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红麻过氧化物酶基因分离、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拟南芥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17 09:23
【摘要】:红麻是一种以收获韧皮纤维为主的经济作物,因其具有纤维产量高,抗逆境生长能力强等特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近年来,随着其韧皮纤维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红麻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高度重视。其韧皮纤维中木质素含量高低是限制其纤维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氧化物酶基因在不同品质的木材中差异表达较为显著。为研究该基因在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红麻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基因的核心片段,利用Tail-PCR技术获得了Peroxidase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Hc PO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c POD基因编码序列长952 bp,编码31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33.9 k D,等电点为4.85。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 CAMBIA1301载体作为骨架载体构建了红麻过氧化物酶基因过表达载体,利用花絮侵染法转化拟南芥。通过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植株体内木质素含量检测后发现,在拟南芥体内过表达红麻POD基因能显著提高拟南芥的木质素含量水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功能和了解红麻木质素合成的分子机制具有意义。
[Abstract]:Kenaf is a kind of cash crop which mainly harvest phloem fiber. It has been planted in most areas of our country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iber yield and strong growth resistance to adversi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ast fiber in textile industry, kenaf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breeders. The lignin content in the phloem fib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limit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ber, and the expression of peroxidase gene in wood with different quality is significant. 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 in kenaf (Hibiscus cannabinus L.) In the process of lignin synthesis, the core fragment of peroxidase (Peroxidase) gene was screened by kenaf transcript database. The full length of Peroxidase gene c DNA, named Hc POD., was obtained by Tail-PCR techniqu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ding sequence of: Hc POD gene was 952 bp, encoding 316 amino acids with a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33.9 KD and an isoelectric point of 4.85.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function of the gene, the p-CAMBIA1301 vector was used as the skeleton vector to construct the over-expression vector of kenaf peroxidase gene, and the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was transformed into Arabidopsis thaliana by the method of floss infection. By detecting the lignin content in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pla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expression of kenaf POD gen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ignin content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the gen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lignin synthesis in kenaf.
【作者单位】: 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2BAB204025)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51050) 农业部麻类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开放课题(201602) 上饶师范学院2014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01055)共同资助
【分类号】:Q943.2;S56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远明,张媛媛,刘均洪;利用苯胺检测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战广琴,李耀亭,黄有凯;对过氧化物酶鉴定实验的改进[J];生物学杂志;2003年02期

3 孙立水;高强;;过氧化物酶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年12期

4 王刊;王菊芳;;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亲水性离子液体中的活性与稳定性研究[J];分子催化;2009年01期

5 王志兵;赵杨;邱志举;赵立冬;邱芳萍;;豆壳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潘家秀;何慕璋;蒋传葵;杨佩娟;;高活性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制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0年05期

7 颜丽英,朱天玑,陈家汉;硫酸厂的空气对植物叶片中过氧化物酶的影响[J];环境科学;1985年02期

8 方林求;;唾液过氧化物酶[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87年06期

9 朱遐;;过氧化物酶作植物细胞培养物生长指示剂[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7期

10 胡嗣基;毛祖芬;;“过氧化物酶的定性反应”实验的改进[J];生物学杂志;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元喜;郑海;;利用双水相萃取方法提取纯化过氧化物酶[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史晓儒;李玉英;张政;王转花;;苦荞麸皮中一种过氧化物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A];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宋永海;汪莉;任春波;刘志国;魏刚;王丽;孙兰兰;朱果逸;李壮;;基于固定在DNA网络膜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新型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刘建忠;王腾利;宋海燕;周少君;计亮年;;改善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的分子工程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丁宝莲;张孝琪;颜季琼;;共价结合于壁的过氧化物酶的调节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6 毛亮;高士祥;;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失活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操小栋;钱静;刘松琴;;大孔二氧化硅泡沫中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化及催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中华;细胞色素c向过氧化物酶结构—功能的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凤;重组ZEN降解酶A4-Prx的纯化、酶学特性和降解产物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贤慧;大黄鱼过氧化物酶Ⅳ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互作蛋白的初步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3 赵芳;基于大豆过氧化物酶标记免疫蛋白芯片研制[D];东南大学;2016年

4 李莉;莴苣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种子萌发中的功能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5 张钰帅;非蛋白型纳米自组装模拟过氧化物酶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6 徐芝勇;大豆过氧化物酶的酶学特性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汪立群;一种新型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的鉴定及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韩凤;番薯过氧化物酶的纯化及其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特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池泉;云南白芸豆过氧化物酶的提取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波;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超滤分离及性质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2459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459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