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赭曲霉培养基筛选及AopacC基因对生长和产毒调控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5:02

  本文关键词:赭曲霉培养基筛选及AopacC基因对生长和产毒调控的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青霉属和曲霉属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分布在粮食、水果、饲料、咖啡和动物性副产品中,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B类潜在致癌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有效防控农产品OTA污染的关键是解析OTA合成途径及其合成调控机理。Pac C作为p H调控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调控毒素合成,但目前对赭曲霉中Pac C的功能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赭曲霉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和Aopac C基因在赭曲霉p H应答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赭曲霉在不同培养基上产毒差异较大:固体培养基中,赭曲霉在YES培养基上产毒量较高且菌丝发达,OTA达到36.09 ng/mm2培养基,可以用YES培养基来进行赭曲霉生理特性的研究;天然培养基中,OTA产量最高的是玉米渣培养基,OTA产量达到251.67μg/g,可以用来进行OTA毒理和产毒规律等研究;赭曲霉在液体培养基中的产毒十分微弱且只在YES培养基中产毒,OTA产量仅为15.39ppb。此外,研究发现固体培养基上OTA的提取宜采用方便快捷、回收率高的甲醇直接提取法,而在液体中OTA的提取宜选用氯仿萃取法。(2)本研究运用同源重组原理和PEG诱导的方法对赭曲霉Aopac C基因进行敲除:通过PCR扩增获得Aopac C上下游片段和潮霉素片段,采用巢式PCR对三个片段进行融合,将融合目的片段转入赭曲霉原生质体中,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成功获得赭曲霉3个转化子,经PCR鉴定均为非异位Aopac C突变体,分别命名为:"緼opac C22-1、"緼opac C-3、"緼opac C-5。(3)对Aopac C进行功能分析时发现,"緼opac C与野生型相比,生长缓慢,OTA合成量减少,致病性显著降低,并且呈现出p H依赖性。研究赭曲霉中全局调控基因和基因簇内基因的表达情况时发现,与野生型对比,突变体中的OTA合成簇中的关键基因(Aopks,Aobzip,Aohalogenase)的表达都显著下调,但是全局调控基因的表达在不同p H下表现出差异性,推测Aopac C是通过调控OT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对OTA的调控。此外,本文研究了p H对赭曲霉生长及代谢的影响:p H对赭曲霉孢子产量和菌丝形态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生长、产毒和基因表达都具有调控作用,在p H6条件下赭曲霉生长和产毒均达到最大。
【关键词】:赭曲霉 赭曲霉毒素A 培养条件 PacC 转录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20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1.1 赭曲霉毒素A研究概述11-13
  • 1.1.1 OTA污染及危害11-12
  • 1.1.2 OTA的产生条件及防治12-13
  • 1.2 p H对微生物的影响13-17
  • 1.2.1 p H对微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13-14
  • 1.2.2 p H调控通路14-17
  • 1.3 Pac C的研究进展17-26
  • 1.3.1 Pac C的发现与特性17-18
  • 1.3.2 Pac C的结构与三种形式18-21
  • 1.3.3 Pac C的功能21-26
  • 1.4 本研究内容及意义26-28
  • 第二章 赭曲霉培养基的选择及OTA提取方法的探究28-38
  • 2.1 引言28
  •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28-30
  • 2.2.1 试验菌株28
  • 2.2.2 培养基28-29
  • 2.2.3 主要试剂29
  • 2.2.4 仪器与设备29-30
  • 2.3 试验方法30-32
  • 2.3.1 赭曲霉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和产毒30-31
  • 2.3.2 培养基p H的选择31
  • 2.3.3 OTA的提取与检测31-32
  • 2.4 结果与讨论32-37
  • 2.4.1 赭曲霉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和产毒32-36
  • 2.4.2 p H的确定36-37
  • 2.4.3 OTA提取方法的确定37
  • 2.5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Aopac C突变体的构建38-51
  • 3.1 引言38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38-41
  • 3.2.1 试验菌株38
  • 3.2.2 培养基及几种溶液的配制38-39
  • 3.2.3 主要试剂39
  • 3.2.4 仪器与设备39-41
  • 3.3 试验方法41-46
  • 3.3.1 基因组DNA提取41
  • 3.3.2 上下游片段的获取41-43
  • 3.3.3 潮霉素片段的获取43
  • 3.3.4 融合片段的获得43-44
  • 3.3.5 原生质体的制备44-45
  • 3.3.6 转化45
  • 3.3.7 转化子验证45-46
  • 3.4 结果与讨论46-50
  • 3.4.1 Aopac C基因的序列分析46-48
  • 3.4.2 突变体的构建48-49
  • 3.4.3 转化子验证49-50
  • 3.5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Aopac C基因在赭曲霉p H应答中的功能研究51-65
  • 4.1 引言51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51-52
  • 4.2.1 试验材料与菌株51
  • 4.2.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51-52
  • 4.2.3 仪器与设备52
  • 4.3 试验方法52-55
  • 4.3.1 Aopac C突变体产毒量分析52
  • 4.3.2 生长、产孢及OTA合成的测定52-53
  • 4.3.3 菌丝形态的观察53
  • 4.3.4 R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53-54
  • 4.3.5 致病性54-55
  • 4.4 结果与讨论55-64
  • 4.4.1 Aopac C突变体产毒量分析55
  • 4.4.2 赭曲霉在不同p H条件下的生长状况55-56
  • 4.4.3 赭曲霉在不同p H下的孢子产量56-58
  • 4.4.4 赭曲霉在不同p H下的菌丝形态58-59
  • 4.4.5 赭曲霉致病性测定59
  • 4.4.6 赭曲霉在不同p H下OTA测定59-60
  • 4.4.7 基因表达量分析60-64
  • 4.5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65-67
  • 5.1 主要结论65-66
  • 5.2 工作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81
  • 致谢81-83
  •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凤敏;梅帅;曹有福;丁进锋;徐嘉杰;李树君;;基于沼液的培养基及产油小球藻藻种选育[J];环境科学;2014年06期

2 贾振杰;李慧君;杨清香;张昊;陈建军;;不同培养基对富集筛选脱色真菌菌群的效果比较[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焕英;张筱梅;张渊;;茶新菇栽培种培养基筛选[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冼海辉;江学斌;谢双大;;农用抗生素2507的培养基筛选[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姜秀芳;邓春霞;;芋脱毒试管苗培养基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徐年军;张学成;韩丽君;;均匀设计在后棘藻70-01培养基筛选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正国;培养基试验配制用水和时间模拟评估[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菲;赭曲霉培养基筛选及AopacC基因对生长和产毒调控的功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赭曲霉培养基筛选及AopacC基因对生长和产毒调控的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1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e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