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转WRKY基因菊花的抗蚜性育种利用

发布时间:2019-03-29 08:43
【摘要】: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原产我国,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观赏和经济价值高。然而,在菊花栽培过程中,蚜虫为害菊花严重,已成为菊花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培育抗蚜性菊花新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以广泛用于栽培且观赏性优良的切花菊品种'草莓菊'为母本和前期已获得的携带逆境诱导转录因子CmWRKY53、CmWRKY33切花菊品种'神马'转化株系以及未转化(野生型)菊花'神马'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通过对3个杂交组合后代的目标基因检测、抗蚜性鉴定和部分观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旨在探索CmWRKYs的有性传递情况及其对F_1代抗蚜性和其他表型的影响,以期获得观赏性状优良且具有较强抗蚜性的切花菊新材料,为菊花抗蚜性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同时为通过结合转基因和常规杂交培育其他抗性菊花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野生型、转CmWRKY53和CmWRKY33的菊花'神马'与野生型菊花'草莓菊'杂交获得30株杂交F_1代植株,鉴定出2份携带CmWRKY53和5份携带CmWRKY33的F_1代植株,初步证实外源WRKY基因是可以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进行传递的。2.蚜虫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携带CmWRKY33的菊花F_1代株系C-1、C-3、C-6、C-9对蚜虫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最高蚜口密度抑制率达30.59%;而携带CmWRKY53的菊花杂交后代B-5、B-7株系增加了蚜虫的敏感性,说明外源基因的传递影响杂交F_1代杂交后代的抗蚜性,且杂交后代株系抗蚜性规律与携带相应CmWRKYs的父本抗蚜性基本一致。3.不同转基因杂交后代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所有杂交后代花部性状基本呈偏母性遗传,且差异不显著,说明转基因菊花杂交后代植株并没有因为外源基因的转入使其在生长发育上受到抑制,仍然能够保持菊体的优良性状。与未转基因杂交后代植株相比,以CmWRKY33转化菊花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在株高、基部茎粗上增大的趋势,表明在自然环境中以转CmWRKY33菊花杂交后代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有更大的进化成功机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思兰;洪艳;;基于花青素苷合成和呈色机理的观赏植物花色改良分子育种[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03期

2 朱丽娜;;城市绿化中观赏园艺植物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年02期

3 肖海燕;刘青林;;百合等球根花卉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年06期

4 苏军;李刚;吴明基;陈子强;宋亚娜;林智敏;;转Osepsps抗草甘膦水稻不同生境适合度及对稻田杂草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年05期

5 郭三堆;王远;孙国清;金石桥;周焘;孟志刚;张锐;;中国转基因棉花研发应用二十年[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17期

6 董佳丽;于晓英;盛桢桢;;木本花卉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17期

7 许莉莉;朱文莹;王海滨;房伟民;滕年军;陈素梅;廖园;陈发棣;;菊属与菊蒿属、亚菊属和芙蓉菊属的属间杂种的育种利用研究[J];园艺学报;2015年03期

8 王德英;丁国栋;赵媛媛;高广磊;于明含;李蒙蒙;;中国珍稀荒漠植物梭梭在半干旱沙地引种适应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9 Clive James;;2014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年01期

10 张瓒;王萃铂;房伟民;陈发棣;蒋甲福;管志勇;陈素梅;;ABA喷施提高菊花抗蚜性及其生理机理[J];植物生理学报;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辉;抗虫转基因对栽培稻和杂草稻适合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2 谢松林;百合(Lilium)远缘杂交与抗立枯病育种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铭;花粉介导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及转基因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何俊平;切花菊蚜虫抗性鉴定与机理探讨及LLA转基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畅;部分菊花品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杜娟;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杨树世代传递间遗传及表达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贾庆利;外源基因在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中的遗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49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449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