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西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抗晚疫病性评价及致病疫霉菌候选核心RXLR效应基因的鉴定

发布时间:2020-03-18 10:25
【摘要】: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曾引发1840年代的“爱尔兰大饥馑”。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策略,但致病疫霉菌频繁变异进而克服品种抗病性,导致晚疫病的周期性爆发和流行,因此被称为“抗病基因毁灭者”(Resistance gene destroyer)。我国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的马铃薯饱受晚疫病危害,在我国大力倡导化学药剂减量增效的背景下,如何快速开发抗病品种和高效、持久地使用它们成为晚疫病防控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我们不清楚国内马铃薯主栽品种在西北地区的田间抗病表现,对这些品种在基因水平的抗病遗传背景更缺乏系统的了解,严重阻碍了马铃薯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推广应用,增加了晚疫病爆发流行的风险。因此,我们对101个马铃薯主栽品种和新育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并以已知致病疫霉无毒基因为工具分析了20个品种中对应抗病基因的组成。此外,靶向保守RXLR效应基因的马铃薯抗病基因其抗性持久的潜力更大,因此鉴定保守RXLR效应基因将为寻找持久抗病基因奠定基础。为鉴定致病疫霉菌侵染早期高表达的保守RXLR效应基因,我们挑选出6个遗传多样性较高的菌株,制备了12小时的叶部侵染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从测序数据中鉴定到一批序列保守的核心RXLR效应基因,并对部分候选在本氏烟和马铃薯上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田间抗病性鉴定发现19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表现高抗,大部分品种表现中抗到高感。以10个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为工具,分析了20个马铃薯品种的抗病基因组成,发现各品种抗病基因数目和组成不同,含有0到10个与无毒基因对应的抗病基因,平均每个品种含有5个。在强毒性菌株为流行群体的前提下,供试品种抗病基因数目和病情指数(AUDPC)间呈显著负相关(R=0.70**,p0.05),表明聚合抗病基因越多的品种田间抗病表现越好。2.采用Illumin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从6个菌株侵染的马铃薯叶片样品中得到46G数据,其中2,337,987条(1%)序列(reads)属于致病疫霉菌。经基因拼接后从6个菌株中检测到11,911个表达的基因,平均每个菌株中检测到7,000个基因;其中包括245个表达的RXLR效应基因,平均每个菌株中检测到160个。表达特征分析发现,RXLR效应基因的整体表达水平比转录组整体水平高2-3倍,说明在侵染早期阶段有大量的RXLR效应基因高度上调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在128个效应基因中共检测到468个单碱基(SNP)变异,其中同义替换183个,非同义替换266个,表明效应基因承受正向选择压力,多态性水平高。基于序列保守且侵染早期阶段高表达的原则,我们鉴定到23个候选核心效应基因。经序列比对分析,最终将它们划分为18个候选的核心RXLR效应因子(Core RXLR effector,CRE)。选取其中9个CRE进行毒性测试,发现它们均可促进致病疫霉菌的侵染。选取4个CRE在本氏烟和马铃薯叶片瞬时表达,初步功能分析发现它们均抑制由BAX、INF1、NIP、Avh241和Avh238引发的PTI和ETI反应。表明这些效应基因在侵染早期通过抑制植物防卫反应而发挥毒性作用。
【图文】:

卵菌,脂类,性孢子


构 无隔膜、多核管状菌丝 单细胞或有隔单核或多核菌丝性 二倍体,配子为短暂的单倍体期 典型的为单倍体,有性世代为二大小 50-250Mb 10-40Mb胞壁多纤维素 几丁质 常无色素 非常普遍生代谢较少报道 较普遍素 非肽,脂类 小肽或脂肽类性孢子 非干燥状态,单细胞孢子囊 干燥状态,单细胞或多细胞分生性孢子 非常普遍,双鞭毛游动孢子 不常见,仅见于壶菌,单鞭毛子 卵孢子,常形成于特化菌丝的末端 许多类型,,常大量形成,被复杂物包裹要能量Mycolaminarin 和脂类,也可能利用多磷酸盐糖原和海藻糖,还有糖醇和脂类

