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8 14:34
【摘要】:为建立以草丁膦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了‘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秀水134’‘Xiushui 134’和‘中花11’‘Zhonghua 11’等3个水稻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别以选择压15.0,10.0和10.0 mg·L~(-1)的草丁膦质量浓度进行了3次选择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发现‘日本晴’‘秀水134’和‘中花11’的愈伤组织转化效率分别是77.9%,67.5%和92.2%,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可以进一步分化成苗。它们的分化率依次是76.1%,44.4%和86.7%;成苗率分别为65.6%,66.7%和30.7%。在以草丁膦作为筛选标记时,首选‘日本晴’作为转化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该体系为以抗除草剂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水稻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基础,获得的抗草丁膦转化植株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rice Oryza sativa, which was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e bar gen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embryonic callus of three rice varieties, such as" Yuza sativa, Nippon ", Xiushui 134 ', Xiusui 134', and 11 '-Zhonghua 11'.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callus was 77.9%, 67.5% and 92.2%, respectively. The yield of the resistant calli was 76.1%, 44.4% and 86.7%,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 of emergence was 65.6%, 66.7% and 30.7%, respectivel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rice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gene function by using the anti-herbicide gene as a screening marker, and is provided with a material for rice breeding.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31401461)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5R412002)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分类号】:S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素华 ,赖钟雄;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制片方法的简化[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6期

2 李尚中,李唯,李胜,秦玉凤,赵晖;小麦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黄宝祥;符树根;;陈山红心杉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J];江西林业科技;2008年06期

4 王梓清;刘爱萍;王家福;;培养条件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保存中生理指标的影响[J];福建果树;2008年02期

5 王梓清;刘爱萍;胡晓媛;王家福;;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离体保存条件的筛选[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6 段艳欣;范净;郭文武;;南丰蜜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其转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08期

7 刁英;吴金平;赵玲玲;胡中立;;莲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8 刘华清,陈容茂;荔枝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持[J];福建果树;1997年04期

9 葛台明,余抗君;小麦Ⅱ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培养特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10 唐巍,欧阳藩,郭仲琛;火炬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枝英;赖钟雄;;荔枝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高频率再生[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郭余龙;李名扬;罗小英;裴炎;;用基因枪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胚性愈伤组织[A];重庆市遗传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孟德尔规律再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赵章杏;;大麦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李卫东;葛会波;魏景芳;张广华;肖建忠;;草莓花药愈伤组织细胞悬浮系的建立[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5 张春荣;黎茵;陈云凤;黄霞;封碧红;黄学林;吴建勇;;苜蓿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TDZ的生理效应[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段艳欣;李鼎立;邓秀新;郭文武;;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褐化与转化[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靳小翠;杨模华;李志辉;张冬林;丁贵杰;;马尾松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8 张颖;柳玉晶;车代弟;;唐菖蒲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观察[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洋;王金刚;龚束芳;樊金萍;车代弟;;唐菖蒲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万婷;;油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丽芳;玉米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曾黎辉;农杆菌介导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导入LEAFY基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珍珠黄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母贵琴;不同基因型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及其克隆能力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3 王照路;不同激素和多胺类物质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倪燕妹;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长期继代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5 丁洁菲;葡萄不同器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梓清;荔枝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黄枝英;荔枝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高频率再生[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8 刘宝贞;培养条件对柑橘胚性愈伤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冯质雷;玉米未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内源激素的关系[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10 山红艳;番茄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特异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11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11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