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结球甘蓝YL-1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花色基因BolC.cpc-1的功能验证

发布时间:2020-05-17 21:40
【摘要】: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七个变种之一,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农杆菌介导的甘蓝遗传转化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仍是困扰其转化的关键。花色是植物的重要性状,既可作为视觉信号吸引昆虫为其进行授粉,又能保护植物不受伤害。自然界中甘蓝类作物的花色一般为黄色,且花瓣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为类胡萝卜素。先前已经完成了对甘蓝花色基因BolC.cpc-1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为了验证该基因的功能,本研究构建花色基因BolC.cpc-1的过表达载体pBWA(V)BS-BolC.cpc-1,同时以黄花结球甘蓝自交系YL-1为材料,建立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对YL-1进行遗传转化,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型观察及BolC.cpc-1基因RT-PCR表达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了花色基因BolC.cpc-1的过表达载体pBWA(V)BS-BolC.cpc-1。根据已克隆的候选基因BolC.cpc-1序列设计引物,以反转录产物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全长为1791 bp的CDS序列。利用内切酶Eco31I对凝胶回收产物和载体进行酶切后,利用一步法同源克隆试剂盒将目的片段连接到空载质粒,获得重组载体pBWA(V)BS-BolC.cpc-1。(2)筛选出高效转化受体材料YL-1,并建立了其转化体系。以四份结球甘蓝自交系下胚轴和具柄子叶为材料,研究基因型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发现YL-1为最优转化材料。进一步以结球甘蓝自交系YL-1下胚轴和具柄子叶为试材,研究外植体类型、光照强度、苗龄、除草剂浓度、农杆菌侵染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以及共培养温度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YL-1的具柄子叶和下胚轴再生能力无显著差异,均可以用于遗传转化;光照强度为4000 lx时最有利于YL-1不定芽再生;苗龄5 d时,YL-1下胚轴和具柄子叶的分化再生能力最强;除草剂Baster浓度为8 mg·L~(-1)时,YL-1两种类型的外植体均完全停止分化甚至死亡,因而将该浓度作为最低筛选浓度;农杆菌浓度OD_(600)=0.3时对YL-1侵染8 min,除草剂抗性芽再生频率最高;乙酰丁香酮对YL-1遗传转化的影响作用不大,浓度过高甚至会降低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农杆菌侵染过后将外植体置于共培养温度为25℃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再生频率。(3)获得转化BolC.cpc-1基因的植株,并进行了PCR验证。利用构建的过表达载体,基于已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对结球甘蓝YL-1进行遗传转化,目前共获得47株抗性苗。以载体特异性引物Pboc-1及除草剂标记Bar-2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12株抗性苗为PCR阳性,初步表明该基因已经整合进受体基因组中,转化率达到2.18%。(4)转过表达载体植株的花色由黄变白,验证了BolC.cpc-1基因在花色变异中的功能。花期观察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发现花瓣颜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浅,其中一株为完全白色。对转基因阳性植株、受体材料、白花亲本材料花瓣中BolC.cpc-1基因表达情况进行RT-PCR分析,结果显示:BolC.cpc-1在受体材料中不表达,在YF-2中表达量与11-192相近,其余转基因阳性植株中,花色越浅,该基因的表达量越高。由此推测,BolC.cpc-1基因参与调控结球甘蓝花瓣中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使得甘蓝花色由黄色转变为白色。
【图文】:

基因,重组质粒,结构示意图


olC.cpc-1 基因 cDNA 的1 Cloning of BolC.cpc-1 g酶切验证(V)BS-ccdb 并转化到大,获得与重组质粒中大,出现符合预期的 21未列出),表明重组载结构示意图如图 4.3。

酶切图,重组质粒,大肠杆菌,阳性克隆


产物过夜培养后随机挑取单克隆摇菌检测,,获得与重组质粒中大小(2098 bp)一致的条带(图4.2a)。抽提质粒进行酶切验证,出现符合预期的 2161 bp 条带(图 4.2b),回收测序结果与 cDNA 序列一致(数据未列出),表明重组载体已构建成功,命名为pBWA(V)BS-BolC.cpc-1。载体结构示意图如图 4.3。200010001791bpM 1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昌路;张瑶;朱玲;张锐;;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生物测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10期

2 孙华军;李国瑞;陈永胜;黄凤兰;李跃;邢超;赵永;陈晓凤;包长春;张智勇;;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24期

3 朱运钦;曾文芳;鲁振华;牛良;崔国朝;王志强;;‘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类胡萝卜素代谢和基因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5年04期

4 杨冲;张扬勇;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庄木;孙培田;;甘蓝叶色黄化突变体YL-1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叶绿体的超微结构[J];园艺学报;2014年06期

5 许波;张伟强;冯晓曦;王成业;张海申;许海涛;王友华;张今瀚;;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4年01期

6 郭新梅;车昕明;裴玉贺;宋希云;;乙酰丁香酮对不同糯玉米受体系统遗传转化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年03期

7 魏强;李鲁华;王春艳;付永平;马建;曲静;王丕武;;大豆凝集素le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的研究[J];大豆科学;2013年03期

8 徐玲玲;丁朵朵;陶贵荣;党悦方;郭斌;;不同光照强度和光质对铁线莲品种繁星(Clematis‘nelly moser’)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3年06期

9 周权男;谢黎黎;黄天带;华玉伟;孙爱花;黄华孙;;温度和pH对农杆菌介导转化橡胶树悬浮细胞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王婷婷;王丹丹;Rahman LaibiChelab;康丹;游腾飞;眭安平;杨星勇;;RNA干扰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豹;甘蓝型油菜导入系构建、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和白花基因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戴希刚;羽衣甘蓝DH系的建立与利用及子叶、下胚轴再生与遗传转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国裕;甘蓝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结球甘蓝离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FOC1基因植株的获得[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2 韩风庆;甘蓝花瓣黄色基因BolC.cpc-1的定位及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3 刘丁源;利用多重gRNA介导的CRISPR/Cas技术对拟南芥IAA2和小立碗藓LrgB基因编辑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陈玉娟;甘蓝OguCMS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5 徐茜;甘蓝型油菜抗草甘膦基因遗传转化及其抗性鉴定[D];浙江大学;2014年

6 欧婷;基于抗草甘膦基因的棉花茎尖农杆菌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王肖红;耐盐基因StP5CS转化结球甘蓝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贵;结球甘蓝的离体再生以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文玲;农杆菌介导的抗寒基因转化羽衣甘蓝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赵秀枢;农杆菌介导单、双价抗虫基因Bt、Bt-pinⅡ基因对观赏羽衣甘蓝的遗传转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9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69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