细胞类型,侵染循环,游动孢子,霉菌


病疫霉菌形态学研究霉菌整个生活史中共有 11 种细胞类型(cell type)(图 1-2),这生命周期各阶段,例如有性和无性繁殖、游动孢子萌发和侵染、这些细胞类型包括:游动孢子(zoospore)、休止孢(cyst)、ing cyst)、带吸器的萌发休止孢(germinated cyst with appressoriu泡的休止孢(germinated cyst with appressorium and infection vem)、孢子囊(sporangium)、菌丝(hyphae)、雄器(antheridiu)和卵孢子(oospore)(Nowicki et al. 2011)。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海天;万安琪;赵Pr;冯丽娜;朱杰华;蒋继志;;2013-2014年北方5省(区)致病疫霉抗药性监测及交配型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6年01期

2 D.Andrivon ,袁军海;土壤中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疫霉的生物学、生态学和流行学[J];张家口农专学报;1997年02期

3 宋俊丽;朱杰华;杨志辉;王春一;;宁夏固原致病疫霉群体结构特征[J];植物保护学报;2012年05期

4 朱桂宁,黄福新,秦碧霞,刘志明,蔡健和;致病疫霉的分离培养和单孢纯化方法[J];中国蔬菜;2003年06期

5 吴婧莲;杨志辉;秦宇轩;朱杰华;韩彦卿;刘蕊;董立新;;河北省番茄上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群体结构的分析[J];菌物学报;2010年04期

6 杨宇红,冯兰香,谢丙炎,冯东昕;致病疫霉对苯酰胺类杀菌剂抗性研究概述[J];中国蔬菜;2002年01期

7 赵志坚,李先平,李成云,隋启君,Rebecca J.Nelson,J.Soledad Gamboa;致病疫霉线粒体DNA单倍型的分子鉴别[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蒋继志;李莎;王会仙;;3株致病疫霉拮抗放线菌复合发酵及其抑制机理[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田荟遥;蒋继志;李成斌;申芬;侯宁;;中国东北地区马铃薯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8年03期

10 朱桂宁,黄福新;几种选择性培养基对致病疫霉和烟草疫霉分离及培养比较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海菊;刘卫;李河;张扩伟;;致病疫霉在番茄和辣椒上的致病性差异研究[A];2005中国植病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北海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吕新;兰成忠;李本金;赵建;邱荣洲;陈庆河;翁启勇;;福建省不同地区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汪晓雯;国立耘;;逆境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单菌株发生有性生殖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巫燕;国立耘;;杀菌剂甲霜灵对致病疫霉无性后代变异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5 巫燕;国立耘;;杀菌剂甲霜灵对致病疫霉无性后代变异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潘永刚;刘颖超;邢继红;瓮巧云;董金皋;;拟南芥防御酶类在致病疫霉抗性机制中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谢家慧;沈林林;姜艳坤;王甜;詹家绥;;2016年福建福清致病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SSR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8 兰成忠;李本金;王前涛;陈庆河;翁启勇;;致病疫霉菌抗甲霜灵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毕朝位;马金成;车兴壁;王中康;;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甲霜灵抗性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齐淑华;周夫辰;赵梅素;刘玉升;袁会珠;;20%丁吡吗啉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防效的初步研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尹军良;西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抗晚疫病性评价及致病疫霉菌候选核心RXLR效应基因的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赵冬梅;致病疫霉NPP1-like和PcF/SCR-like基因家族系统发育及致坏死功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3 吴艳清;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及拮抗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D];河北大学;2012年

4 孙全喜;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及其在作物中的异源合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景滨;番茄Sp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宁;α1性激素诱导致病疫霉有性生殖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两个差异蛋白功能的初步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2 丁一秀;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粘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致病疫霉活性的初步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3 黄蛤目;致病疫霉菌群体演化动态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吕新;福建省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磊;东北地区和河北省致病疫霉SSR基因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6 陈晓梅;马铃薯致病疫霉生理小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7 李海娟;我国西北部分地区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Avr3α的遗传变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兰成忠;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无毒基因AVR3a序列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杨永梅;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土壤放线菌分离鉴定及拮抗马铃薯两种主要病原菌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10 孙美红;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马铃薯致病疫霉中六个DGAT基因的功能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88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88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