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铜、镉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过表达分析
【图文】:
中的金属离子吸附在细胞壁、胞外聚合物和细胞膜上(如图1.1 所示)。例如,Valls 报道[42],荧光假单胞菌对 Cd2+吸附主要是细胞壁发挥作用,细胞质和胞外聚合物对 Cd2+的吸附作用较小。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铜、镉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过表达分析3.1 菌株形态特征菌株 L1 可在 pH 2.0 的 9K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培养基由无色变为棕色,呈红棕色,随着时间的延长,培养基中的部分 Fe2+被氧化为 Fe3+并产生了黄矾,培养基变浑浊,产生部分沉淀。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 L1 菌体染色后呈色,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图 2.1A)。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菌株表面光滑,两圆,呈短杆状,长约 1.2-1.5 μm,宽约 0.3-0.4 μm,属于杆状菌(如图 2.1B此推测该菌株为化能自养型的嗜酸杆菌。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3;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雅芹,张德远,吴依陶;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金属铜的加工[J];微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2 孙先锋,郭爱莲,朱宏莉,张志杰;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袁欣,袁楚雄,钟康年,魏以和;非金属矿物的微生物加工技术研究(Ⅰ)──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生长规律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0年03期
4 秦煜民,张锦瑞;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J];黄金;2001年03期
5 田克立,林建群,张长铠,颜望明;氧化亚铁硫杆菌铁氧化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1期
6 邸进申,赵新巧,耿冰;氧化亚铁硫杆菌分离复壮及固定化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3年04期
7 姚静;徐文静;李红玉;;氧化亚铁硫杆菌驯化菌株的铜离子运输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12期
8 郑宇,邸进申,刘艳华,李英杰,胡滨;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过程中沉淀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5年02期
9 蒋磊;周怀阳;彭晓彤;;广东云浮硫铁矿山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生长规律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艳锦;郑正;周培国;钟云;彭晓成;;不同培养基中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及沉淀研究[J];生物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东平;吴清杭;周伶俐;;氧化亚铁硫杆菌发酵的研究[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娟;;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九仗沟金矿的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3 张哲;党志;易筱筠;;缓释抑菌剂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抑制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李元虎;赵素合;王雅琴;;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废轮胎胎面胶粉的脱硫再生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徐绍霞;向海;陈宁;;海藻酸钙包埋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6 吴学玲;张真真;刘莉莉;邓凡凡;;重金属离子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活性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朱艳彬;时启立;杨钱华;夏露;柳建设;;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8 熊慧欣;郭荣;;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下四方纤铁矿的生物矿化形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姚英杰;张永奎;宋航;卢涛;;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磷矿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10 高顺枝;罗兴章;聂耳;赵国华;郑正;陈广银;冯景伟;;氧化亚铁硫杆菌浸铜研究及其胞外多聚物在浸铜中的作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钱林;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铁硫簇生物合成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2 刘玮;具有高的亚铁氧化活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基因工程菌构建[D];山东大学;2010年
3 南文滨;氧化亚铁硫杆菌密度感应系统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燕飞;源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的特征、结构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贺治国;氧化亚铁硫杆菌遗传多样性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王玉建;固定化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化学两级反应器系统处理硫化氢[D];兰州大学;2010年
7 冷非凡;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对无机砷化合物抗性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张成桂;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适应与活化元素硫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清伟;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铜、镉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过表达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2 唐家彬;高效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筛选及脱除SO_2工艺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3 邓蓉;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混合菌的浸钒特性及机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余志波;嗜酸铁/硫氧化菌在生物浸铀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5 张鹏华;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氟抗性基因crcB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6 曾子宁;高硫含钒石煤中钒的生物强化浸出[D];湘潭大学;2016年
7 剡倩;重离子辐照诱变选育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7年
8 魏燕;基于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蛋白组学研究砷及金属相关蛋白的代谢重建[D];兰州大学;2017年
9 谢明;9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分子多样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张赫;氧化亚铁硫杆菌脱除二氧化硫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6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5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