285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85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