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扬州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及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26 15:00
【摘要】:蚜虫(Aphidoidea)是多食性害虫,由于取食范围广,可取食的植物种类多,所以就会在选择可取食植物种类上产生分化,长期进化后会产生对某一寄主的依赖性和专一性,即寄主专化型。依据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usm Harris)、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等有寄主专化型现象,和新疆、南京、河南等地有报道棉蚜(Aphisgossypii Glover)存在寄主专化型现象,结合扬州地区植被多样,冬季很多观赏植物都会成为棉蚜越冬的场所,春季该害虫又迁移至棉花、黄瓜等第二寄主上进行为害繁殖,因此本论文从棉蚜第二寄主着手,研究扬州地区棉蚜的寄主分化情况,并借助转录组技术测序不同寄主组棉蚜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性,继而寻找与寄主专化型相关的基因,为应用靶向技术防治棉蚜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本论文选取棉花、黄瓜以及西葫芦三种植物作为棉蚜的寄主,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棉蚜在棉花、黄瓜和西葫芦三种寄主上的分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棉花组棉蚜转接至黄瓜上后,只有转接后的第8、9和10天有产仔现象,净增殖率(Ro)显著下降,内禀增长率(rm)为负值,结论为棉花上棉蚜转接至黄瓜上后不能建立种群;黄瓜上棉蚜转接至棉花上后,前五天平均存活率仅39.67%,平均产仔量仅为0.24头/天,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因此,黄瓜上的棉蚜种群也难以在棉花上建立种群;西葫芦上棉蚜转接至其他两种寄主(棉花、黄瓜)上后,前五天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5.31%和91.01%,rm0,R01,与其他两组棉蚜比较差异不显著。研究指出,棉花组与黄瓜组棉蚜互相转接后均不能够正常地建立种群,西葫芦组棉蚜与其他两组棉蚜在寄主上没有分化现象,表明扬州地区棉蚜可以分为棉花型和黄瓜型。2.通过转录组技术测序三种寄主上的棉蚜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基因表达量密度分布中,棉花组棉蚜与黄瓜组棉蚜基因最集中区域的表达量差异性较大,西葫芦组棉蚜位于这两组寄主之间;以棉花组为对照,将差异性基因进行量化处理,发现黄瓜组棉蚜与棉花组棉蚜差异性基因量远远多于西葫芦组棉蚜与棉花组棉蚜的差异性基因量(P0.01、P0.05),这表明黄瓜组棉蚜与棉花组棉蚜的差异性大于西葫芦组棉蚜与棉花组棉蚜的差异性;通过Venn图得出,棉花组与黄瓜组棉蚜有8260个差异性基因,与西葫芦组有1106个差异性基因,黄瓜组与西葫芦组有276个差异性基因,棉花组与黄瓜组差异性基因数量是其与西葫芦组差异性基因数量的7.5倍,是黄瓜组与西葫芦组差异性基因数量的30.0倍;通过与GO数据库比对,发现黄瓜组与棉花组棉蚜差异性基因主要集中在代谢过程、细胞进程、生化进程调节、细胞组分、催化剂活性等模块中。3.基于转录组结果筛选出七种酶系基因组,分别为细胞色素P450、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NADH脱氢酶复合物、热激蛋白HSP60、羧酸酯酶(CarE)以及ABC运转器(ABC transporter)。每个酶系挑选2个基因计14个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发现:除CarEg1基因外,其他13个上下调基因的实时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的结果一致,即以棉花组棉蚜为对照,AchEg1、AchEg2、NADHg1、NADHg2、HSP60g1、CarEg2在黄瓜组棉蚜体内呈现上调,P450g1、P450g2、GSTg1、GSTg2、HSP60g2、ABCg1、ABCg2呈现下调,验证了转录组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从共同的表达结果看出,ABC、GST及P450基因组所选的两个基因表达均是显著的下调,其在棉花组棉蚜体内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黄瓜组棉蚜,AchE和NADH脱氢酶所选的两个基因为显著的上调。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与寄主的长期共存中,这五种酶系(ABC、GST、P450、AchE和NADH)基因表达水平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一方面是棉蚜适应寄主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中,两者相互适应,加剧了棉蚜寄主专化型现象的延伸。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3.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海;;在古巴发现点刻长蠹新的寄主植物[J];植物检疫;1993年05期

