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温度与水分对洋常春藤皂苷含量的影响及FPS基因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5 07:50
【摘要】:洋常春藤是兼药用、观赏等多功能使用的优质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洋常春藤主要的活性成分就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常春藤皂苷C和α-常春藤皂苷),研究发现三萜类皂苷化合物在抗肿瘤、抑菌、抗氧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试验利用HPLC技术,检测不同温度与土壤水分栽培下洋常春藤叶片中α-常春藤皂苷和常春藤皂苷C含量,分析温度与土壤水分对洋常春藤皂苷类化合物产量的影响,以了解环境因子对洋常春藤中皂苷类化合物的影响,利用相关技术,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药材质量:利用克隆和RT-qPCR技术分析检测FPS基因的相关信息,探索洋常春藤皂苷类化合物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FPS及其与皂苷含量的关系,初步了解洋常春藤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合成的相关基因调控机理,不仅有助于揭示道地药材形成的机制,也将为全面深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途径,从而最终达到人为调控环境因素以保证药材质量的预期目标。本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采用HPLC法,以一年生洋常春藤植株为材料,分别设计4个不同水分水平和4个温度水平来检测土壤水分和温度对洋常春藤植株皂苷类成分(常春藤皂苷C和α-常春藤皂苷)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洋常春藤植株叶片中的皂苷类成分总含量远高于茎中的,而在茎中的常春藤皂苷C含量又远高于α-常春藤皂苷的含量且二者在不同水分和温度水平下动态变化趋势不大;洋常春藤植株中的常春藤皂苷C和α-常春藤皂昔的含量在不同水分和温度水平下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响应趋势,适度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有助常春藤皂苷C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助于α-常春藤皂苷的积累。结论是不同水分和温度水平对洋常春藤皂苷类成分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并与洋常春藤内在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有关。2、采用同源RT-PCR方法,以洋常春藤叶片为材料,克隆获得了洋常春藤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cDNA序列1050 bp,开放阅读框为1026 bp,推测编码342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的核苷酸、氨基酸与同五加科植物有同源性;用在线数据软件进行分析,推测该蛋白可能存在细胞质之中,定位在细胞膜外,蛋白质FP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735.7;该蛋白含有2个天冬氨酸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双子叶植物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洋常春藤的FPS与刺五加、人参、三七、西洋参、辽东id木的FPS亲缘关系最近,这一结果符合传统的分类法规则。3、试验提取了洋常春藤个同器官叶,叶柄,茎和根的RNA,并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其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洋常春藤不同器官中FPS基因的表达量按从大到小依次为茎尖、根、叶柄、叶片和茎。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FPS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也为洋常春藤FPS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6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云;刘谈;王升;唐金富;康利平;郭兰萍;;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J];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02期

2 兰泓;张玉祥;;基因克隆技术及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5年05期

3 孙化鹏;阮琴妹;吴易雄;刘坤;钟晓红;;洋常春藤及其栽培品种的HPLC-UV指纹图谱和质量评价研究[J];中草药;2015年18期

4 崔颖;王秀娟;高山;王国泽;;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13期

5 杜次;李菁;彭清忠;汤鹏;田向荣;;杜仲法尼烯基焦磷酸合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生命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6 唐瑶;陈洋;曹婉鑫;;三萜皂苷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5年02期

7 张铁;彭翠平;王永林;裴学军;季诚;游本刚;李笑然;许琼明;杨世林;刘艳丽;;α-常春藤皂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年02期

8 令狐晨;阿依吐伦·斯马义;;皂苷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06期

9 侯娅;马阳;邹立思;刘训红;巢建国;谷巍;;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01期

10 蒋东;唐银琳;陶晨陈;吴耀生;;绞股蓝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颖;辽东id木三萜皂苷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唐晓敏;水分和盐分处理对甘草药材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宏志;居室园艺植物净化室内空气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2 桑雪雨;适度干旱胁迫调控甘草次级代谢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4年

3 牛云云;三七、西洋参中三萜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梁宝方;预知子提取物活性成分常春藤皂苷元的抗抑郁药理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彦;普通小麦倍半萜合成途径关键基因Tafps的鉴定和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刘宁;人参SQE与DS基因cDNA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7 薛彦斌;三种藤本地被植物抗旱性及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童星;中华常春藤中皂苷类成分和挥发油分离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孟庆辉;4个品种扶芳藤抗旱抗寒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4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14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6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