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矮秆基因JB016定位
【图文】:
第二章 普通小麦品种陕农 33 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 13程度,与陕农 33 相比都有极显著的矮化(图 2-1,表 2-1)。对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可以发现矮秆突变体在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这两个重要的性状上比野生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千粒重统计中可以看到 13 个矮秆突变体较陕农 33 均减少,其中 11 个材料有极显著减少;单株产量统计中有 6 个矮秆突变体较陕农 33 增加,,其中只有 J79 一个材料达到极显著水平,7 个材料较陕农 33 减少,其中 4 个材料极显著减少(表 2-1)。通过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矮秆材料较陕农 33 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或降低,表明矮秆突变的同时也连锁了一些不良的农艺性状,我们可以从中选择综合农艺性状相对较好的矮秆材料如 D20、I49、J79 和 A96,进一步在育种中作为中间材料进行利用。
a、b:陕农 33 穗下节横切、纵切;c、d:矮秆突变体材料 D20 穗下节横切、纵切;e、f:矮秆突变体材料 I49 穗下节横切、纵切;SV:小维管束;BV:大维管束。a、b: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of the peduncle of Shaannong 33;c、d:Transverse andlongitudinal sections of the peduncle of dwarf mutant D20;e、f: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of thepeduncle of dwarf mutant I49;SV: small vessels; BV: large vessels.图 2-2 突变体材料和陕农 33 穗下节横切、纵切观察Fig. 2-2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of the peduncle of dwarf mutants and Shaannong 33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倩倩;赵秋实;蒋宏宝;耿皆飞;刘录祥;张晓燕;谢彦周;王成社;;小麦白斑突变体I30的特征特性及遗传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7年07期
2 卢媛;崔超凡;胡平;陈佩度;沈雪芳;韩晴;王义发;邢莉萍;曹爱忠;;矮秆基因Rht_NM9在小麦株高建成中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7年09期
3 张祥池;郝燕冉;魏凡;张志锋;魏佳佳;付帅;安浩军;王睿辉;;小麦矮秆突变体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4 李晓;郭会君;闫智慧;赵世荣;赵林姝;古佳玉;谢永盾;刘录祥;;EMS诱发小麦京411突变群体构建及Wx-A1基因突变体鉴定[J];核农学报;2016年11期
5 曹丽;钱鹏;张紫晋;粟永英;陈杰明;刘汉梅;杜小刚;陈洋尔;张怀渝;;航天搭载小麦矮秆突变体DMR88-1矮化效应分析[J];核农学报;2015年11期
6 杨秋平;杨阳;王鑫;马莹雪;张明;王洪刚;;小麦矮秆种质山农11069-5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01期
7 李明飞;谢彦周;刘录祥;王超杰;许喜堂;邹淑芳;黄树伟;贺小弟;王成社;;叠氮化钠诱变普通小麦陕农33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初步评估[J];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01期
8 张纪元;张平平;姚金保;杨丹;杨学明;马鸿翔;;以EMS诱变创制软质小麦宁麦9号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突变体[J];作物学报;2014年09期
9 孙树贵;李艳丽;鲁敏;张军;王秀娟;武军;赵继新;杨群慧;刘淑会;陈新宏;;67份美国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13年06期
10 唐娜;李博;闵红;胡银岗;;分子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在我国小麦中的分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科;中国小麦矮秆基因和春化基因分布及小麦品质相关性状多重PCR体系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宁利园;中国小麦农家品种红曹麦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标记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康苏花;小麦矮秆基因的SSR定位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5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4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