2 ;倍蚜的寄主植物选择[J];湖南林业;1994年03期

3 吴承春,王沫;寄主植物对害虫的诱导抗药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4 陈立杰,刘维志,秦博;中国环科线虫的主要寄主植物种类和地域分布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Albert W. Johnson,Brizn Smeeton ,孙希芳;对寄主植物抗虫的分组协作研究1999年报告[J];中国烟草学报;2001年02期

6 侯华民;黄春霞;;寄主植物和温度对东方黏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苏农药;2001年02期

7 梁喜龙;郑殿峰;左豫虎;;病害逆境下寄主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8 史洪中;陈利军;胡孔峰;戴慧堂;周巍;陈世峰;;河南鸡公山白粉菌寄主植物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9 黄保宏;邹运鼎;毕守东;骆鹏飞;王其连;;朝鲜球坚蚧对8种寄主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及其机制[J];植物保护学报;2008年01期

10 郝丽霞;韩永强;廖晓兰;侯茂林;;二化螟与寄主植物间的互作关系[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倩倩;李克斌;尹姣;肖春;曹雅忠;程乘;;不同寄主植物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黎卓维;曾鑫年;黎卓莹;罗建斌;;寄主植物气味对昆虫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曼;姬继超;郭线茹;闫凤鸣;;寄主植物对刺吸式昆虫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A];华中昆虫研究(第七卷)[C];2011年

4 王琛柱;;协同进化:铃夜蛾属昆虫与寄主植物的交互作用[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5 李云寿;罗万春;慕立义;;寄主植物与害虫药剂敏感性的关系[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薛明;王承香;庞云红;;韭菜迟眼蕈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研究[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7 杨廉伟;王华弟;戴以太;陈将赞;丁灵伟;;初夏灰飞虱寄主植物调查简报[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姚明印;周强;刘木华;赵进辉;黎静;;近红外激光对蝗虫与其寄主植物辐照效应初步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昆虫体内共生菌在其适应寄主植物过程中的作用[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10 李得宇;艾鹏鹏;王军;孙淑玲;张民照;张爱环;杜艳丽;;不同寄主植物对桃蛀螟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廖太林;栎树突死病又增新寄主[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记者 罗连军 通讯员 宋晓英;我省完成有害植物普查工作[N];青海日报;2011年

3 范崇霞;草履介防治技术[N];中国花卉报;2006年

4 ;苗圃新种栾树为何死亡[N];中国花卉报;2005年

5 王迪轩;油菜开花期谨防黑斑病[N];农资导报;2014年

6 ;蚱蝉[N];河北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晶;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学特性及对烟粉虱致病作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杰;烟粉虱—寄主植物—双生病毒互作及芥子油苷在三者互作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李双喜;印度檀香与寄主植物间水分和养分利用关系[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李娜;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对寄主植物选择的嗅觉行为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5 宋丽文;两种小蠹虫寄主选择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舒金平;两种寡食性昆虫对非寄主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及产卵行为反应[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艳艳;寄主植物-蚜虫-捕食性瓢虫三营养层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8 张建萍;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适应酸雨胁迫的机理及生态适合度评估[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杨丽梅;在拟南芥—昆虫互作模式系统下综合寄主植物抗性和生物防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高克祥;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irale, Stagonospora sp.与病原菌、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强;亚洲玉米螟在东北地区寄主植物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杨兵;竹黄菌侵染寄主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甜甜;褐飞虱寄主定位的嗅觉感受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苟玉萍;不同寄主对异迟眼蕈蚊生物学参数及体内保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5 经福林;木薯单爪螨寄主选择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6 马文秀;稻黄单胞菌激发非寄主产生过敏性反应的效应蛋白的鉴定[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李黎;肚倍蚜虫寄主植物引诱活性成分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8 陈丽媛;不同寄主植物上天敌对烟粉虱控制作用的分子评估[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9 蒋婷;三种粘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选择和生物学特性[D];广西大学;2017年

10 李莉;朱砂叶螨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中的植物主导因素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6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96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