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胸腺瘤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8-11-28 18:53
【摘要】:目的探讨E-cadherin、β-cateni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与胸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016年东莞市人民医院存档的胸腺瘤手术标本120例,参照胸腺瘤镜下表现、Masaoka临床分期标准、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将其分为无侵袭性和有侵袭性两组,并对两组分别行E-cadherin和β-catenin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及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有侵袭性胸腺瘤55例,无侵袭性胸腺瘤65例,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在无侵袭性和有侵袭性胸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侵袭性和有侵袭性胸腺瘤中,E-cadherin基因表达缺失和β-catenin基因表达扩增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有助于无侵袭性和有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尾-catenin protein and gene and the invasiveness of thymoma. Methods 120 cases of thymoma were collected from 2012 to 2016 in Dongguan people's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ymoma, Masaoka clinical staging standar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imaging data,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oninvasive group and invasive grou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E-cadherin and 尾-catenin antibodies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of E-cadherin and 尾-catenin gen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55 cases of invasive thymoma and 65 cases of non-invasive thymoma.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and 尾-catenin protein in noninvasive thymoma and invasive thymom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In noninvasive thymoma and invasive thymoma,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cadherin gene expression deletion and 尾-catenin gene expression amplification (P0.05). 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E-cadherin and 尾-catenin protein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detect E-cadherin and 尾-catenin genes may be helpful in differentiating noninvasive thymoma from invasive thymoma.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分类号】:R7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建功;张力;;E-Cadherin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张永学,李泉华,梁跃飞,刘振波,焦方磊,张连国,孙俊峰;胸腺瘤外科治疗6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06期

3 王子彤,闫东杰,李世业,许绍发,支修益,张海青;68例胸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中国医刊;2000年09期

4 杨伟,戴建伟;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5例报告及国内文献复习)[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年06期

5 雷海,丁伟峰,任中华,郭焰;15例胸腺瘤的诊疗体会[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郭金成,王长喜,黄方;浸润性胸腺瘤的综合治疗(附22例报告)[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年05期

7 黄明伟 ,夏银献 ,殷文 ,施亚明 ,周志有 ,陈献国;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3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13期

8 田惠民;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J];河北医学;2003年05期

9 苏文中,周福有,耿明飞;胸腺瘤的外科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08期

10 宋宇宏 ,张国平 ,李险波;胸腺瘤46例[J];人民军医;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明伟;;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3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周乃康;田晓东;梁朝阳;柳曦;张涛;;胸腺瘤外科治疗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3 仝铁;;先天性胸腺瘤一例[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常禄;吕长兴;王家明;刘俊;郭金栋;李洪选;方文涛;陈文虎;;不能手术的胸腺瘤放疗或放疗合并化疗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严文远;张朝杰;;侵袭性胸腺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0例胸腺瘤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6 刘瑜;池闯;林超西;程德志;何志锋;;胸腔镜治疗早期胸腺瘤23例分析[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林锋;肖家荣;冉鹏;刘文;袁世璋;张舰;滕寅;王涛;胡晓;林鹏;;胸腺瘤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分析[A];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卢伟雄;温俄罗;高时荣;;全身放射加中药治疗胸腺瘤[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宋世辉;张鹏;商忠良;刘毅梅;张鹏;;胸腺瘤的微创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10 支修益;刘宝东;许庆生;张毅;苏雷;王若天;胡牧;董宗俊;;胸腺瘤的外科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青;胸腺瘤良恶不再难辨[N];文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辛衍忠;MicroRNA-20b通过NFAT信号通路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T细胞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7年

2 袁祖阳;第一部分:外科手术治疗胸腺瘤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食管鳞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和基于Oncomine数据库组织测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3 吴涛;胸腺瘤病理学和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临床诊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刘会宁;胸腺瘤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分析[D];山东大学;2004年

5 许猜;食管癌最新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和临床研究结果分析胸腺瘤复发模式和复发胸腺瘤治疗结果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6 刘鸿程;RNA干扰抑制胸腺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张晖;FOXN1和CXCL13在人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及RNAi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崔飞;胸部肿瘤的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CD133在肺癌干细胞的研究 第二部分:胸腺瘤的表面生长因子受体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9 周韧;WHO-A、B3和C型胸腺上皮性肿瘤遗传变异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关系[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2 程赢;MiR-143靶向PD-L1在电离辐射诱导胸腺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唐培源;下调Wnt4基因后对胸腺瘤细胞凋亡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贺斌;Thy0517细胞系的表面抗原表达、超微结构及遗传学特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元国;细胞低氧培养系统的研制及人胸腺瘤细胞系的建立[D];天津大学;2013年

6 张威;基于细胞形态学特征的胸腺瘤组织学分类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崔文鹏;肋间小切口手术方式切除胸腺瘤的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李松梅;β5t、p63和CD20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路秦龙;胸腺瘤重症肌无力与非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IL-6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10 续国武;TIM-1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63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363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