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氨酸蛋白酶编码基因prtP对副干酪乳杆菌黏附特性的影响
【图文】:
S?7℃、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8h。待细胞完全贴壁,以无菌PBS洗涤2次,每孔加入1ml浓度为1×108CFU/ml的乳酸菌悬液,孵育1~2h。以镜检法和涂布平板法评价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及其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L.p△prtP对3种细胞的黏附性。2结果与分析2.1突变株L.pΔprtP的鉴定根据GenBank公布的副干酪乳杆菌的基因序列,分析启动子和开放性阅读框,结果显示基因prtP拥有独立的单个开放阅读框,含有7820个碱基对。插入氯霉素突变后,以突变副干酪乳杆菌为模板,用引物PS/PA进行PCR鉴定,得到1175bp的片段(图1),与预期结果一致,证实得到的菌株为副干酪乳杆菌突变株。图1副干酪乳杆菌突变株(L.p△prtP)的prtP基因片段PCR扩增Fig.1PCRamplificationofprtPgenefragmentinthemutantstrainofLactobacillusparacasei(L.pΔprtP)2.2副干酪乳杆菌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与亲本株的表面结构差异在透射电镜下,副干酪乳杆菌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L.pΔprtP)与其亲本株的表面结构无明显差异,细胞表面的黑斑状阴影可能是被吸附到表面的杂质(图2)。刘昭等:丝氨酸蛋白酶编码基因prtP对副干酪乳杆菌黏附特性的影响685
A: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B:副干酪乳杆菌突变株。图2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及其突变株(L.pΔprtP)电镜图Fig.2ElectronmicroscopicimagesofL.paracaseiparentalstrainandL.paracaseimutantstrain(L.pΔprtP)2.3副干酪乳杆菌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的生长曲线副干酪乳杆菌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的生长曲线与其亲本株类似,都经历了适应期、对数期和平台期,但突变株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亲本株(图3)。在MRS培养基中,从第4h开始两菌株的生长速度出现差异,亲本株在第11h时生长速度接近稳定,而突变株此时仍在对数期,直到第16h时才开始稳定。图3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和突变株的生长曲线Fig.3ThegrowthcurveforL.paracaseiparentalstrainandmutantstrain2.4副干酪乳杆菌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的表面疏水性由图4可以看出,副干酪乳杆菌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与亲本株的表面疏水性差异很大,亲本株的疏水性达到85.5%,而突变株仅为35.6%,差异显著(P<0.01)。在试管中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菌液澄清透明,突变株菌液明显浑浊。2.5副干酪乳杆菌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的自聚合能力副干酪乳杆菌突变株与亲本株的自聚合能力差**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图4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和突变株的表面疏水性Fig.4ThesurfacehydrophobicpropertyofL.paracaseipa-rentalstrainandmutantstrain异极显著(P<0.01),分别为16.9%、33.1%(图5)。在MRS培养基中,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聚集明显,,而突变株菌液比较清澈,聚集较少。**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图5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和突变株的自聚合能力Fig.5TheautoaggregationofL.paracaseiparentalstrainandmutantstrain2.6副干酪乳杆菌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抑菌能力采用打孔法测定副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海霁;雷虹;张铁丹;周东坡;平文祥;;副干酪乳杆菌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6期
2 邵伟;熊泽;胡滨;;几种保护剂对干酪乳杆菌代田株保护作用的比较[J];中国酿造;2006年12期
3 徐义刚;崔丽春;赵丽丽;唐丽杰;夏春丽;李一经;;重组干酪乳杆菌在模拟消化环境中生存性能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6期
4 王震;许丽娟;刘标;陈薇;贺月林;;培养条件对干酪乳杆菌生长及降氨能力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5 卜永士,郭本恒;一株干酪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6 乌日娜;张和平;孟和;包秋华;陈霞;武俊瑞;;干酪乳杆菌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优化及图谱建立[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7 高微娟;张富新;魏怡;吴月红;陈伟;;干酪乳杆菌对羊奶酸奶发酵特性及品质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俊,周光宏,徐幸莲,黄明;干酪乳杆菌蛋白酶纯化与动力学性质[J];江苏农业学报;2004年02期
9 谭君;侯喜林;余丽芸;李剑华;王桂华;曹宁;;重组干酪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周方方;吴正钧;郭本恒;;干酪乳杆菌LC2W抗菌物质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玉华;裴晓林;李岩;冯雁;;干酪乳杆菌的基因组改组及L-乳酸发酵工艺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欢;高世伟;徐龙权;刘滢;张丽莉;赵萧萧;王际辉;;干酪乳杆菌固定化对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王科岩;干酪乳杆菌自主研发填国家空白[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2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曹瑞博 汪建明;干酪乳杆菌功能性研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鲍志宁;干酪乳杆菌GBHM-21鉴定、中试制备及发酵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正军;干酪乳杆菌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邵玉宇;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吴重德;干酪乳杆菌抵御酸胁迫的生理机制解析[D];江南大学;2012年
5 艾连中;干酪乳杆菌LC2W胞外多糖制备、功能及结构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6 郭春锋;人源性益生菌降胆固醇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乌日娜;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蛋白质组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业霞;干酪乳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异源蛋白的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妍妍;体外评价副干酪乳杆菌NCU622的益生性能[D];南昌大学;2015年
3 丁海梅;干酪乳杆菌在老白干香型白酒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4 吴燕利;干酪乳杆菌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制剂的功能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周涛;产胞外多糖干酪乳杆菌的筛选鉴定及galU基因克隆与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马迎涛;微生态制剂副干酪乳杆菌素分离及理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郭志侯;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α-β_2-ε-β_1毒素的重组干酪乳杆菌的安全性评价及免疫效果的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齐宇;干酪乳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炎模型鼠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9 伊淑帅;干酪乳杆菌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肉雏鸡生长性能及主要免疫机能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10 李阳;壳寡糖和干酪乳杆菌对肉鸡肉品质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692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9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