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

发布时间:2019-07-27 14:10
【摘要】:雄性不育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在生物进化和繁衍过程中,雄性不育往往是一种不利性状,但经过育种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性状创建了“两系”和“三系”的杂交育种方法,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豆属自花授粉作物,杂交过程中需要做去雄处理,极为繁琐,且去雄可能会对柱头造成损伤,又常常出现去雄成功率不高,伪杂种较多的现象,不利于大规模杂交制种,限制了大豆杂种优势的利用。大豆“三系”杂交法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在该过程中,需要利用不育系与对应恢复系进行大规模组合,筛选出强优势组合从而满足产业化制种需要。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利用是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制种的理论基础,但现阶段下强恢复系选育极为繁琐,只能依靠与不育系进行测交进行验证,周期较长。现阶段研究主要围绕玉米、牵牛花、水稻、萝卜等作物恢复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分子机理深入展开,部分恢复基因已经得到克隆。而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育种领域,但有关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及作用机理研究却少有报道。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一以下实验内容:(1)以JLCMS9A×JLR102构建了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回交导入系,通过光学显微镜对JLCMS9A×JLR102的F1子代花粉粒育性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发现F1育性的镜检结果全部表现为半不育。F1自交获得F2育性分离群体,包含可育株90株,半不育株109株,育性分离比接近1;1,符合典型的单基因控制的配子体遗传特点。(2)为提高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的效率和准确性,将育性分离群体划分成两大类,即可育组和半育组。在两个育性池中分别随机抽取DNA试样各20个,等量混成两个育性基因混池,辅以母本不育株提取的基因组DNA构建的不育基因池,以此三个育性基因池为材料进行恢复基因定位初期的引物筛选。(3)使用经典SSR核心引物扩增育性基因池,得到了一个带型表现良好的SSR分子标记BARCSOYSSR-16-1165,该引物标记位点位于大豆第16号染色体上,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据此重新挑选了本实验室的101对SSR引物进行再次筛选,共获得在育性混池间表现出良好多态性的SSR引物6对,分别是BARCSOYSSR-16-1062,BARCSOYSSR-16-1065,BARCSOYSSR-16-1095,BARCSOYSSR-16-1102,BARCSOYSSR-16-1123,BARCSOYSSR-16-1165,用Joinmap 4.1进行遗传图谱构建,显示恢复基因Rf在BARCSOYSSR-16-1065和BARCSOYSSR-16-1095之间,与SSR标记BARCSOYSSR-16-1062,BARCSOYSSR-16-1065,BARCSOYSSR-16-1095,BARCSOYSSR-16-1102,BARCSOYSSR-16-1123,BARCSOYSSR-16-1165的遗传距离分别是6.1cM,2.3cM,1.3cM,3.1cM,3.3cM和5.4cM。(4)本次定位区间内共存在8个编码PPR蛋白的基因,这些基因符合恢复基因结构特征,且这8个PPR开放阅读框在第16号染色体上呈聚集排列,推测可能是恢复基因Rf的候选基因,但本次实验尚未对这8个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瑞丰;夏胜平;陈立云;;水稻野败型恢复系恢复基因的遗传及等位性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2 雷捷成;游年顺;;水稻微效恢复基因排除方法及效果[J];福建稻麦科技;1988年02期

3 雷捷成,游年顺;水稻微效恢复基因排除方法及效果[J];杂交水稻;1989年03期

4 滕利生,申宗坦;水稻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分析[J];作物学报;1996年02期

5 王玉平,李仕贵,曹罡,马玉清;D型杂交稻恢复系主效恢复基因的剖分与遗传效应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5年05期

6 富昊伟;李友发;马兴华;舒庆尧;;“三系”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表现型研究[J];作物研究;2010年01期

7 章旺根,申宗坦;水稻品种育性恢复基因的分析[J];作物学报;1987年02期

8 李广贤;姚方印;庄杰云;侯恒军;姜明松;;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06年03期

9 富昊伟;李友发;马兴华;;微效恢复基因非数量性状的一个实例[J];农业科技通讯;2010年03期

10 董彦君,石守,董文其;水稻胞质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耀光;刘振兰;陈乐天;吴豪;郭晶心;徐虹;张群宇;;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离与分子机理[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与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尤春源;聂新辉;吕军;雷江荣;冯国礼;;三套不同来源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学群;徐鑫;胡俊;黄靖宇;谭艳平;李绍清;朱英国;;红莲型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两个恢复基因的遗传与精细定位[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张宝玺;王立浩;黄三文;郭家珍;杨桂梅;堵玫珍;;利用辣椒DH群体构建分子遗传图谱及CMS恢复基因的QTL分析[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杨雪;朱英国团队揭开水稻恢复基因之谜[N];湖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学群;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候选基因的筛选与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D];武汉大学;2004年

2 文建成;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回复株的遗传分析[D];云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侯思宇;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及GhPG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郑瑞丰;水稻广谱广亲恢种质R228的应用基础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何光华;水稻杂种优势及其相关特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利彩;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候选区域基因SSCP标记开发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丹;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孙慧慧;小麦BNS雄性不育的恢复特性调查和恢复基因QTLs初步定位[D];河南科技学院;2016年

4 王鹏年;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5 曹罡;D型杂交水稻恢复系主效恢复基因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6 马东钦;小麦K型恢复系恢复基因近等位基因系的构建及其效应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胡婧姝;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遗传作图的统计方法[D];湖北大学;2014年

8 张洪;油菜Nsa CMS候选恢复基因克隆及转基因功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张少恒;油菜萝卜质不育新恢复材料鉴定及恢复基因的传递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李志宽;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4的分子标记与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20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20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c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